國際:願意買瓶裝水,卻不願助貧童?來成為有效率的給予者吧!

3

(上圖來源:《 Peter Singer :為何與如何成為有效的利他主義者》

想要投身公益事業,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嗎? 甚至開始疑惑自己為何而做?哲學家 Peter Singer TED 的演講中提出四個問題,讓你思索自己投身公益事業的優勢或者方向,幫助你成為更有效率的利他主義者。

以下是 Peter Singer 於 TED  的演講整理,以第一人稱呈現( 2013 年 3 月):

我想先讓大家看一段影片。

旁白:「以下的影像讓數百萬中國人深感不安,畫面裡有一名兩歲的小女孩遭廂型車撞擊,路人無視臥倒在血泊中的孩子,這畫面太過震撼,不適合在此播放。整起事故被監視器拍了下來,肇事司機在撞到小孩後停頓了一下,車子後輪壓在她身上不止一秒鐘,兩分鐘內有三個人走過這位兩歲小女孩王悅身邊。第一位完全忽視並繞過身受重傷的孩子,另外兩位離開前看了她一眼。」

隨後還有更多人從王悅身旁走過。第二台廂型車壓過她的腳,最後才有一名清潔婦向王悅伸出援手,孩子被緊急送醫,但為時已晚,她過世了。

我想知道在座有多少人易地而處,對自己說:「我不會冷眼旁觀,我會停下來救她。」大部分的人都有這個想法。我相信你們,這是正確的,但在各位感到驕傲前,請看這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報導,2011 年全球有 690 萬名兒童在五歲前,死於可預防卻與貧窮相關的疾病。但 UNICEF 認為這是好消息,因為數字逐年漸低,1990 年時是 1200 萬人,但每年仍有 690 萬名兒童,也就是每天有 1 萬 9 千名兒童死亡,他們是否會在我們經過的道路,有這麼重要嗎?悲劇發生在距離我們多遠的地方,這會有什麼不同?我不認為在道德上需要去區分這些事。事實是,他們不在我們面前,他們的國籍、種族也與我們不同,但在道德上,我不認為距離、國籍、種族有何影響,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降低死亡人數?我們能不能拯救每天死亡的… 1 萬 9 千名兒童?

答案是,我們當然可以!我們每個人都將錢花在不太需要的東西上,你可以想想平時的習慣,不管是一台新車、一段假期,或是去買瓶裝水來喝,但明明水龍頭的水就可以生飲,你可以把不必要的花費捐給這個組織:瘧疾防治基金會 ( Against Malaria Foundation ) 它會將你的捐款用來買這樣的蚊帳,來保護這樣的孩子。我們清楚知道,如果提供蚊帳給這些孩子使用,就能減少死於瘧疾的人數,而這只是造成每天 1 萬 9 千名孩童死亡的眾多可預防性疾病中的一種。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人開始理解這個想法,結果形成了一個運動:「有效的利他主義」 (effective altruism),這件事很重要,因為它結合了心和腦。心,當然指的是你的感受,你同情那個孩子,但用腦也一樣重要,才能確保你做的事有效,而且方向正確。不僅如此,我認為理性也能幫我們更真實地去了解他們。他們就像我們一樣,我們也可能像他們那樣受苦。那些父母因為孩子過世而悲傷,就像我們一樣。生命和幸福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對這些人來說也一樣重要,因此我認為理性不僅讓我們在判斷過後行事,更使我們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效的利他主義者」 之中,許多指標性人物有哲學、經濟或數學的背景,看來好像很奇怪,因為很多人認為「哲學和現實世界很遙遠;聽說經濟學只會讓我們變得自私,而唸數學的都是書呆子。」但事實上,這些學科真的對人的思想有影響,而且真的有一位書呆子,成了特別有效的利他主義者,因為他成立了這個(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這是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網站 (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你可以看到到右上角的字寫著:「所有的生命擁有一樣的價值。」就是這樣的情懷,以理性了解我們在世界上的處境,引領著以下這三位成為史上最有效益的利他主義者:比爾 與梅琳達.蓋茲 以及華倫巴菲特 ( Warren Buffett )。

卡內基  (Andrew Carnegie ) 和洛克菲勒 ( John D. Rockefeller )捐給慈善機構的金額也比不上這三位中的任何一位,他們用自己的智慧,使慈善捐款達到很高的效率。根據一項評估,蓋茲基金會已經拯救了 580 萬條人命,並讓幾百萬人免於身患重病,這些疾病本來會讓他們得到重症,甚至死亡。未來幾年,毫無疑問,蓋茲基金會將會捐出更多錢、拯救更多生命,你可能會說 「很好,因為你是億萬富翁,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但我不是,我能做些什麼呢?」因此,我將討論會影響人們是否願意付出的四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是:我的付出真的會造成改變嗎?

