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支持,NPOst 獨立完成
經濟部自 2017 年起舉辦首屆「Buying Power──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獎勵透過實際購買支持社創企業的上櫃公司,希望藉此以社會創新解決社會、經濟、環境問題,達到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今年(2018)第 2 屆「Buying Power──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頒獎典禮於昨日(12/11)在社會企業搖籃「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行。收件期間共有 83 個單位,包含全臺各級政府、中央各機關、國營事業、民營企業、民間團體參與其中,全家便利商店、路易莎咖啡、臺灣大哥大等大企業也都出席,總共採購近百家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金額從去年的 8200 多萬,躍升至今年的 1.5 億元。
頒獎典禮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經濟部次長龔明鑫、金管會主任祕書施瓊華及中小企業處處長吳明機共同擔任頒獎人。在頒獎典禮前後,也安排「綠藤生機」、「點點善」、「SG 思創全球」等社會企業設置攤位,在攤位上介紹自家產品、計畫及理念。典禮開場,也由模特兒展示「寺日工作室」的回收牛仔布再製服裝,呈現舊衣升級改造的成果。
鼓勵社企發展,促進責任消費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表示,今年 8 月臺灣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上路,由唐鳳督導,開啟臺灣社會創新行動的元年。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政府也做了非常多努力,結合 12 個部會,系統性的往社會創新的方向前進。
龔明鑫強調,經濟部努力建立友善社會創新的環境系統,提供社會企業登記平臺,登記的家數已經有 237 家,也鼓勵更多單位上網登記,讓民眾認識社會創新的企業,拓展更多的發展機會。
龔明鑫說,今年 5 月臺灣於臺中舉行第一屆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邀請 15 個國家的講者出席,參與人數高達 1200 多人,盛況空前,展現臺灣在全亞洲社會創新的高度,他自己在高峰會中也覺得獲益良多。他特別提到,明年高峰會預計也會持續舉辦,希望讓臺灣成為亞洲社會創新的標竿。最後他強調「Buying Power」的力量,期待未來也繼續促成更多的「責任消費」,讓購買端與製造端持續良善循環。
民間跑在前,政府為後盾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他去紐約聯合國大會周邊活動時,都在告訴大家:「雖然臺灣在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制訂時,是用 NPO 的型態來參加,而不是國家的型態。但這樣更好,代表永續發展目標是由民間帶領,由民間透過社會創新的方式來達成,不是由政府指定大家做,而是大家告訴政府要做什麼、有什麼障礙擋到大家的路。」
唐鳳強調,目前政府推動社會創新,逐漸從以往「指導性」轉向「輔導性」的方式,民間跑在前面,政府則幫忙補足後面的制度規範。
唐鳳說,新一代的朋友想出各種方法,把經濟、環境、社會的各項議題整合起來,做一件事情卻達到 17 項永續目標的好幾項。唐鳳期待企業、政府單位透過購買、供應鏈、合作等方式,支持這種「三重體現」的社會創新,達到雙贏的效果。
唐鳳也提到,明年母親節將在高雄舉辦第 2 屆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將由行政院與喜憨兒基金會、Impact Hub、社企流等單位協力舉辦,政府一樣抱持「全力支持,絕不主導」的態度,讓民間團體有更大的舞臺。
從經驗中學習善盡社會責任
今年「Buying Power──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獎項包含採購金額累計達 100 萬以上的首獎、50 萬以上未滿 100 萬的貳獎、10 萬以上未滿 50 萬的參獎。
路易莎咖啡創辦人黃銘賢特別分享路易莎與鮮乳坊的合作。黃銘賢表示,路易莎咖啡曾因為每年夏天都缺牛奶,而嘗試使用有爭議的廠商「味全」出品的牛奶,飽受消費者質疑。而後,他幾經思量與反省:「一杯拿鐵中有 5/6 是牛奶,只有 1/6 是咖啡,我發現我雖然想做出一杯好拿鐵,卻對牛奶一無所知。」因此,黃銘賢踏上牛奶的尋根之旅。在鮮乳坊的撮合下,他到了位在雲林崙背鄉的「幸運兒牧場」,親眼見證牧場幾乎全年無休的辛苦,因此他決定善盡企業責任,把好的鮮奶推薦給更多消費者。(參考:愛是唯一的添加:濃純鮮乳串起生產者與消費者互信/專訪「鮮乳坊」社會企業)
最開始,沒有人知道路易莎推行的「小農拿鐵」是什麼,商品幾乎滯銷,他們因此設計了「小農日」,每個星期五都使用小農鮮乳,又因為牛奶保存期限只有 12 天,路易莎還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直接接收幸運兒牧場的牛奶,再配送到門市,將保存期限延長 3 到 4 天。經過 2 年的努力,最近一個月的牛奶採購量已高達 400 多萬元,黃銘賢也提到,未來將與推動女力發展的「蘆葦女力」合作,推廣婦女文創手作產品。
多元合作共創新可能
除了上述獎項,今年也特別規畫「專案合作組」、「價值共享組」及「市場開拓組」3 種特別獎,鼓勵具創新性、專案性的合作,得獎者有國泰世華、臺灣大哥大、六福開發等 13 家企業。
國泰世華除了和臺北市政府合作,推出優惠補助貸款,也朝另外 4 個面向和社會企業合作:「概念推廣」、「平臺建置」、「融資支持」、「社群建立」,希望透過相互了解、資源整合、優惠融資支持、平臺建置來協助社會企業發展,也以專業授信團隊協助規畫營運資金,喚起員工對社會企業的認識與支持。
臺灣大哥大則從 2015 年開始推動綠能系列活動,2017 年開始與社會企業「陽光伏特家」共同推動「種福電」計畫,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為桃園真善美基金會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期許透過這樣的機制,讓機構在未來 20 年中能藉由售電獲得收益,每年收入平均可望達到 80 萬。臺灣大哥大表示,希望突破企業一次性捐款的框架,也破除「綠能門檻很高」的迷思。(參考:企業 X 社會 X NPO:讓公益團體自行發電售電,成為憨兒 20 年的太陽)
延伸閱讀:
你我的日常,是他們的奢侈:企業 X 綠能 X 社福,精障者的太陽能保護傘
世界百大 NGO 的創新之道:時時提醒自己忘卻已知,並擁抱模糊/2018 NPOst 年會後報導(Dar Vander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