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NPO 遇上重大災難:八仙事件中的陽光基金會

0
圖片來源/願景青年工作室

 

編按:

八仙事件過後,聯合報願景工程青年工作室製作了「八個人的八仙」後續追蹤報導,並寫了專題緣起(八個人的八仙:八仙事件週年論壇),同時將於本月 26 日,舉辦八仙週年論壇(那一夜,後來呢?八仙事件週年論壇)。作為媒體合作夥伴,NPOst 也訪問了八仙事件中的社會組織與工作人員,探究這個重大社會傷痕帶來的點滴改變。

陽光基金會在八仙塵爆事件前,已是協助燒燙者生心理(生理、心理)重建的「老字號」專業 NPO。當塵爆驟然發生,陽光基金會的工作量隨之前所未有的暴增,要面對的更不只是傷者,還有親友、捐款人、政府、媒體……幾可說是焦頭爛額。對各個 NPO、NGO 來說,陽光面對重大災難時的困難與應變,不失為每個社福組織的重要參考。

 

去年(2015)6 月 27 日,塵爆事件在八仙樂園發生,15 個人因此在數月內相繼離世,484 個人帶著輕重不等的燒燙傷活下來,其中燒燙傷面積大於 40% 者,有 248 人。世界多國政府紛紛宣布從此禁止彩色粉塵活動。

除了政府大動作指揮救災,臺灣民間再度發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精神,這些錢與力,也有不少流向了專業的 NPO 組織,以適切協助八仙傷者們,例如極具專業可信度的陽光基金會。事件發生後,陽光要面對的包括擔憂傷者的親友、需要燒傷復健專業知識的醫衛單位、可能釋出更多資源的政府、希望採訪報導的媒體、熱心捐款的大眾、需要衛教與社教宣導的學校與職場…..許多人都期待著陽光基金會起身,撐起全方位的需求。

dss

圖/陽光基金會網站

捐款與資源,如何管理?

「這一切驟然發生,要一個中型的非營利組織同時處理,幾乎是不可能。」陽光基金會的宣廣部王君裳主任說:「我們沒有很多時間,必須快速估算經費、儘快向衛福部送出勸募字號申請,成立『八仙塵爆燒傷者生心理重建服務基金』對外募款。」

『八仙塵燃燒傷者生心理重建服務基金』在六天內募到目標金額 2.6 億,我們隨即關閉帳戶。這麼做讓某些捐款者很失望,甚至不諒解:『我才剛剛跟我的朋友們拉到款,怎麼現在你們不能收了?』」

「但秉持著專款專用、財務透明的原則,並顧慮到還有很多缺少善款的弱勢社會團體,我們達標後便不再收受陽光八仙專戶捐款。如果仍想捐款,我們歡迎大眾可以改捐陽光基金會的『燒傷及顏損者生心理重建服務基金』,關懷全國不分區的燒傷與顏損朋友。」

除了來自企業的大額捐款,八仙塵爆事件中來自一般大眾的小額捐款,也透過超商和線上管道,更便利地完成。突然新增了這麼大一批捐款者,臺灣的 NPO 有沒有機會運用數據分析捐款人群像?事與願違的,「這次的事件來得急,大多數的捐款資料並不完整,例如透過超商機臺(如 ibon)捐款的人,如果選擇不填寫姓名、電話、地址等欄位,我們便不會收集到任何資料。」不過王君裳表示,整體而言,這次使用超商捐款的民眾有很明顯的增加。

圖/陽光基金會網站

圖/陽光基金會網站

此外,八仙事件讓陽光基金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遇上前所未有的大量傷者,調度人力、增設據點都成為當務之急;但待 3、5 年後,八仙傷者都會陸續從陽光「畢業」、重新回歸社會,這些人力或據點該怎麼功成身退?

