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與會說話的數據,讓數位科技加值社會影響力/專訪展臂閱讀協會

圖/展臂閱讀協會提供

編按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以下簡稱展臂)是2020年獲選的NPOwer團隊之一,致力推動兒童早期閱讀,2021年是展臂走過的第六個年頭,即將開啟親子共讀2.0計畫,在創新的服務模式中融入數位科技,為醫療創造更多新的可能。

「醫療也是社會正義的載體」這句話深深烙印在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陳宥達的腦海中,也開啟了他走上一條不同於傳統醫師的道路。

醫生能藉由看病的機會,看見人的健康其實會受到經濟與社會條件等社會因子影響(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因此醫療不僅只在於促進人體健康,更可以站在前線實踐社會正義。這也是波士頓醫學中心小兒科榮譽主席Barry Zuckerman所強調的核心理念,持續推動Reach Out and Read (ROR)模式的親子共讀,也成立醫師律師協會,讓醫療去回應社會不正義、不平等的議題。

陳宥達一直以來都相當認同Barry Zuckerman推廣的理念,從2015年開始在台灣推動親子共讀計畫,讓來診間看診的家庭不只是看診、打疫苗,還能學習如何與孩子一起讀童書。

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陳宥達(左二)與波士頓醫學中心小兒科榮譽主席Barry Zuckerman(中)/展臂閱讀協會提供

人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影響基因的因子,陳宥達說「親子共讀是保護因子,父母的忽略就是危險因子」,這些因子都會影響人日後的行為和健康發展。像是父母若疏於照顧,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發展遲緩、不擅於社交與求助,長大後也容易有物質濫用的情形,對健康造成危害。

陳宥達回想起2015年在高雄那瑪夏進行社區服務,發現部落中許多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在偏遠地區推廣早療也有阻力。就像是癌症篩檢一樣,只靠篩檢無法阻止癌症發生,必須要透過預防來降低發生。他認為兒童發展也是要注重預防和保護,而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兒童的反應,正能結合發展評估,共讀的語言刺激也有助於兒童的大腦發展。

「改變」不僅是感動 還要可以量測

展臂2015年從那瑪夏出發,隨著兒童早期素養議題漸漸受到重視,親子共讀也進到政府政策的決策中,包含納入母嬰親善的評鑑、與國健署合作推廣,讓越來越多醫護人員意識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展臂也持續朝台灣其他地區拓展服務,親子共讀走入了苗栗、嘉義、宜蘭、台東、新北等地。

細數展臂這五年走過的路,親子共讀的概念確實漸漸遍地開花,而陳宥達也不斷思索,如何能讓展臂閱讀推行的模式,邁向下一個里程碑。

展臂在高雄那瑪夏社區推廣親子共讀/展臂閱讀協會提供

2019年展臂委託第三方機構做了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的調查,了解推行計畫的社會影響力。SROI的報告結果,其實相當肯定展臂為社會帶來的正向影響力,包含創造出的價值高達1:8.84之多,據點拓展到全台六十個地方,兩年來影響達八千個家庭,發出近萬本的童書,培訓講座影響九千位醫療人員、幼兒園、特教老師等人。

SROI報告也指出了展臂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像部落書袋計畫就不如預期,原先設定學校透過巡迴書袋的方式,每個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讀到不同的童書,但後來發現很多書本沒有被閱讀過的痕跡。這也讓陳宥達意識到,推行閱讀的關鍵還是在於「人」身上,必須要有人主動去分享閱讀的喜悅,所以還是要先影響到醫療人員,才能去滾動閱讀的動能。

由於閱讀對學齡前兒童造成的改變,在過去較難被觀察,因此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常被家長忽略。陳宥達深感兒童的關鍵成長只有一次機會,必須導入在美國進修所學,對改變做精準的測量,並即時回饋給照顧者。

「不能讓我們做的事只停留在『感動』的階段」,他期望把繪本作為一種家庭共讀處方,鼓勵家長與孩子對話,健全家庭功能,避免產生後續問題。於是,這也開啟了展臂接下來要開啟的2.0計畫── 導入大數據工具協助測量改變