托比.歐德 ( Toby Ord )在牛津大學擔任哲學研究員,他之所以成為有效的利他主義者,是因為他計算了一生的總收入。他從事學術工作,他有能力付出,讓八萬名開發中國家的盲人重見光明,而且還足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因此托比成立了一個組織叫「盡已所能」 ( Giving What We can) 來傳播這個訊息,邀請民眾捐出 10% 的終生所得,用以打擊全球的貧窮。托比自己做得更多,他每年只留下一萬八千英鎊(約八百八十多萬台幣),少於三萬美元,其餘的所得則捐給這些組織。沒錯,托比已婚、也有貸款。

另一對較為年長的查理.布萊斯勒 ( Charlie Bresler ) 和黛安娜.喬特 ( Diana Schott )。他們在年輕時相遇,當時都是越戰的反戰人士,為社會正義而戰,之後與大部分人一樣開始工作,他們沒做什麼太激進的事,但也從未捨棄這些價值,他們到了大部分人開始想要退休的年紀,他們重拾年輕時堅守的價值觀,決定減少消費,過簡樸的生活,把金錢和時間運用在幫助對抗全球的貧窮。

提到時間可能會讓你想到

第二個問題:「我該丟下我的工作,將全部時間奉獻在拯救每天消逝的 1 萬 9 千條人命上嗎?」

威爾.克洛其 ( Will Crouch) 思考了這個議題:「你要怎麼擁有一份職業,能夠帶給全世界最好的影響?」他是哲學系畢業的學生,他設立了一個網站「八萬小時」。這個數字是他計算出人們投身於職業生涯的時間,網站主要建議人們如何選擇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工作,但你可能會很驚訝,他建議大家可以考慮的工作之一,如果能力和個性都適合的話,就是進入銀行業或金融業,為什麼?因為如果你賺夠多錢,你就可以捐出這些錢;如果你在工作上很成功,你可以捐錢給公益團體,讓這些位於發展中國家的公益團體雇用大約五位的當地人工作,他們每位都可能像你做得一樣好,這等於你以一人之力發揮了五倍的影響力。

有位年輕人接受了他的建議,他名叫麥特.韋格 ( Matt Weiger),是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和數學系的學生。他去年畢業時,得到了最佳大學生哲學論文獎,但他到紐約去從事金融業,他已經賺到夠多的錢,目前他的捐款已達十萬美金以上,但仍有足夠的生活費。麥特也幫我成立了一個組織,是用我寫的一本書的書名《你能拯救的生命》 (The Life You Can Save)做為此組織的名稱,主要在試著改變我們的文化,讓更多人思考「如果想過有道德的人生,不能只記得不欺騙、不偷竊、不傷人、不殺人。如果我們擁有的已經足夠,就應該要分享給那些擁有的很少的,並組織不同世代的人們團結起來。」

像是大學生荷莉.摩根 ( Holly Morgan ) 承諾捐出她微薄存款之中的 10% ,右邊的這位是汪艾達 (Ada Wan),她曾直接為窮人服務,但為了能奉獻更多,現在到耶魯唸 MBA。

許多人可能會想到

第三個問題,慈善團體不是真的都有效?

所以我們就來談談「有效」。托比很關心這件事,他計算出某些慈善團體和其他單位相比,有效幾百、甚至幾千倍,因此,找到有效的慈善團體很重要。舉例說,提供導盲犬給盲人是件好事,對吧?是的,那是件好事,但你要思考,原本這些資源,你還能做什麼?要花 4 萬美元訓練一隻導盲犬與一位盲人,才能讓導盲犬有效幫助盲人,但僅需約 20 到 50 元,就能治癒一位開發中國家因砂眼而視障的盲人,因此計算之後,你就會發現你可以提供一隻導盲犬給一位美國的盲人,也可以讓 4 百到 2 千位盲人重見光明,要怎麼做比較好,顯而易見。

