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國移工到臺灣新住民,為愛開 26 噸大卡車/《幸福食光》書摘
編按:
善牧基金會籌備了近 1 年的時間,5 月初即將出版《幸福食光──新住民姊妹的酸甜人生》一書。善牧利用一頓飯的美好時光,參與了 13 位臺灣新住民姊妹的真實生活。
飯桌上,不僅有新住民姊妹的拿手好菜,還有她們的夢想、故事、責任與鄉愁,讀進每一則故事,就像品嚐一道道新住民姊妹的料理,善牧希望可以創造同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連結,與更多的理解,而非標籤。
文/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蕾夢比較特別,她是先學臺灣菜,才學會做泰式料理。「連怎麼用電鍋煮飯都是老公教我的,剛結婚的時候老公還會煮給我吃,教會我之後,他就去一邊納涼了。」蕾夢笑著說,臉上淨是淘氣的表情。
拍攝那天,蕾夢打算煮泰式綠咖哩,從樓梯口盆栽摘了幾片自己種的檸檬葉上樓,接著又隨手從冰箱拿出九層塔交給先生,吩咐先生一邊挑菜、一邊盯小兒子喝完鮮奶。林大哥索性霸佔兒子座位的後方,用環抱兒子的姿勢挑菜,主動創造屬於父子間的親密接觸。
星期天是林大哥難得休假的日子,也是這一家 5 口難得相聚的時刻,蕾夢開心的在廚房忙碌著,打算用食物療癒疲憊的家人。佳餚一道一道端上桌,蕾夢故意問小兒子:「媽媽煮的好吃,還是鄰居媽媽煮的好吃?」男孩害羞的躲進蕾夢懷裡,輕聲回應:「媽媽煮的比較好吃。」問他為什麼?只見他手比愛心放在左胸前,「因為有加這個(指愛心)。」蕾夢聽了笑呵呵,趕快「抱緊處理」,給兒子一個愛的獎勵。
聽到我們要拍攝廚房,蕾夢一直提醒我們:「我家廚房很小喔!」
我們很難想像,蕾夢口中的小,究竟是多小,直到踏進蕾夢家,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陽臺就是蕾夢的廚房。走進這個迷你版的「廚房」,每個人都忍不住驚呼:「也太神奇了吧!」,因為蕾夢把空間配置得恰到好處,而且收納功力一流。
流理臺、瓦斯爐分別在陽臺的左右兩側,蕾夢在水槽洗菜切菜,轉身便可以開始烹煮食材;瓦斯爐上方的置物架,擺放著蒜頭、辣椒與調味料,手一抬即可輕鬆拿取;陽臺的矮牆適時的充當桌子,蕾夢將備菜與備料裝在碗裡,隨手就放在矮牆上。一邊煮飯,還可以一邊遠眺對面學校操場上打棒球的孩子們,十分愜意。矮牆上的碗,一個挨著一個好像在排隊,等著被送進這家人的嘴裡。
環顧這僅容一人轉身的廚房,蕾夢就像個魔法師,不疾不徐的變出老公和孩子們愛吃的料理,不過,「晴天」限定,若碰上豪大雨,為顧及安全,媽媽廚房可是要公休的喔!
移工變新住民,人生難預料
蕾夢人生的第一個夢想是當護士,她考上了,但,輾轉得知被醫院錄取的消息,她人已經在臺灣,移工生涯才剛剛開始。
蕾夢老家在泰國鄉下,工作難尋,年輕人大多往外地發展。蕾夢也不例外,17 歲高中畢業便離家,先在麻布袋工廠做了幾年,之後到曼谷一位空服員家幫傭,「那個空姐人很好,知道我想考護士,主動幫我溫習功課,」孰料,母親極力說服蕾夢去臺灣打工,「只差 3 個月,我就是護士了。」蕾夢感嘆命運弄人。
來到臺灣,蕾夢經歷了 4 季,也經歷了戀愛。與林大哥交往 1 年多後,蕾夢工作簽證到期。「不要再來臺灣工作,我會去泰國一趟。」林大哥拐了個彎向蕾夢求婚。身分從「移工」轉為「新住民」,一切並沒有變得比較輕鬆,林大哥因工作型態常不在身邊,2 個孩子相繼出生之後,蕾夢必須克服語言、文化的隔閡,練習打理一個家、應付所有生活瑣事。「2 個孩子時常半夜發高燒,我一個人騎摩托車,女兒抱前面、兒子背後面,趕去醫院掛急診,」蕾夢嘆了一口氣說,沒娘家依靠,遇到困難只能自己想辦法。
當母親的人都擁有超能力
以前在泰國,蕾夢只會騎腳踏車,她萬萬沒想到來到臺灣之後,她竟然學會開 26 噸的大卡車。生兒育女,讓每個母親都擁有「超能力」!