「說話計步器」讓閱讀處方更精準

2019年陳宥達前往波士頓醫學中心進修,了解到美國有在使用穿戴式裝置,分析高風險家庭兒童的語言環境,包含兒童聽到多少話、講多少字、與人對話次數、語言表達的複雜度、3C接觸時間等等,並依數據做比較分析。

陳宥達希望有這樣功能的裝置──「說話計步器」也能在台灣運用,因為對話正是共讀的方式,大人與小孩之間的語言互動,才能活化大腦語言運動區。近年文獻已證實對談次數、核磁共振下腦部的活化程度、語言表達分數,三者有著顯著正相關。

說話計步器可以穿戴測量長達16個小時,能用來評估日常使用語言的狀況,也能判讀錄製的聲音,是屬於有意義的對談還是吵雜的聲音。透過資料輸出之後,醫生能更精準的知道使用者的語言使用情形,與同年齡相比,屬於風險區還是危險區。醫生也能觀察親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實際運用共讀的技巧,由此給予家庭往後訓練方向的建議。

陳宥達說自己在偏鄉服務之後,發現除了孩子發展遲緩的議題之外,老人認真衰落也是一個需要被重視的議題。尤其隨著老人年紀的增長,失智的比例越來越高,所以展臂也發展老幼共讀,讓孩童預防遲緩,老人延緩失智

除了親子共讀之外,也積極推廣老幼共讀/展臂閱讀協會提供

說話計步器就可以是一個運算的小幫手,用數據預測發展情況,讓老人與小孩的精準醫療能更完善。對於家庭中的照顧者來說,說話計步器的量測亦是一個重要的依據,了解被照顧者的真實情況。

「很多父母不願承認自己的孩子需要早療」陳宥達感嘆,特別是在偏鄉地區,不太具有早療的意識,也害怕早療的孩子被貼上有問題的標籤。但有了說話計步器的數據,能讓家長看見真實情況,提早在預防端就著手努力,同時也不會這麼抗拒早療。

替數據加值 賦予社會意義

展臂借鏡美國的經驗,運用數據做精準醫療之外,更規劃替說話計步器增加「附加社會價值」,讓數位科技能發揮更有意義的社會影響力。

展臂規劃在台北市區和新北偏鄉設立「智能福祉販賣機」,鼓勵長幼對話提升認知,藉由說話計步器累點兌換獎勵,帶動使用者的使用意願。

販賣機可以兌換營養食品,或是一日遊的行程,提供偏鄉長輩便捷轉診的綠色通道,同時由大專生提供長輩免費的數位課程,例如如何正確使用數位儀器,監測自己的健康。放置在市區的智能販賣機,就可以交換兌換石碇的行程。如此一來,數據不只是應用在醫療上,還可以加值運用,讓整個系統創造正向的循環。

陳宥達期望智能機台,能串接更多的公益合作,企業可以提供贊助、偏鄉的在地商家也能參與其中。這樣完整的服務模式,正好可以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良好健康與社會福祉、良質教育、減少國內不平等、永續發展的市鎮規劃以及多元夥伴關係。

然而,一個計劃的展開與實踐,尚須各方的支持,包含政府的資源、經費的挹注,光一台智能販賣機就預估花費四十萬。所以陳宥達除了醫師的臨床工作之外,經營非營利組織、四處奔走尋找資源,成了他最忙碌的日常。

「做非營利組織之後,變得很會寫計畫」陳宥達笑著說,自己跟一般醫師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總要想辦法連結資源,讓很多好點子能開花結果。在這條充滿挑戰的路途上,讓醫療不僅只是停留在診間而已,也慢慢向外搭建出可以通往社會正義的穩固橋樑。


延伸閱讀:下一劑「繪本」疫苗,親子共讀,讓預防勝於治療 —— 專訪展臂閱讀協會/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3

作者介紹

黎 育如

NPOst採訪編輯。一個喜歡說故事也還在找自己的人,穿著政治外交與新聞專業的武裝,善感與良善的活著,始終深信溫柔且堅定的凝視,方能看見社會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