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大 NGO 談發展計畫:如何縮短「創新」、「影響力」與「規模」之間的鴻溝?/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2

編按:

令人期待的 2018 NPOst 年會來臨!今年試圖在遍地開花的「創新」氛圍中,討論在「計畫之初」就設計「規模化」的可能性。亦即,「當我們只有 5 個人的時候,是否就能思考如何影響 50000 人?」

「規模化」並不僅限於個別組織之內,任何形式的計畫拓展都能成為目標,例如推動修法、鼓動其他組織參與,甚至提供整個計畫的「複製」系統,開放外界進場如法炮製。

在商業市場上,企業希望做出自己的獨特性,最好還有排他性與壟斷性。可是在第三部門,當我們的目標是「社會共好」時,一個好計畫光是分享成功經驗是不夠的,如果無法快速拓展,將無法趕上全球不斷面臨的緊急問題。

如果你不小心錯過早鳥票(或鐵粉票),沒關係,學生票、團體票正熱烈販售中喔!

 

文/

村莊儲蓄和貸款協會」(Village Savings & Loan Associations)最初是創立逾 70 年的世界百大 NGO 國際關懷協會(CARE)從偏遠的西非內陸國尼日開始小規模試辦的計畫,如今其成員已包括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 26 個非洲國家,影響超過 500 萬人。然而,這個過程卻花了 21 年,對於 2016 年加入 CARE 的首席創新長(Chief Innovation Officer, CIO)達‧范德貝克(Dar Vanderbeck)來說實在太慢,發展組織複製一個成功計畫的速度,遠不及解決全球貧困的急迫性。

范德貝克表示:「成功的試驗性計畫與有意義的規模,這兩者間有一條又長又悲涼的荒漠。

CARE 美國分會執行長能恩(Michelle Nunn)(編按:2015 年後成為 CARE CEO)也有感而發:「即便是已知非常成功的計畫,實際進行複製時仍可能耗費 10 至 20 年的時間,我們要如何加快進程呢?」

范德貝克於是啟動了「規模 X 設計加速計畫」(Scale X Design Accelerator),這項計畫與多位行動者合作設計,旨在促使該 CARE 最具影響力的計畫達到更大的規模。合作夥伴包括社企創業者加速培育機構 Unreasonable Institute、專精人本設計的 GRID Impact 公司、社群組織專家 Rhize,以及在影響力投資方面擁有專業知識的 Medora Ventures

CARE 創新長范德貝克(Dar Vanderbeck)。圖/CARE

總部設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 CARE 創新長范德貝克(Dar Vanderbeck)向 Devex 表示,推行「規模 X 設計加速計畫」之前,該非政府組織審核了上百項現行加速計畫和育成計畫,卻發現沒有任何計畫與國際發展專案團隊合作。去年第一屆參與者完成了此項計畫,2018 年,CARE 則邀請其他組織參加,包括「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宗旨則從資助 CARE 各國辦事處,擴展至以成為「此部門的加速計畫」為目標,范德貝克如此表示。

自 2016 年 4 月起,第一屆獲選參賽、遍布全球的 15 個創新計畫團隊就持續參與加速課程,起初透過遠端連線,之後則進一步在 CARE 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總部接受為期 10 天的訓練,並在挑戰賽中角逐 3 項 15 萬元獎金。這些計畫包括為孟加拉佃農販售農產品的微型特許經銷攤位、向巴爾幹半島年輕人提倡性別平等與非暴力,或者讓坦尚尼亞的土地登記更加便利的行動應用程式等。(參考:專屬於 NGO 的規模 X 設計加速器:快速拓展「創新」的影響力/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3

范德貝克後來在訪問中解釋了 CARE 對於加速計畫的願景,以及發展組織培養「改變」風氣的重要性。

CARE 2017 年第 1 屆「CARE 規模 X 設計挑戰賽」

什麼是「規模 X 設計挑戰賽」?這項活動如何融入 CARE 未來幾年的策略?

范德貝克:

「規模 X 設計挑戰賽」的目的在於回應下列問題:「我們如何縮短創新影響力和規模之間的鴻溝?誰了解創新如何加速?誰了解什麼是『有意義的規模』?」這些問題引導我們走向加速模式。

我們審視了大約 60 個不同的加速計畫,並且在過程中促成一些有趣的夥伴關係。然而我們發現,儘管可用的加速計畫在某種程度上有固定的模式,但對於發展工作的實踐者而言,實際上並沒有現成的問題解決方案。我們在一般加速計畫中看到的,也都不是尋找資金的單一創業者,而是在資助專案期間進行計畫研發的一群人。

我們因此應用了某些優異的加速計畫構成要素,採取 3 項新的舉動:

1. 引進新技能並培養開放的心態;
2. 創立社群和全球決賽者群組;
3. 透過創新與可重複應用的方法,建立途徑,以將現有的資源做最大的發揮(例如資金、網絡與導師制度等)。

基本上,這項計畫在瓦解和重新設計發展的進行與概念化的方式。我們為了產生大規模且永續的影響力而設計解決方案的過程,設計我們培育領導者的方式,使其有能力為了我們的使命放膽去做。就適應世界並且率先實現社會正義與消弭貧窮的核心使命與策略而言,我們認為這十分重要。

SXD 加速計畫時程。圖/取自 SXD 官方介紹

妳使用了「商業模式」與「創業精神」等商業術語來與討論這些發展計畫,這指的是計畫的財務永續,抑或只是利用商業手段來擴大規模?

