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左也不右,修正資本主義的社會影響力運動/2018 勞工影展《「非」正常營業中》導讀(吳宗昇)

編按:

NPOst 與 2018 勞工影展合作,自 9/12 開始每週刊出一篇影片導讀。此次勞工影展共分為 4 大單元:看不見的職災我們一起分大餅打破金蛋神話被劃掉的工人。本篇為輔仁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針對《「非」正常營業中》一片之評論,本片為加拿大影像創作者林樂(Lawrence Le Lam)的作品,討論資本主義議題,收錄於影展「打破金蛋神話」單元。

2018 勞工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Labor Film Festival

時間|2018/10/20 – 2018/10/28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國家電影中心

官網|https://www.tilff.taipei/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ILFF2018/

文/吳宗昇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輔仁大學 NPO 碩專班主任

《「非」正常營業中》這部電影,非常適合從事 B 型企業、社會企業、社會創新、地方創生、非營利組織事業的相關工作者看。他們挑起幾個爭議和反省點,也提供新的視野。

資本主義的社會影響力運動

首先,資本主義是萬惡的敵人嗎?

這故事要從 1980 年代的一群年輕人談起,他們厭惡「獲利至上」、「賺更多錢」的資本主義,也討厭惡意商業行為所帶來的利潤、股東價值極大化的做法。他們認為世界不應該這樣,企業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價值。所以,要改造的是「不道德」的商業行為、利潤至上的價值觀點,為社會、環境創造更多價值,例如由此而生的 Ben & Jerry’s 冰淇淋美體小舖、戶外服裝品牌 Patagonia 等公司。到了近幾年,如 B 型企業、Nurse Next Door 居家護理師公司加拿大 Boardroom Eco 生態友善服飾等,幾乎在各行各業都嶄露頭角。後來這個網絡形成社會創投網絡(SVN/Social Venture Network),讓這群有商業技能的人,透過企業的運作改變社會。這也就是影片所提的,這是一個修正資本主義的社會影響力運動。

比如說,加拿大 Boardroom Eco 生態友善服飾的創辦人 Mark Trotzuk,就親自走現場看生產者的勞動條件、對環境汙染的可能,他接受批判和質疑,重新建立對生產者、環境和消費者友善的供應鏈。有趣的是,他並不是個典型的企業家,而是很誇張的「斜槓中年」。他打過職業曲棍球,當過銀行金融風險顧問,最後創辦了這家以環保材料為主,友善環境的成衣公司。

簡單說,這群人就是不爽。不爽「不道德」的資本主義,但同時認為企業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加拿大 Boardroom Eco 生態友善服飾的創辦人 Mark Trotzuk。圖/Boardroom Apparel @ YouTube

其次,對利益的看法不同。以往對於利益的看法就是「收入減去支出」,剩下來的就是利潤。但這群人認為必須將「社會成本」納入,例如環境汙染的成本、勞動剝削的成本等。以往創業者用尋租(rent seek)的想法,在全球尋找成本最便宜的地方,因此可以得到最高的利潤,例如成衣廠就是因為這樣的考慮,在不同國家之間移動,以找尋關稅和人力成本最低的地方。但是,企業並沒有相對付出該地的「社會成本」,如環境、健康、幸福、自我實現這一類的價值,都不包括在企業的成本中。

以華爾街股東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追求短期報酬的迴圈,往往犧牲掉長遠的社會利益,或是把成本轉嫁到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在這群創業者眼中,這是錯的,是很短視的觀點。

NPO、社會企業、企業有清楚的界線嗎?

單純從企業角度來說,財務仍須追求平衡,必須以某種商業模式獲取利潤。不管是 B 型企業、社會企業,都沒有脫離這個本質。但追求更高的社會價值、最低的社會傷害,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中的一股新興勢力。

圖/Rick Tap @ unsplash

但是(又是一個但是),企業就不會做好事、非營利組織(NPO)就一定做好事嗎?

答案是不一定。在這系列影片中,出現一些新的「人種」,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們開設以商業模式運作的餐廳,提供當地社區弱勢者訓練、低價供餐以及各種社區服務。他們也與警察合作,或跟 NPO 聯合,改變當地的生態。對他們而言,做生意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把 NPO 的價值和風氣,結合企業的營運模式和技巧,就變成「負責任的企業」或是「社會企業」。

在這種新型組織中,我們逐漸難以辨認什麼是 NPO、什麼是企業。雖然這些新型組織規模還不大,卻傳遞一種清楚的訊號──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直賺錢的企業,其實也存在著一些非常重視社會價值的創業者。影片中提到一家社區餐廳,他們使用市場的方式來培訓弱勢者,嘗試創造更適合街友的經濟體,也找回那些在仕紳化(gentrification)過程中,被資本逐出城市的街友們。

圖/Lucas Quintana @ unsplash

飲鴆止渴或是全新的希望?

不過,有沒有可能,這其實只是一場騙局呢?

是很有可能,在這些企業還沒有支配世界之前,這都不能證實。但是,又一個但是,如果用「支配」這樣的觀點來理解這群人,那就太可惜了。

這個社會影響力的運動並沒有要「擊敗」資本主義,而是要改變企業價值。資本主義或市場交換的方式是母體,這些叛逆、斜槓、搞怪的創業家,並沒有要消滅這個母體,而是要想辦法跟母體溝通,企圖修正母體的行為和基因。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不是很左派,也不是很右派。他們的生存姿態並不是要支配,而是平衡與共生。他們稱自己為自覺的資本主義,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創業家,而不是資本家。

圖/Nathan Dumlao @ unsplash

這部電影值得看嗎?絕對值得,特別是想斜槓、想冒險、想創業的話,那就來看,一定讓您重新充電。不過也要小心,要務實。在創業的競爭過程中,總是會有傷心的、失敗的、挫折的那一面。電影總是表現出美麗的,不然就很難讓人激情、腦充血到想社會創業。

如果,您看完這部片子,覺得有被撼動什麼的話,或是覺得胸口被擊中一拳,那很好,就捲起袖子做點事情吧。即便作為一個消費者,買一把對地球負責任的青菜,那也會讓這世界一點點點的往那個有趣的方向,慢慢的傾斜過去。


延伸閱讀:2018 勞工影展系列

NPOst X 勞工影展特輯

連瑞典工會都驚訝的「真民主」:勞動者的瘋狂轉身,僱用資本分享獲利/2018 勞工影展開幕片導讀(張烽益)

在不是天堂的地方協力生活:合作經濟之可能/2018 勞工影展單元導讀(周孟謙)

恐怖裁員手段 2 年逾 19 人輕生,現代職場的霸凌黑幕/2018 勞工影展《黑腥企業》評論(鄭筑羚)

「對公司來說用過即丟的員工,卻是我無可取代的家人。」/2018 勞工影展單元導讀(黃怡翎)

「做好事」之外還要做到「不傷害」/2018 勞工影展《貧窮股份有限公司》評論(李晏榛)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