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很省錢,而且可能省過頭了
不管是近日 NPOst 網站上討論到:「為什麼專門收費替公益組織發聲或募款的部落客不存在?」、或是我正在閱讀的 NPO 財務管理原文書所寫:「為什麼NPO沒有穩定的專職財會人力;甚至朋友因為被強迫加班且不可能換休(當然也沒有加班費)而離開某NPO。」這些問題似乎都指向同一個地方:NPO很省錢,而且可能省過頭了。
因為直接成本會和服務能量及品質直接相關(例如社工人數、講師費等),所以 NPO 「扣死當(cost down)」時多半先針對間接成本,也就是「後勤行政費用(overhead)」著手縮減開銷。「後勤行政費用」可再細分為「募款費用」,例如募款人員的薪資,廣告文宣支出等;以及「管理費用」,例如執行長或會計人員的薪資,辦公室租金和水電費等。
捐款人經常認為「後勤行政費用」和直接服務不相關,因此選擇指定捐款用途直接用在受助對象身上,例如偏鄉兒童、弱勢老人等等,負責營運服務的 NPO 卻因此面臨「有錢做專案,沒錢營運」的窘境,例如之前的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就出現各鄉鎮認募金額踴躍但後勤行政支出大幅赤字的尷尬情況,便源自於大眾認為「後勤行政費用」是種「浪費」而非「投資」的觀念。
餓肚子的士兵打不好一場仗,餓肚子的NPO也是
然而英國衛報引用Givewell及Giving Evidence的研究指出,2011年被評鑑為高效益的公益團體,平均多花費 11.5% 的行政成本。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SSIR”, Stand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的”The Nonprofit Starvation Cycle“裡則提到常見的後勤行政投資不足的問題,包含電腦系統無法運作,以及工作人員無法獲得其職務所需技能的教育訓練等。這樣的投資不足會造成惡性循環,也就是它標題指稱的「非營利組織飢餓循環」。
這個循環始於捐款人對 NPO 的誤解,特別是低估經營 NPO 所需的成本;接著 NPO 為滿足這樣的誤解而承受更大的經營壓力;最後 NPO 採取二個方式回應:後勤行政支出減少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以及在財務報表上低報支出。這樣的投資不足以及支出低報,進一步坐實了捐款人的誤解並加以延續,於是非營利組織逐漸陷入自我實現的飢餓窘境。
除了該文上述的因素,公益組織認為自己應該「非營利」而不願與捐款人溝通需要,或是對未來捐款充滿不安全感而持續壓低開支,像是吝於給予組織工作人員合理薪資且以公益為名剝削勞動力,造成與營利企業薪資差距過大,專業技能者不願投入或是過度依賴志工,並且降低工作人員技能升級的意願。更大範圍來看這個結構性的問題,投入此部門的專業人力持續不足或甚至下降,對社會長久發展絕非好事。
破解飢餓循環第一步:消除捐款人的迷思
要阻止這樣的惡性循環,SSIR該文認為最有效也最關鍵在於第一步,也就是消除捐款人的迷思,這也是為何Charity Navigator等專業慈善評等機構在2013年大張旗鼓推動Overhead Myth運動,希望破除大家以後勤行政費用衡量公益組織績效的迷思。捐款人要負起捐款人的責任,建議透過透明度(transparency)、治理(governance)、領導(leadership)和成果(results)等多面向做捐款決策,不要以單一指標評價任何組織。
此外,Dan Pallotta在TED的演說「我們對慈善的思想是完全錯誤(”The way we think about charity is dead wrong”)」即明確有力地指出,太多非營利組織被讚賞如何少開支,而不是它們做了什麼。如果非營利組織是要解決問題,怎麼可能沒有後勤行政支出?
捐款人需要破除捐款迷思,非營利組織如何打破惡性循環,也需要一番努力。
[ 編輯室提問 ] 專款可以挪用嗎?這裡有一些討論。
//
[ 編輯室提問 ] 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真的不能拿獎金嗎?
//
按讚,接收更多公益深度思維!
[…] 在另一篇文章討論過指定用途捐款可能造成NPO自我實現的飢餓循環,這樣的基金同時也會對NPO的財務規劃造成混亂。這樣的錢雖然在NPO名下卻不可任意動支,因此NPO可能會有自己很有錢(指定用途基金),但其實根本沒錢發行政人員薪水的窘境。 […]
但是我認為把專款撥給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的時候必須要尋求金主同意,不然其實他們用不到那麼多錢要退回應該也是有可能的吧(除了匿名捐款的)。
另外我不懂指定捐款用途為什麼請相關人員來不能那去抵繳,就像你的專案花了一般行政40%的工作時數,那某種程度我應該也要把40%的行政人事費用從你那筆專款中提撥才對?或許法律不通,但是法律與對錯常常沒什麼關係。
用不完的捐款退回,的確是一個可參考的做法。
不過第二段我可以回應一下,有些指定捐款用途的方式,會指定「只能用在受服務者」身上,這樣就無法使用在人事費了。
[…] 指定捐款用途?你可能是讓NPO陷入飢餓循環的幫兇 你的愛心捐款,是救災還是釀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