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服務組織的轉型議題: 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 走向協作歷程甘苦談
編按:本系列報導為NPOst特約記者於2024/2/2數位發展部「數據賦能 公益創新」的側記,內容皆取自組織當日發表內容。
文/Sandy
成立至今已經二十餘年的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在參與數位發展部「數據賦能 公益創新」培力時發現,組織成員對於跨部門業務資料取得的困境,其實亦反映出組織內部分工的議題,進而察覺作為服務對象、服務人員皆包含視障者的組織,可能潛在的工作難題所在。
從設置 OKR 制定整體目標,找到提升三倍社群觸及成效的方法。
「各組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很難有聚焦在一個方向的共識。我們想做的事情非常多、非常廣,下一個階段要從哪個方向先著手?」有聲書學會社工彥凱如此表示。
多以圖表或者表格呈現其豐富的觀察與摘要,該如何在內部共同傳遞完整資訊,成為首要課題。面對組織的現況,數據教練強調,組織不能認為所有數據都重要、一個都不能少,而是該去蕪存菁,從最核心的目標出發,開始發掘數據潛力。
在輔導過程中,有聲書學會夥伴逐步發現,內部有更大的需求,在於整體共識需要聚焦整合,並透過一次次 OKR 的討論、滾動修正,以及建立週會機制與協作文件、具邏輯性地將資料歸檔,漸漸找到改善內部工作流程的方向。
「過去我們習慣各自悶頭努力,現在我們學會連結支援彼此、凝聚共識。」有聲書學會秘書長錢旻宏表示,視障者願意做很多事、但因為障礙的限制,不得不由其他人協助。」剛開始參與計畫時,他其實很挫折,但教練給予非常多協助,提供各種工具與系統性方法,看見過往不足與待解決的痛點以外,整個計畫更無形中促成內部溝通聚焦、凝聚共識。
從部分業務發起變革,拓展數據協作正面影響力
導入Notion、Google雲端硬碟等多項協作工具後,有聲書學會選擇以募款方案改進為目標,驗證工作流程改善的價值,學會夥伴嘉容表示,「我們從捐款後台發現,我們過去竟然沒有收集捐款人的性別與年齡,這是我們未來擬定目標時的重要方向。」
有了對捐款人資料庫概況的認識,有聲書學會執行多項測試,包含每週兩篇貼文,以 AB Test 尋找最佳發文時間、透過留言提升社群互動率導流觸及率等策略。並使用 Meta 洞察報告和 NetiCRM 捐款後台實際掌握行銷效果,獲得實際改善策略,包含發文時間、貼文內容口吻、社群風格轉換帶來更好的捐款點擊等,幾次執行下、快速改善,成功讓社群觸及,較過往提升了三倍水準。
錢旻宏表示,「我就是一張白紙,沒有辦法用眼睛理解這個世界,但是透過這些幫助,讓我能夠看見」。
數據教練吳君孝也分享他的觀察,「我觀察他們很多行銷數據,其實他們貼文中,表現最好的是一篇採訪式的聲音」在行銷上,強化聲音作為組織最大的特色,可以對外逐步打造關鍵的核心價值形象。
從釐清資料結構,到建立協作文化,並嘗試優化部分業務後,吳君孝表示,對組織而言,如果時間再拉長來看,接下來學會可以試著透過數據,進而建立組織的核心價值,譬如「聲音」的力量,就很有潛力成為他們與眾不同的核心價值之一。
(核稿編輯:程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