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NPOst 編輯室

投稿:不是虐待呀!專業社工不只是陪伴身心障礙者在街頭賣餅乾

《聯合報》上週有一則新聞,內容是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帶著身心障礙者在北市鬧區賣餅乾,有民眾認為不妥;就讀社福與社工科系的學生林彥宇卻認為,由專業社工陪伴他們在街頭賣餅乾,不但可讓他們接觸人群、熟悉社交技巧,一般民眾也需要練習接觸與眾不同的人們──其實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新聞:她從台北回到新竹尖石鄉,為泰雅孩子建立幼兒照顧中心

她的名字是亞弼達利,在台北讀書與工作時,看到許多原住民的問題,不論是失業、離婚、酗酒等等,她開始思考,倘若原鄉的問題可以解決,或許能減少原住民在都市不被接受的狀況。十三年前她回到位於尖石鄉的部落,建立幼兒照顧中心,目前在馬里光、泰岡、養老等部落,照顧四十位孩子。

新聞:第一社會事業培養身心障礙者養實驗老鼠 創造工作機會又讓NPO經濟自主

國研院的實驗室老鼠,其實是由身心障礙的朋友養出來的喔!「以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為例,實驗室老鼠養殖有十二位是第一的員工,其中有位八是身障學員,四位是中高齡或二度就業等一般人員。」在這些身心障礙朋友的努力之下,第一事業的養殖量是全台灣第一,也為身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不必再為營收煩惱。

新知:「先天失明者」發表的文章,常有「錯別字」的原因

本身是律師、同時也是失明者的李秉宏表示,先天失明者所寫的文章常出現錯別字,是因為從小受的教育是「拼音」式教育,所以可能根本不知道文字的長相。他提出兩個解決辦法,第一是透過建立詞庫,來降低錯別字的機率,第二則是讓失明者學習倉頡或無蝦米輸入法,但這條路非常辛苦。不知道是否可能藉由科技,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來一杯「科技濃湯」

四年前,「科技濃湯」來台與開拓文教基金會合作架設網路捐贈平台,本報「我的小革命」專題率先報導,微軟、趨勢科技、SAP等科技公司定期捐贈軟體,並有八百多個NPO登記成為會員。目前主要申請者以服務青少年或身心障礙者的NPO為主,也歡迎其他從事農業推廣、社區發展或文史保存工作的NPO來申請。

動態時報App如何改變組織使用Facebook的方式

一月十八日,Facebook 推出動態時報(Timeline)App,並列出一張清單,舉出目前已通過許可、準備好和使用者碰面的六十個 App。(使用者的頁面就是他/她的活動動態時間軸。)動態時報 App 就像是 Facebook Open Graph 的翻版,透過網路上的即時行動將使用者和 Facebook 緊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