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安養中心蔡芳文:「安養中心不應該淪為一個『等待』的地方。」
過去安養中心總給人一種負面觀感,彷彿是被子女拋棄的老人,才會被集中到這種灰暗髒臭的地方。「我會盡量想像,如果我想要住進去的話,這個地方應該長什麼樣子?」雙連安養中心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並時時思考如何能讓安養中心變成一個不只是「等待」的地方。「老人不該淪為『等吃飯、等睡覺、等上天堂』的三等公民。」蔡芳文打趣地說。
過去安養中心總給人一種負面觀感,彷彿是被子女拋棄的老人,才會被集中到這種灰暗髒臭的地方。「我會盡量想像,如果我想要住進去的話,這個地方應該長什麼樣子?」雙連安養中心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並時時思考如何能讓安養中心變成一個不只是「等待」的地方。「老人不該淪為『等吃飯、等睡覺、等上天堂』的三等公民。」蔡芳文打趣地說。
「走動式的服務」是弘道從丹麥學到的模式,有別於由一個照護員專門全日照顧一位長輩的「居家式服務」,可以更多元地照顧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需求。
「像太陽眼鏡或是汽車,其實也都是一種輔具。所謂的輔助科技,無非就是指「協助個人執行功能的科技」。而且除了器具本身,周邊的服務和延伸設備也都算是輔助科技的一環。許雅青舉例,「各位去買太陽眼鏡這個器具,眼鏡公司要提供使用教學、保養、維修的服務,這都算是輔助科技。」
「現在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會用手機,但是如果你問有沒有不會看電視?他們一定會覺得『你是當我笨蛋嗎!』」
我們問奶奶為什麼不離開鄉下跟兒女一起居住呢?奶奶說:「去那裡,人生地不熟的,也要麻煩兒女。我在這裡,到處都是熟悉的朋友可以約出來一起運動、聊天,還可以從事我最愛的唱歌活動,還有左鄰右舍的關心與互相照顧。還有老人志工的陪伴,才不會覺得孤獨寂寞。」
家裡的環境要如何修繕,才能讓行動不便者安心地居住?什麼樣的福利服務進駐,才是適合長者的理想社區?
「你都不知道我行醫數十年,拿了多少張罰單!」到府醫療對於長者來說有很多的好處,但在都會區,醫生花非常多時間在解決交通和停車等問題。而在偏遠的鄉間,醫生也得花大量的時間在交通上,因為一個醫生負責的範圍實在太廣。醫療科技的發展讓遠距醫療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9/30的講座中,NPOst請來不老騎士夢想推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北服務處主任張瑋芩主任,與老人全方位照顧中心,雙連安養中心蔡芳文執行長,共同來與我們分享,在與長者領域的實務工作中,政府公部門、非營利組織、與安養機構,在整個大環境銀髮制度下,需要用怎樣的態度去檢視與分擔。
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從看見問題開始,改變世界並不是遙遠的事,遙遠的是我們如何把焦點從自身轉移,並且付諸行動。你也可以像我一樣,成為一個好的跟隨者,不需要是活動的發起者。
80 年代荷蘭照護組織越來越龐雜、申請名目越來越多、工作分類越來越細、多頭馬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