如果你想尋找有效的慈善團體,「行善」 ( GiveWell )是個很好的網站,這是在評估慈善團體的影響力,不只是以營運是否良好作為衡量標準,還會從數百個慈善團體中篩選、評比,目前只推薦三個,「瘧疾防治基金會」名列第一,這很不容易。如果想找其他被推薦的團體,還可造訪「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 「盡已所能」(Giving What We Can)網站,都有更多的名單。如果你想找到的有效組織,不限於拯救窮人生命的而已,我很高興的宣布,現在有個網站負責評估動物組織的效率,這也是我這畢生持續關心的另一個對象,便是每年因人禍而遭受巨大痛苦的數百億隻動物,若你想關注這些無辜受難的動物,可以造訪「有效的動物行動主義」 ( Effective Animal Activism )

一些有效的利他主義者認為,確保人類生存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他們正在尋找方法來降低人類滅絕的危險。最近我們都意識到,滅絕危機之一是小行星有可能會撞擊地球,研究並預測小行星的路徑之餘,或許還能使小行星繞道而行。有人認為這是值得付出的好事,其中有許多未知的可能性。

最後一個問題是,付出是不是一種負擔?

我不這麼認為,我很享受付出我的一切,從我在唸研究所時就是如此,這讓我感到滿足。

查理.布萊斯勒曾當訴我,他不是利他主義者,他認為他拯救的是自己的生命。荷莉.摩根則告訴我,她一直在對抗憂鬱症,直到她參與了有效的利他主義,現在她成了最快樂的人之一。我想其中一項因素是有效的利他主義有助於克服「薛西弗斯 ( Sisyphean ) 問題」,這是提香 ( Titian ) 所畫的薛西弗斯畫像,他被神懲罰將巨石推到山頂,當他推到頂端,因為太用力了,石頭又一路滾到山下,他得再走回山下,重新再推。

同樣的事重覆發生,直到永恆。這是否讓你想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你努力賺錢,再把錢花在產品上,希望使用產品得到享受,但錢花掉了,你又得再努力工作、賺錢、花錢,以維持同樣程度的快樂,這是一個循環,你永遠停下不來,也得不到滿足。成為一位有效的利他主義者,會帶給你意義與滿足,會讓你擁有自尊,你會覺得自己活得很值得。

最後我要分享最近收到的一封電子郵件,大約一個月前,我正在寫這篇講稿,信是由一位陌生人克里斯.克洛伊 ( Chris Croy ) 寫來的,這是他從手術中恢復的照片,為什麼他要動手術?

信件如下:「上週二,我匿名捐了右腎給一位陌生人,引發了捐腎的連鎖效應,有四個人獲得腎臟。」全美國每年有一百人捐腎,其他國家更多。我很高興的讀著。克里斯接著說,我的文章影響了他做這件事。

我得承認,這件事讓我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有完整的腎臟。但是克里斯接著說,他從沒想過他做的事有多了不起,因為他計算了他幫助別人延長的生命,大概就等於捐五千美元給瘧疾防治基金會。這讓我感覺更好一點,因為我已經捐了超過五千美元給瘧疾防治基金會,及其他有效的慈善團體。

因此,如果你因為自己還擁有兩顆腎臟而感到羞愧,你也可以這麼做(捐款超過五千美元),來讓自己的心情好點。

謝謝。

 

參考資料:

  1. 對慈善思想的誤解

延伸閱讀:

  1. 國際:研究指出有錢人真的更自私,但你仍有機會喚起他們的同理心
  2. 纯粹的利他主义可能存在吗?
  3. 國際: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妻子美琳達說 ― 把錢給別人是我們目前最開心的事情!

按讚,接受更多公益新思維!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Trackbacks

  1. […] 從古典到現代 這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它的收錄範圍跨越的時間軸非常巨大,從蘇格拉底開始,一直談到彼得辛格。蘇格拉底已經死掉兩千四百年了,而辛格還活著,剛剛才獲瑞士智庫司利布杜威勒研究所(Gottlieb Duttweiler Institute)評比為2013年全球(或者說英文世界 :p)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第三名,你可以在NPOst看到他最近的演講報導。 […]

  2. […] 這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它的收錄範圍跨越的時間軸非常巨大,從蘇格拉底開始,一直談到彼得辛格。蘇格拉底已經死掉兩千四百年了,而辛格還活著,剛剛才獲瑞士智庫司利布杜威勒研究所(Gottlieb Duttweiler Institute)評比為2013年全球(或者說英文世界 :p)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第三名,你可以在NPOst看到他最近的演講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