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事件 3 週年,《結痂週記》出版:他們的故事不該遺忘!

 

文/時報出版

2015 年 6 月 27 日,發生了臺灣史上最巨大的公安事件:「八仙塵燃事件」。這場災害,造成 15 位年輕生命逝去,484 名傷患身上留下坑坑疤疤的火痕。事件發生後,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採訪團隊貼身採訪其中 8 名傷者,長達半年。在「八仙事件」屆滿 3 週年之際,出版社將些採訪集結出版結痂週記:八仙事件 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不該遺忘》一書

新書《結痂週記》除詳述 8 位傷友的醫療、復健心路歷程,更找來臺大醫院黃佳琦社工師、前消防署災難應變組組長林金宏、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等專家、學者,從顏面平權、民眾與公部門的風險意識及災害不對稱性等面向提供專業意見。為感謝「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對八仙傷友們的盡心照顧及長期對燒燙傷的奉獻付出,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願將此書版稅全數捐贈給「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時任採訪團隊召集人許伯崧表示,八仙事件發生至今,傷友的復健歷程與公共安全的缺失,始終淹沒在這起公安巨變中,,此書出版,希望引起更廣泛的探討,並喚起社會大眾的同理。張賢龢指出,事件過後,常見「如果當初不要去現場就沒事」等檢討受難者的言論,除反應過時的災害管理思維,也過度簡化災害與公安事件的成因,而放大受害者的責任,只會錯過改革契機。

同時,單信瑜也強調,八仙事件不是一場事先預知的高風險活動,其參加人數遠不及臺北市的跨年活動,風險不如鹽水蜂炮、炸寒單或大甲媽祖遶境等大型活動,然而所造成的傷亡人數卻遠比 2018 年 2 月 6 日花蓮地震更嚴重,所以這是一場「不對稱性」災害。林金宏說,八仙事件的每一位傷者都是勇者。這件事對很多人而言或許只是一個話題,但對傷友來說,是改變一生的事故,希望政府、社會大眾能記取這些犧牲換得的經驗,不讓這些傷痛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一直陪同八仙傷友復健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更對傷友們堅強的意志力與生命力大表敬佩。

《結痂週記》紀錄 8 位傷友在事件發生後的復健心路過程:就讀臺大心理研究所的簡苑玲,總燒傷面積高達 75%,即便如此,她仍保持樂觀,「我很幸運,沒有傷到臉,也沒有截肢。」然而事件發生後,她與其他傷友一樣,承受社會大眾給予的負面標籤:「貪玩享樂」,即便在這之前,她每日在繁重的課業與打工生活中掙扎,沒想到一晚的放鬆,換來的竟是無情的火吻與社會批判;楊芷凌回憶事發當晚仍驚懼:「沒去過十八層地獄,但我想那就是十八層地獄了。」復健之路滿是荊棘,她仍試著與傷疤共存,甚至還幫傷疤取名,她直言,這是一場跟自己的戰爭;身為家中長女的羅雁婷,也是大學第一次出遊就遭遇意外,與她同行的友人,甚至喪失生育能力,透過家人的支持與繪畫,才得以支撐。

此外,家住花蓮的陳依欣,傷後全家一起投入復健,訪談中也突顯東部醫療與復健資源的不足;生日當天遭受火吻的鄭伃均,在傷後飽受失眠之苦,9 個月來不曾睡過一夜好覺;愛運動的林祺育與好友 6 人歷經火劫,好不容易從鬼門關救回,然而他的好友卻不幸罹難,事發過後的第  1 個新年,他為自己與好友們許下的願望是:「新的一年,你們一個都不能少。」;懷抱廚師夢的張承騏說,社會大眾將八仙受難者看成一個群體,當電視臺出現 1 個八仙傷友吸毒被逮的新聞時,所有八仙傷友均得承受社會的負面觀感,卻忘了這些傷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個性堅強的詹閎鈞在事件後總是淡然面對,但背後其實是基於「比下有餘」的自我釋懷。

圖/amayaeguizabal @ Pixabay, CC0 Creative Commons

為讓一般大眾更全面的瞭解八仙事件,出版社更邀請八仙事件傷友簡苑玲、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單信瑜副教授以及《結痂週記》報導召集人許伯崧一起與會座談,座談會資訊如下:

時間:2018/7/14(六)14:30~16:30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 3 號 B1(左轉有書╳慕哲咖啡)
主持人:許伯崧(《結痂週記》報導召集人)
與談人:簡苑玲(八仙事件傷友)、陳淵琪(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單信瑜(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當 NPO 遇上重大災難:八仙事件中的陽光基金會

八仙事件中的醫務社工師:傷者和家屬的自立是我們最大的目標

八個人的八仙:八仙事件週年論壇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