范德貝克:

事實上 2 者皆是。透過第 1 組參與者,我們觀察到數個不同的模式,從希望達到財務永續的社會企業到科技層面,還有需透過某些具創造性的夥伴關係才能有效擴大規模的傳統發展計畫模式。這對我們而言其實是重大的學習,我們進行了許多關於永續的討論,但透過加速計畫,我們發現了多種擴大規模的新方法,包括社會企業、顧問諮詢、社會運動或修法等,全都有不同的模式,這些方法以不同的方式適用於 CARE 團隊

圖/Bailey Torres @ unsplash

妳為什麼認為創新能幫助整個發展領域設計出更有效的介入計畫?

范德貝克:

創新關乎發展的自主性,關乎「誰」的觀點被轉化為計畫,以及轉化的過程。我認為引進構想並為我們最重要的服務對象保留那樣的經驗過程,對於發展領域而言,是項重要的挑戰。

在發展與創新領域,「規模」一詞常被濫用,我剛來到 CARE 時也抱持著些微懷疑的態度,因為我們時常規模化錯誤的事物,而且對於「數量增倍」的狂熱,使得真正「影響力」的衡量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次要。與此同時,在發展領域中,最終真正成功規模化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只占了整個國際援助的一小部分,始終只是異數而非基準,平均方案的預算降至百萬美元以下,生命週期則縮短至不到 2 年,某些人將這種氾濫的、多點試行的試驗性計畫稱為 pilotitis。

儘管如此,你無法否認全世界目前遭受苦難、不公和貧窮的人數有多龐大,問題亟待解決。為了迎向全球挑戰,我們需要跨領域尋找最佳最先進、最可證、可實行的模式然後建立具創造力的途徑,以利這些解決方案規模化,進而符合全球的需求。這對 CARE 及整個業界而言,皆是必須要做的事。這是個很棒的機會,可以跨越傳統產業和架構,積極尋找其他戰勝貧窮和實現社會正義的方法。

圖/Annie Spratt @ unsplash

對於正在努力創新的發展組織,有什麼實用的建議?

范德貝克:

2 個建議,首先,要清楚明瞭你們在這世界的使命。許多組織對於各種科技創新充滿熱忱,這一點是很棒,但我們經常目睹同僚組織迷失在「嶄新發亮的事物」中。CARE 的使命是拯救生命、戰勝貧窮和實現社會正義,而且我們需要同心協力,才能達到能力範圍內的最佳結果。當然,有時我們確實得仰賴科技解決問題,但對於所屬組織的抱負存在於這世上的理由,需要有更深厚的了解。

CARE 並非一家產品公司,儘管產品能讓我們的力量獲得發揮,但「製造消費者導向的產品」和「為了正義及平等發揮眾人之力」,其過程的差異必須被區別、理解。

其次,如同馬歇爾甘茲(Marshall Ganz)教授所述,採用社群組織者的方法來創造改變。這會以 3 種方式實現:第 1,找出領導者,並製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挺身而出成為領導者的機會。每個組織通常有 10 或 12 名成員能成為大家請益的對象,這些人通常會被認同為領導者。我們需要創造這類的優渥環境,讓任何人都能登上領導者的位置。其次是,在這些領導者周圍建立社群,以鼓勵和鞏固他們的領導力,我認為這是我們的加速計畫真正想達到的目標之一。第 3 則是社群培力。

以人為本,為需求設計規模化方案

CARE 並非 NGO 資助創業團隊因應全球挑戰的唯一典範,另一個例子是美慈組織(Mercy Corps)的社會企業團隊。他們致力於找出、投資和促進符合組織宗旨之營利事業,以協助人們走出危機,不過這些新興組織多半是在尋求可促進其工作效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努力想構想規模化。

Access Africa 微型金融計畫主持人皮諾提(Christian Pennotti)表示:「我們建立某個應用程式的唯一理由,是因為我們確信能夠建立一項事業。」他主導 CARE 的普惠金融工作,該計畫致力於規模化已經證實之模式,例如村莊儲蓄和貸款協會。

皮諾提參與了第 1 屆「規模 X 設計加速計畫」,為名為 Chomoka 的儲蓄團體手機應用程式募資。他表示若沒有加速計畫,Chomoka 可能只是一個構想而已,就算其團隊在此構想上有所進展,在大型非政府組織內部也缺乏能見度。「我們並未抱走任何獎項,但吸引了許多機構的興趣。」思科基金會(Cisco Foundation)便是資助該新創公司的眾多贊助者之一。

圖/Tim Trad @ unsplash

馬哈特拉(Mark Malhotra)原是 Chomoka 團隊的成員,後來搬到坦尚尼亞的三蘭港,為 CARE 網絡的其中一項創新計畫 Launch Pad 工作。他表示:「NGO 業界的許多工作都屬於專案性質,我們常在 3 年或甚至更短期間內討論規模化,但隨著資金停止挹注、專案終止,人們就會轉而投入其他事務。這些都不是真的為了永續發展和規模化所進行的設計。」

對於有潛力成為永續性社會企業的專案,CARE 也支持其專業團隊的育成,尤其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或精實創業方法(lean startup methodology),並且培養團隊所需的技能,以連結創新與影響力之間的鴻溝。


原文出處:Q&A: CARE’s Scale X Design Accelerator program aim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impact and scaleScale X Design: Is this the accelerator the aid sector needs?


延伸閱讀:

「創新」已經太多!真正能改變世界的大規模影響,來自於高品質的複製/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1

專屬於 NGO 的規模 X 設計加速器:快速拓展「創新」的影響力/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3

「為什麼貧窮的地方看得到可口可樂,卻看不到疫苗?」全球最大 NGO 扭轉 1.38 億人命運/2017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1

從戰後灰燼中崛起的 BRAC,如何成為影響全球的 NGO?/2017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2

創新人人都會講,實質影響力在哪裡?/《創新與規模化》書評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