大兒子出生後,林大哥開始經營大卡車事業,早年蕾夢常帶著當時年幼的大兒子跟著先生一起上工。運輸業的勞動條件一向不好,如果廠商晚上 12 點才交貨,司機也只能等,蕾夢說:「理完貨直接睡車上最省事,因為天還沒亮就得出發,要趕在臺北客戶上班前抵達,回程為了不浪費油錢,通常會想辦法接單,載貨回臺中。」先生的辛苦,蕾夢都看在眼裡。
林大哥說:「有回工作太勞累,回家後跟蕾夢抱怨,別人的老婆都會幫忙開車,『你都不幫我』,沒想到她把這句話一直記在心裡,瞞著我偷偷跑去考職業大卡車駕照。」
還是會怕,蕾夢起初不敢上路,林大哥說:「某次去恆春送貨,路程實在太遠,蕾夢可能看出我的疲憊,提議由她開回臺中,我順從身體發出的警訊也就放手交給她,蕾夢真的很勇敢。」
自從蕾夢學會開大卡車,夫妻成為最佳拍檔。缺工的時候,蕾夢是救火隊,隨傳隨到;忙碌的時候,像是過年,夫妻一人一臺車,合作無間。雖然嘴上埋怨:「老公,你不要再欺負我了。」可是,林大哥工作尬不過來的時候,蕾夢還是會心疼。採訪前夕蕾夢才因為骨刺動手術,但術後幾個禮拜,她便臨危受命坐上駕駛座。蕾夢說:「為了賺錢養家,這些年先生都捨不得休息,我必須幫他。」
開卡車需要體力,「老了怎麼辦?」是林大哥和蕾夢經常思考的問題。「老 3 出生後,家裡經濟壓力更重,先生一個禮拜頂多放自己 1 天假,有時候工作排得太滿,為了爭取休息時間,他會在休息站洗澡,把車停在路邊睡覺,我知道他想多賺一點錢,因為年紀漸漸大了,再過幾年就做不了。」蕾夢心疼的說。
為了養 3 個小孩,夫妻同心協力拚經濟。脾氣好的 2 人,很少吵架,問蕾夢,林大哥做過什麼甜蜜的事?她說:「有時在外頭送貨,好幾天沒回家,他會打電話回來跟我說,他想我。」講完,蕾夢笑了,眼睛瞇成一條線,靦腆卻甜蜜。
什麼都不會,只知道幫老公
蕾夢說,自己有個什麼都會的老公:跑過船、蓋過房子,會開大卡車、聯結車、講泰語、還會下廚做菜,她卻謙稱自己什麼都不會,「我很保守也很傳統,一旦交往就會認定對方是未來的另一半,嫁了人,也只知道一件事,要協助先生,養大兒子女兒,臺灣人不是都說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我就是這樣子。」
真的什麼都不會嗎?我們覺得蕾夢除了有開大車的過人勇氣,而且很聰明。
婚後照顧 2 個年齡相仿的孩子,蕾夢抽不出時間到外面上中文課,她靠自學學會認字。「講,我早就沒問題,認字,我看電視學,一邊聽一邊對照字幕,硬記。」蕾夢說,後來孩子大了,她想學寫字,去報名為新住民開設的中文班,前幾堂課,她還覺得太簡單了。林大哥是臺東阿美族人,生活在臺中,周圍的人都講臺語,日常對話常用的阿美族語和臺語,蕾夢其實都聽得懂,加上深邃五官、黝黑皮膚,常被誤認是原住民,「夭壽喔,你是泰國人!」是市場婆婆媽媽得知真相的反應,蕾夢笑呵呵的說。
家人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遵循醫囑蕾夢必須休養半年,她把壽司店的打工先暫停,最小的兒子正好暑假後上小學 1 年級,難得有自己的時間,蕾夢依然閒不下來,她上網自學縫紉,拿女兒不能穿的裙子做成托特包。「脊髓開刀後,女兒都會陪我上市場,用我幫她做的提袋裝食材。」女兒用行動表示對媽媽作品的肯定,蕾夢說著說著,臉龐浮上滿足的笑容。
打開相本,蕾夢為我們細數 3 個孩子的童年往事,蕾夢說:「感受孩子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幸福。」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她的家,她是泰國人,也是臺灣人。
5 / 12 幸福食光──新書分享會(臺北)
時間:107/5 /12(六)14:00-15:30 (活動免報名)
地址:臺北市中山北路 2 段 18 號(近捷運中山站,光點臺北 2 樓多功能藝文廳)
主辦單位: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洽詢電話:(02)2383-0650
與談人:「為愛開卡車」泰國姊妹蕾夢、「真功夫人生」印尼姊妹萍華
延伸閱讀:
以故事創造連結:13 位新住民姐妹的酸甜人生/《幸福食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