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你的錯。」就算有時候不被愛,就不是好孩子了嗎?/《你是好孩子》書評
文/善牧基金會德心之家社工黃韻蓉口述,宣導企劃部專員林玉娟整理
那天,我和少女一起坐在客廳吃西瓜,吃著吃著,少女突然變臉,用手指著我大吼:「你那片西瓜給我吃乾淨,有沒有聽到?!」
驚嚇 3 秒後,我不安的問:「你怎麼了?」少女才回過神,說,以前在家,爸爸跟她的互動方式就像剛剛那樣。
像啟動複印機一樣,少女在不自覺中,複製了她最不喜歡父親的「樣子」。
暴力是學來的,我忍不住嘆息。
就算有時候不被愛,就不是好孩子了嗎?
春天出版社 2015 年出版了《你是好孩子》一書,看這本書,很像在讀個案的轉介單。下意識對大人的手感到害怕的神田;習慣把一雙小手抱在胸前、做錯事立刻說:「媽媽,對不起」的彩乃;額頭上有一個圓形傷痕的陽菜媽媽;覺得爸爸不給他飯吃、經常被打這種事說出來很丟臉的阿大。書中的人物故事,讓我想起好多曾經服務或正在服務的孩子身影。
身為一名安置機構社工,我實在太熟悉這些背負家庭創傷的少女,以及她們時不時就會發作的各種情緒反應。一種是具破壞力量的外顯行為,經常處在失控邊緣,這樣的孩子在無形中往往是複製了家長的火爆脾氣,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會非常不爽,非得通過大喊大吵、摔東西才能抒解。
另一種是畏縮膽怯、總是設法避免別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我遇過一個孩子,我等他開口足足等了 2 年,這個孩子在育幼院的處遇(輔導計畫)目標就是讓她能「開口說話」,來到少女中途之家後她一樣不說話,記憶裡她常常掉眼淚,把生活安排都交給社工決定,從不為自己伸張權益。在她的認知裡,抗拒權威者是危險的,順從才會沒事。
被爸爸規定 5 點前不能回家的神田說:「是我不乖,因為我是壞孩子,所以爸爸才會生氣。」我們的安置家園有個孩子也跟我說過同樣的話,這個孩子的父親發怒時會說:「都是因為你的出生,才讓我跟你媽結婚。」他覺得是自己害父母感情不好、一切悲劇都是他造成的。
需要有這麼一個大人,告訴孩子「不是你的錯」
經歷家庭暴力的孩子,往往陷入極大的自卑與自責情緒中。在安置機構工作 8 年,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扭轉一個孩子的生命,需要有這麼一個大人,告訴孩子「不是你的錯」。就像神田的班導師岡野匡不斷重複的說:「神田同學,你不是壞孩子。」、「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你是好孩子。」就算有時候你不被愛著,你都是好孩子。
被鄰居阿婆關愛過的陽菜媽媽,也把這份溫柔傳給彩乃媽媽。陽菜媽媽說:「阿婆每次看我被趕到門外,就讓我去她家,也讓我吃飯,看到爸爸打我,她會跑過來抱住我。如果沒有那個阿婆,我現在也會虐待小孩。」
我也期許自己成為「阿婆」那樣的人物。曾聽少女分享,「社工姊姊是真心關心我們,不會把我們的問題只當成工作來看,他們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傾聽,不會下班時間一到就走掉。」這番話使我相信,真的只要一個大人就夠了。可能是一個擁抱,或是一個接納的經驗,就有機會讓家創少女停止悲觀的想法。
社工可以是家創少女遲來的家人
記得上班第一天,主管便善意提醒我要「練習吵架」。確實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孩子某些行為跟父母很像。家長和小孩在成長過程都缺乏情感教育,不知道如何處理和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沮喪,一旦情緒壓抑不了,就會以「暴力」的方式表現。
《你是好孩子》緩緩勾勒出家暴事件的前因後果,虐童的大人在不自覺中也將自己的受害經驗轉嫁到孩子身上。暴力是學來的,「安置」有沒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在善牧的工作經驗中,我的答案是樂觀的。既然大人判斷原生家庭會傷害孩子而不得已把他們拉出來,安置機構就有責任去營造和示範一個好的家庭關係,讓孩子去學習。
所謂的「練習吵架」,指的不是人身攻擊,而是孩子在發脾氣跟社工情緒一來一往的時候,社工要站穩自己身為照顧者的立場,不然無法說服孩子:我是這裡可以保護你的人。受暴的孩子人際技巧大多不好,當他察覺旁人不友善時,會先兇回去,然後崩潰大哭。也因此,孩子出包的同時反而也在創造機會,讓社工陪孩子練習什麼是好的溝通技巧。
此外,受暴的孩子也大多壓抑,他們在原生家庭沒有說「不」的權利,但,在善牧的家園可以。說「不」的時候,社工會問孩子:「你的想法是什麼?」他會因此得到一個新的經驗:原來我說「不」是被允許的,原來我說「不」不會被打,相反的還可能會被稱讚。他會發現,原來表達自己的意見與需求是可以的。
有些離園少女會把機構的電話輸入為「家」,對社工而言那是莫大的鼓舞。我曾問一位少女:「這裡什麼時候讓你感覺最像『家』?」少女覺得是在她最混亂的時候,她說:「我叛逆、半夜不回家的時候,你們從來沒有放棄找我,從來不會忘記發一封簡訊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既使是對我生氣,都會讓我感覺你們是真的關心我,不放棄、真心陪伴,對我來說,那就是『家』。」
在書中,經常被父母打罵的阿大,因為同學優介一家人的疼愛而得到救贖。優介媽媽說:「白雪公主因為有 7 個小矮人才得到幸福,我們來當 7 個小矮人就好。」一位少女跟我說,在安置期間她學到最多的是「被愛」這件事。因為有被愛、被接納的經驗,她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才有作夢的勇氣。家創少女和白雪公主一樣都能得到幸福,社工是 7 個小矮人,原來如此。
父母會傷人是殘酷的事實,心受傷了,生命的韌性還是能讓心復原,只是這條路並不好走。《你是好孩子》有一段話讓我心有同感:「曾經有過的幸福記憶,將會成為一輩子的精神支柱。無論遇到多麼不幸的事,這份記憶可以成為救贖。」但願曾經被我照顧過的少女們,離開時都能將幸福記憶一併帶走,我如此祈禱著。
《你是好孩子》書籍簡介
作者: 中脇初枝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14
本書甫出版即榮獲日本文壇重量級獎項殊榮,並引動《讀賣新聞》、《產經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各大報章深度探討,中脇初枝以溫柔寫實的文筆,書寫出有著缺憾童年的成人與孩子,在心靈深處那塊脆弱柔軟,但又陰暗的角落。在震動無數讀者的同時,也讓我們深刻且反覆思考著「家」對於人們一生的影響,有多麼深遠而龐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