「八仙事件到現在要滿一年了,很多傷者將在暑假後回到學校,所需要的資源會隨著他們的康復逐年遞減。對陽光基金會來說,要在短時間內徵聘、訓練大量人力,並不實際,因此需要彈性運用短期的志工人力,並以專案的模式增聘專業人員,同時思考專案結束後,能轉換出什麼方式和這批人員繼續合作。

「而在新北市和臺北市新增設的兩個重建中心,是和政府合作取得的場地,一樣採取專案合作的方式。3 年之後當重建中心在八仙事件中的階段性任務達成,就會返還場地的使用權。」新北陽光重建中心的賴秀雯主任補充說明。

photo (3)

圖片來源/願景青年工作室

服務的對象,不只傷者

除了主力直接服務的社工師、物理/職能治療師、諮商心理師……陽光基金會背後還有宣廣、財務等專責間接服務成員。因為陽光不只需要服務燒燙傷者和他們的家人,也需要回覆支持者的詢問電話。

「我們對公眾也有說明的義務。其他包括捐款過程中需要的客服、揭露服務狀況,也是我們要處理的工作之一;還有很多想捐款、捐物資、提供專業服務的組織或個人,都期待前來合作協助。這一切幾乎都在同時間一湧而來,工作人員都想盡一己之力,打起了精神面對一場場的車輪戰。」王君裳回顧。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媒體希望了解陽光基金會的情況,儘管受訪乍看之下與直接服務無關、大量且頻繁的採訪需求甚至縮減了我們眼前有限的工作時間,但卻會影響大眾對這次燒燙傷事件的關注程度、同理心和支持行為。」

不管是宣廣部、還是其他部門的業務都好,這次事件下有感受到哪些新的傳播媒介是強而有力的嗎?「其實我們沒有多方尋找不同的發聲管道,這次事件的關注度大,除了追蹤新聞,大家也會自己上 facebook 來追蹤我們的動態、了解最新的狀況。」對陽光來說,當 facebook 在臺灣人生活習慣中扮演了強大的角色,集中火力經營這個公布管道就已足夠。

photof

圖片來源/願景青年工作室

八仙傷友,和其他陽光傷友別無不同

其實陽光基金會面對每個傷者,是依個體的獨特需求安排服務內容,而非遵循燒傷面積等特定指標來將傷者分流。賴秀雯說:「的確,燒傷面積和需求程度的相關性很高,但兩者之間不是等號。有些傷者生理上的需求多一點,有些則是心理的適應需要多一點陪伴。當然燒傷需求會有醫療、復健等等的共同性,但因人而異的個別需要也是需要關注的,例如未來回到學校或職場的準備。」

處理八仙個案的大方向,和過去陽光協助過的傷友並沒有差別待遇。同為燒燙傷下需要復健的人,真要說八仙傷友們的處境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他們都非常年輕。「他們復原的速度更快,而且普遍有家長投入照顧,甚至為此暫停工作,運用資源的態度也更積極順暢。因為很多人是和同學朋友一起去八仙、一起受傷、現在一起復健,同儕之間也會成為一股特別的支持力量。」社工師出身的賴秀雯提出他的觀察。

「過去所遇到的弱勢傷友,可能本身就是家庭裡的經濟支柱,在職場上遇到工商職業傷害,復健時會較孤單,或資源較匱乏。八仙傷者之中即便也有回歸職場的問題,面對的問題或壓力,也會隨著他在家中角色差異而有所不同。」

photo (5)

圖片來源/願景青年工作室

隨著傷口的康復,接下來將會有近 500 個八仙傷友重返社會,繼續就學、就業、和更多人互動。而大眾在遇到傷友時很容易不知所措,未必是出於歧視或害怕,而是不確定如何應對才能自然得體、不傷及對方心情。陽光基金會的社工師,對此有什麼樣的建議?

「把他們當成普通人。」賴秀雯的回答很簡單。「的確,一開始看到疤痕時可能會不習慣,但試想,如果你鼻頭上長了一顆大痘痘,難道也希望別人一直盯著看嗎?很多時候,只要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可以了。

「從以前到現在,很多傷友去醫院復健的路上,都會遇到『沒有惡意』的路人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或是建議他要怎麼做才會趕快好。但這些建議未必是對方需要的,對到視線時給予一個微笑便已足夠,敏感的問題、多餘的善意是不需要的。

八仙事件來的速度急、規模大,幾乎挑戰了一個臺灣 NPO 不可能的任務。儘管若時光重來,陽光基金會的無名英雄們亦無法阻止塵爆發生,但,「當日若我決定買了票,那他就是我。」在許多人的生命遭逢意外之際,陽光能伸出手承接住他們,治癒他們在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口,最後重新回到社會上做為一個普通人,尋常生活。

作者介紹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