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 68 歲的不老棒球:樹葉做壘包,漁網圍球場,史上最高齡棒球隊奔向人生本壘
文/
棒球是臺灣的國球,全臺各地棒球隊不計其數;但其中有一群人,因為資源等各項限制,只能用廢棄路燈和漁網圍出球場、用樹葉堆起壘包,更有人每天橫跨 3 個縣市只為了練球。他們就是平均年齡 68 歲的「不老棒球聯盟」。
「不老棒球聯盟」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 2012 年成立。對這群阿公阿嬤來說,棒球是臺灣人的驕傲,更是年少時未能實現的夢想,他們突破資源限制,不畏風雨維持每週練習,住院開刀都要努力康復回到球隊,只為站上球場一圓棒球夢。
《不老棒球》
從鋤頭到球棒
「不老棒球聯盟」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 2012 年成立,球隊數從成立初期的 3 隊擴增到 15 隊,共 287 名長輩參與,其中 34% 為女性,成員平均年齡 68 歲,最年長球員更高齡 89 歲。
今年 74 歲的不老球員吳秀好阿嬤,過去因家中變故,一肩扛起全家經濟重擔,長期下來讓秀好阿嬤心力交瘁。 2015 年在弘道的邀請下,開始嘗試接觸不老棒球。秀好阿嬤曾笑稱自己「只會拿鋤頭,不知怎麼打棒球」。在隊友鼓勵下,秀好阿嬤開始每天往球場報到,越打越有興趣,更於 2016 年榮獲「最佳精神獎」。阿嬤平時還會自掏腰包為大家準備點心,說「要吃飽,才有力氣打球」,加入球隊讓她有機會多出門走走,心態也變得更加正向積極。
除了秀好阿嬤,66 歲的不老球員林義彬更在球場上結拜了同有糖尿病的「糖兄弟」,相互督促一起改善身體機能;當中還有不少夫妻組合,例如日籍的佐藤惣八夫婦。佐藤夫婦在 2010 年移居臺灣,過去在日本曾是公司職業隊的佐藤阿公,因手臂受傷被迫終止長達 20 年的練球生涯,沒想到 70 歲時,能藉由不老棒球,與妻子在臺灣重拾一生熱愛的運動。
賽程量身打造,怎麼動都安全
打棒球對許多長輩來說是從小的夢想,不老球隊成員中有許多年輕時曾在球場上叱吒風雲的銀髮球員,但更多的是熱愛棒球、卻未曾想過自己能有機會接觸棒球的長輩。
為了讓長者能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一圓棒球夢,聯盟特別邀請專家制定適合阿公阿嬤參與的賽程機制。像是為了避免觸身球閃避不及造成長輩受傷,比賽時選用軟式安全球;考慮到劇烈運動可能造成心臟及關節負擔,壘包間距離也由原本的 30 公尺改為 18 公尺,個人投球數以保護手臂的連續 30 球為上限。為了鼓勵更多長輩上場打球,打擊棒次也由 9 人增加為 10 人,並於守備位置增設「自由手」,賽制也從一場 9 局更改為 6 局。期待透過更安全、彈性的規則讓長輩有機會接觸棒球,走出家門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
用夢想打造正向的老後生活
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近年長照議題討論熱烈,過去 3 代同堂家庭居多,老後可能有家人共同照顧,隨著人口結構改變,現在則多以小家庭為主。據去(2017)年內政部資料統計,臺灣平均每戶人口僅有 2.74 人,一旦家中有長輩倒下,將馬上面臨照護難題。正因如此,高齡長輩的照護更需要從預防開始。
越來越多長輩面臨老後情緒憂鬱,不是因為沒錢過日子,而是生活失去希望。弘道自 2007 年起推動一系列銀髮圓夢計畫,協助許多長輩完成自己的夢想,圓夢的過程帶來的正向轉變,就是最好的預防治療,更改變了許多人認為「老了就沒有用」的消極觀念。
樹葉做壘包、漁網圍球場,打造不老棒球場
不老棒球聯盟的建立,遠比預想的更加困難。曾有長輩因為想打棒球,但所居住的縣市尚未成立不老棒球隊,於是必須每天跨越 3 個縣市練球。此外,因為一般大型運動空間租借費用昂貴、使用時間有限,要找到一塊面積大小適合、年邁長輩也能自主前往的場地,更是不容易。位於宜蘭的「蘇澳棋麟不老棒球隊」成立之初就曾因此傷透腦筋,為了實現棒球夢,阿公阿嬤決定集結社區眾人之力,從零開始搭建屬於自己的球場,從拔草開始,重整荒廢 3 年的土地、搜集淘汰漁網做球場護網、向鎮公所申請廢棄路燈桿,重新粉刷後搭建護欄,一步一腳印築起屬於「不老棒球」的棒球場。
有越來越多長輩想加入球隊,希望能在居住縣市成立更多不老球隊,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每支球隊一年僅有 2 次正式上場的機會,許多阿公阿嬤努力練習卻不能上場比賽。為此,《不老棒球|老人球隊應援計畫》也應運而生。這個計劃希望透過群眾集資的力量募集未來 1 年球隊經營與賽事舉辦所需費用,支持阿公阿嬤擁抱夢想,幫助更多長輩們站上球場圓夢,打造更好的老年生活。
延伸閱讀:
青銀互補的照顧咖啡館:臺中「有本生活坊」深耕社區,提供免費長照諮詢
「來去學校上課!」全臺首例校園活化為日照中心,長者不再抗拒照護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