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種未來的農場:從障礙者為中心的觀光體驗 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農村新想像

阡陌游以特殊教育為根基,服務聽損孩子成長歷程,透過五感體驗設計,雕琢農村的多面貌。圖&圖說/阡陌游 Agri Dive粉絲專頁

文/Gayo

聽到「阡陌」這兩個字,腦海中很容易浮現的是田野、青山和翠綠風景,對於阡陌游Agri Dive 來說,這不僅只是一種生活情趣,更是讓人們以農村為根基,解決社會問題並發展能力的場域。

自2022年開始,阡陌游開始替地方型農場,設計以障礙者為中心的友善觀光體驗,同時推進障礙者多元體驗以及農村的社會參與,刺激地方創生的新想像。

創辦人陳俞安秉持著一份濃厚的使命感,試圖在台灣的鄉村,打造出一種特殊的風景。

兒時經驗X特教背景 創造出農村與障礙者體驗的新可能

阡陌游創辦人陳俞安回憶兒時在農村的體驗,家人經常帶著他遊山玩水,在不同的國家公園與觀光農場體驗自然生活。

向土地學習的經驗,讓他在進入特殊教育學系後,更加確信無都市噪音、非封閉空間的大自然,能讓障礙者孩童在早期發展更多元的能力。

以特殊教育背景為出發,阡陌游替地方農場設計以障礙者為中心的友善觀光體驗,同時推進障礙者多元體驗以及農村的社會參與,刺激地方創生的新想像。

阡陌游 Agri Dive創辦人陳俞安與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圖/Gayo

東奔西跑拜訪農場 服務改變讓農場與障礙者雙贏

「一開始很多農場不一定願意接受,但我就盡可能去拜訪他們,和他們聊天、培養信任感。後來幫他們試做一次、兩次,第三次後提供教案,很多人就願意嘗試這套教案。」創立僅一年,阡陌游團隊在全台東奔西跑、拜訪不同農場;至今,在桃園、台中、花蓮、南投等地都有合作單位。

由於提供有品質障礙者服務的農場相較為少,對於農場與農夫端而言,阡陌游的教案帶來嶄新的客群。「而且障礙者回頭率、忠誠度都很高,市場上提供好服務的人太少了。」陳俞安認為,光是增強與修正既有服務,例如:使用具有巧思的故事與圖卡讓聽障朋友可以參與觀光體驗,以人為本的設想方式就能讓障礙者有豐富的體驗,且願意持續參與。而農村一年四季不同的農作發展,不同時間參與讓參與者感受到農村的美麗豐饒。

創造「啊哈時刻」 親子教育與環境教育彼此對話

阡陌游也針對親子活動進行設計。陳俞安分享,在針對親子的農村體驗中,透過具有黏性的構樹樹葉,讓孩子們可以從視覺、觸覺進行觀察,但讓孩子們黏貼構樹在身上,則又有一種有別於單純農村導覽的新連結。

在一次玩泥巴的活動中,陳俞安也發現其實農村體驗不只讓孩子可以發展多元能力,對少有鄉村活動經驗的大人而言也是一種興奮的學習。「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一直出現那種『啊哈!』的時刻,是我覺得蠻開心的事情。」在一次次的教案陪伴過程,陳俞安更加相信農村與教育結合,可以帶來的不同的可能性。

阡陌游透過「沈浸式田園教育策展 」,規畫給聽障孩子貼身的社會設計,藉此逐步消彌身心障礙者被隱藏的社會學習成本。圖&圖說/阡陌游 Agri Dive粉絲專頁

想像一種未來的農場 所有人都可以自在地生活於其中

延伸阡陌游對於未來農村的想像,研究各國案例,陳俞安與團隊夥伴發現了「社會性農業」這個概念。在「社會性農業」的想像中,農場與障礙者的關係絕非傳統庇護農場的思維,而是更全面地讓不同條件、類型的勞動者參與農村生活。

這個歷程需要從打開農村生活想像力開始,整合大量專業,但對於陳俞安而言,是完全值得推進的願景。一如阡陌游的介紹所述:「和『每一個人』一起同游阡陌,過悠然自得的生活!」在未來論及「阡陌」一字時,也許那畫面中會有更多不同的人生活其中。

今年度進駐社創中心,陳俞安認為對於剛成立的阡陌游而言是很好的駐點。由於阡陌游團隊人數不多,但有個空間可以和客戶進行討論、舉辦活動,並且認識其他新創團隊,與其他不同領域人才相遇。今年下半年,阡陌游將在9月至11月,於台灣各地舉辦各式各樣農村體驗,為了開拓農村可能性一點一滴持續前進。

核稿編輯:程士華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