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觀光】逃出瀕危名單之後:澳洲大堡礁的未來挑戰?

Jeremy Bishop@ pexels

文/編譯 簡育柔

隨著產業開發、經濟活動頻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 6 月時建議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應列入世界遺產瀕危名單。澳洲政府極力遊說,環境部長 Sussan Ley 甚至邀請評審委員親自到大堡礁浮淺,證明珊瑚礁的復育狀況良好。經過觀察與評估,委員會在 7 月 23 日宣布大堡礁暫時不列入瀕危名單,並要求澳洲提出保育行動計畫,觀察期至 2023 年。

此決定固然使澳洲大堡礁能夠持續對外開放,卻也引來相關團體的批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領域的負責人 Fanny Douvere 博士表示,「科學歸科學,事實歸事實。」即使委員會支持科學(大堡礁並不屬於瀕危),也無法抹滅大堡礁因氣候變遷而逐漸惡化的事實。

綠色和平組織澳洲分會執行長 David Ritter 指出,澳洲政府承諾要保護大堡礁,可能不是真話。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WWF)澳洲海洋分會執行長 Richard Leck 表示,2 年時間,根本不夠澳洲政府處理水污染及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美其名說「觀察期」、本質上其實是大堡礁的「緩刑期」。

澳洲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系統,同時也是相當具潛力的觀光熱點。佔地近 35 萬平方公里(相當於 10 個台灣)、涵蓋 1,600 多種魚類、600 多種珊瑚礁,自 1981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成為生態研究基地、觀光勝地。根據大堡礁基金會(Great Barrier Reef Foundation)統計,大堡礁每年為澳大利亞帶來平均 56 億美元的旅遊商機、創造 6 萬多個工作機會。

Kelly Lacy@ pexels

瀕危名單逃脫術:澳洲的生態旅遊方程式

自 1997 年起,澳洲的旅遊業者與政府組織澳洲海洋公園(Australia Marine Park)、學者專家共同發起 Eye on the Reef 的旅遊監管計畫,由旅遊業者(及旅客)帶回一手海洋生態數據,提供政府單位與學者專家。兩者經研究分析後給予業者經營建議,並定期追蹤觀光活動,以維持良性互動、共創永續觀光產業。

計畫針對旅遊業者設下營運準則,旅遊開業前,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以下訓練:

  1. 2 小時線上課程,說明與政府、學者的互動模式,搜集資料的方式與頻率。
  2. 每年 4 次、每次 2 小時的生態工作坊,工作人員必須在不同的景點進行生態訓練,以便用更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旅遊活動。
  3. 完成前兩者,最後必須有一個整天的觀光活動檢核,以確保工作人員可以順利完成旅遊活動,同時完成採集正確、必要之海洋數據。
  4. 對於旅客,Eye on the Reef 有專屬 APP,旅客在遊玩途中可以透過 APP 確認自己所在區域是否為合法觀光區。同時旅客也能化身「鄉民生態學家」,透過紀錄觀察到的海洋生物,幫助政府及學者更了解當地生態變化。
Eye on the Reef APP 介紹
Tackle World Bundaberg @ facebook

這個計畫是全球少數大規模旅遊業者、旅客,政府、學者及環保組織合作的案例。參與計劃的業者,將會收到澳洲政府頒發的友善環境旅遊證照,旅客可以清楚得知自己的旅遊行程完全友善環境

透過 Eye on the Reef,澳洲至今已記錄了 25 隻鯨鯊、107 頭海牛、2,728 隻座頭鯨、256 隻海豚(7種不同品種)、1,000 隻海龜(6種不同品種)這些來自鄉民的紀錄,都大大幫助了學家記錄澳洲大堡礁區域的海洋生態變化。

Francesco Ungaro @ pexels

為何還是差點落入瀕危名單?

雖然旅遊業者大多積極配合,但是難免有害群之馬;加上非旅遊產業的人為開發不斷,農業廢水、化學藥劑流入海洋成為污染源;此外,當地非法捕魚問題頻仍,導致海洋生物減少,珊瑚蟲的天敵「棘冠海星」因而增加,更加速了珊瑚白化。

地區性人為問題,可以由團體自律、政府積極作為來處理;相較之下,全球暖化的問題更為棘手。聯合國曾發表報告,若全球溫度上升 1.5 度,九成的珊瑚都將死亡。根據科學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Journal 》2020 年的研究發表,1995 年至今,大堡礁已經失去近半數的珊瑚礁。溫室氣體導致海水溫升高,依然是導致珊瑚銳減的最主要原因。

雖然總理 Scott Morrison 承諾會達到減碳目標。但事實上,澳洲為煤炭輸出大國,煤炭產業從開採、運送、儲存到燃燒,過程中全部都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即使有了 2019 澳洲野火的警惕,具爭議性的卡麥可礦場開發案(Carmichael mine)卻仍然持續當中。

澳洲氣候委員會成員 Lesley Hughes 指出,「氣候變遷是大堡礁面臨的最大威脅,卻不見澳洲政府積極作為。」可見,論及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澳洲政府還沒找到完整的雙贏之道。

Michael M @ pexels

如何強化大堡礁的復原力,同時維持旅遊經濟?

珊瑚復原力下降(圖:Caitlin Grace Vitus@ medium

義大利的生態學家 Mark Spalding 指出,如果持續坐以待斃,2050 年珊瑚將會全數滅絕。

「75% 的珊瑚白化是人類活動造成。」Mark 提到,珊瑚復原力指的是面對環境變異,珊瑚群的數量與種類保持平衡的難易程度。而近年來大堡礁的到訪人次遠大於環境負荷程度,因此珊瑚群復原力節節敗退,還來不及復原就遭到下一波污染。

生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為當地帶來更多資源,像是旅遊業收入、國家公園規費可循環投資保育費用;旅遊業的發展也能增加「替代性」就業機會,原先從事伐木工作者,可轉型投入旅遊產業,也更友善環境。不過同時,旅遊業也可能加速推毀世界遺產。

根據 CRC Reef Research Centre 報告指出,旅遊業對當地環境的負面影響,包含近海水質因人為活動遭到污染、船隻漏油污染海域、捕魚活動遺落的漁網傷害其他水中生物。這些長遠負面影響則不可忽視。

為達到環境與經濟雙贏,環境保育組織 Marine Protected Areas(MPA)提出建議,若 2023 年不想被列入瀕危名單,大堡礁的旅遊應該開始流量控制,包含深海潛水、釣魚及浮淺等。Mark 表示,保育環境與永續旅遊不能只做半套,在環境所能負荷程度內、開放有限程度的旅遊,才能有機會達到環保與經濟雙贏的理想。

Alexandr Podvalny@ pexels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