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社工工會:私刑暴力與媒體過度關注,危及兒虐當事人及家屬的復原空間

圖/hoher @ Visual Hunt, CC BY-NC-ND

 

文/章思偉  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理事

近日多起重大兒童虐待案件,激起廣泛的社會關注,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相當樂見大眾關心兒虐案件,但針對部分媒體及民眾的過度激烈或不當行為,我們認為應當有所節制。家庭暴力的成因相當複雜,包含酒癮、藥癮造成的暴力行為,或是社會心理壓力下,將施暴做為情緒宣洩手段等,在此情境下,當事人及其家庭成員需要長時間的諮商輔導與社會工作的幫助,慢慢的使身心理復原,以面對未來彼此的關係與生活。

然而,媒體過度的關注反而對當事人更加重其壓力,甚至造成二次傷害,比如媒體竟可得知當事人要前往家防中心會談,在現場等待,想當然爾,當事人於當日並未出現。社會工作的協助過程中不應該有非必要的外力介入,媒體如此緊迫盯人的報導,對助人工作的進行只會造成反效果,希望相關從業人員拿出專業態度,更加聚焦於完善社會安全網的制度,以及社會工作的勞動權益上,有穩定的社會工作者,有助於當事人,不論是施暴者或是受暴者的後續受助工作進行。

同樣的,也請中央及地方的社政主管機關嚴守社會工作倫理,把關好當事家庭的個資及處遇過程,以免如同臺大潑酸案一樣,在當事人還在住院的情況下就把處遇細節公布,或是帶民代到案家訪問,甚至貼出家庭環境照片,相當社工倫理,請社政單位嚴以自律

圖/Blackslight @ VisualHunt, CC BY-NC-SA

暴力受害者需要時間復原,一線工作者需完善勞動權益

近日因家暴事件,而產生出攻擊當事人的私刑,我們理解對於施暴者的憤怒,但動手攻擊無助於真實解決家庭暴力的成因,事件中的當事人更需要的是情緒的沉澱與身心狀態的休息才能夠好好面對重大事件發生後,家庭成員要如何相處、未來該如何前行等議題。暴力行為的介入只會適得其反,不斷激化當事人的情緒,並且增加壓力。

希望大眾能夠把這股憤怒轉化為關注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的力量,要求主管機關投入更多資源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上,對處理家暴的社會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勞動條件,比如縮短工時家訪時提供人身安全保護、穩定發放風險加給等,將專業的人才留住,才更有助於社會安全的建立。(參考:「社工是勞工」,臺灣社工籌組工會 20 年認同之路/《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書摘

圖/Jolin’s Photo @ VisualHunt, CC BY-NC-ND

最後,衛生福利部在前日發布消息,要啟動春節關懷訪視專案,訪視各縣市的兒虐高風險族群,我們認為衛福部此舉雖立意良好,願意關心弱勢者,卻增加一線社會工作者的業務負擔。社工員要被要求在短短的 15 天內把手上的個案都重新訪視一遍,結果造成因為龐大案量的關係,社工只能快速的家訪,就要回到辦公室撰寫紀錄,在這種高度壓縮服務時間的情況下,真的可以有好品質的訪視服務嗎?

政府為了回應輿論壓力,卻使一線工作者的勞動環境更加惡化,適得其反。社會工作真正需要的,是投注資源在建構完善的社工勞動條件,以及補充人力、降低社工平均案量,並且改善各網絡間的連結,包含警政、教育、衛政等。如此才能建立足夠健全的社會安全網絡,避免下一個不幸的兒虐悲劇發生。


延伸閱讀:

「社工會工作言難盡」系列文

「NPO 爭勞權」系列文

【阿北望遠鏡】面對受虐者,我們可以做的 10 件事

「留下來,或是我跟你走?」那些過年也回不了家的安置兒少

遭爆性侵之安置機構少年:「寧願被丟到感化院上手銬腳鐐,也不願待在那裡被拳打腳踢。」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