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 NGO 已經在應用「區塊鏈」?社會團體不可忽視的新創技術

圖/Andre Francois @ Unsplash

 

編譯/Valerie Hung

提到區塊鏈(Blockchain),你可能會想到近年幣值大起大落的虛擬貨幣比特幣,或是應用在企業內部及商業創新的新興科技。其實具有「公開透明、加密保護、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也有機會成為國際人道救援或社會公益活動的一大助力。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新型數位資料庫,資訊能即時更新且永久儲存,所有的用戶都能看到已完成的交易紀錄但無人可以竄改,除了其中衍生而出的虛擬貨幣交易,也可以儲存如實體資產買賣、身分辨識登記或供應鏈進出貨等類型的資訊。和傳統資料庫相比,區塊鏈能提高資訊透明度與流通效率,確保重要數據的安全無虞,並實現自動管理。

雖然聽起來潛力無窮,但區塊鏈究竟能在社會領域上發揮什麼用處?以下提出 5 大類實際應用案例供大家參考。

圖/@ Freepik

1. 擴大捐款來源,提升帳務透明

為了擴大募款機會,有些慈善機構與基金會開始接受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形式的捐款,再透過網路錢包提領成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也有社福團體為某項非營利或社會公益專案打造專用的「慈善幣」,例如捐款人可以透過購買非營利組織 Water 的「Clean Water Coins」,或支援各類反貧窮工作計畫的「Root tokens」來支持他們。這些慈善幣至今已為公益計畫從世界各地募得數千,甚至達百萬美元的款項。

區塊鏈也能幫忙改善過去外界對於慈善團體帳目不清或援助物資流向不明等爭議,如 BitGive 基金會發起倡議「GiveTrack」,期盼打造一個公開平臺,讓比特幣捐款者與社會大眾能隨時追蹤公益計畫的進展,了解捐款被花在哪些地方,資源是否抵達援助對象手中,以及資源投入後產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圖/in Business@ Freepik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則試著將區塊鏈應用在使援助透明化:他們在約旦的 Azraq 難民營推動「Building Blocks」計畫,透過區塊鏈發放價值 140 萬美元(約臺幣 4117 萬元)的食物兌換券給 1 萬名敘利亞難民。取代傳統的現金、實體票券或電子卡片,這些人只要在難民營當地的超市掃描虹膜完成身分辨識就能取得物資,不但節省相關財務發放與後續追蹤的成本,也讓金錢轉移的過程更迅速且安全。

2. 降低跨境匯款成本與時間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每年全球移工跨境匯款的總金額高達 4400 億美元(約臺幣 12 兆 9401 億元),幾乎是開發中國家每年獲得的國際援助金的 3 倍。但由於高額的跨境匯款與領款手續費,預估至少有 320 億美元無法順利送達收款人手上。

也因此,現在已有團隊試著導入區塊鏈以降低跨境匯款的成本。比特幣新創公司 Abra 宣稱,他們的比特幣錢包匯款服務可減少 9 成的手續費,方法就是將款項轉為比特幣,透過區塊鏈平臺轉移,收款的一方再轉成當地貨幣提領,用戶甚至不需要有銀行帳戶直接透過智慧型手機就能匯款。另外,和傳統手續費最高達 20%、通常要等上 7 天的跨國轉帳服務相比,區塊鏈支付公司 BitPesa 只向個人或企業收取 1-3%的手續費,跨境匯款也只要一天就能完成。

圖/in Background @ Freepik

3. 安全保存身分識別與財產證明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每 5 個人中就有一個沒有合法身分證明。對於匆忙逃離家鄉,缺乏個人證件的難民而言,既難以爭取應有的教育與醫療資源,兒童更容易被捲入人口販賣。為此,World Identity Network Humanized Internet 計畫優先將弱勢族群,特別是 5 歲以下兒童的出生證明、學歷等身分資訊儲存在區塊鏈數位保險箱,在保障資料隱私與安全的同時,也允許需要的人檢閱。

Amply 團隊則為南非兒童建立區塊鏈數位身分系統,並應用在幼童發展津貼的管理機制上,希望節省過去紙本作業往來的成本與時間一方面孩童與其監護人可以掌握自己的數位身分與個人資料,方便申請更多資源,另一方面參與補助計畫的捐款者也能透過行動平臺了解孩童們在學的情況,確認補助的效益最大化。

圖/Annie Spratt @ Unsplash

除了身分識別,土地所有權也可能發生糾紛。在部分開發中國家,要證明某塊土地歸自己所有並不容易,尤其弱勢族群可能因沒有錢或人脈,很難提出財產證明,進而無法向政府或財團捍衛自己的土地。在迦納,Bitland 團隊正推動讓個人或團體申請調查土地所有權並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服務,同時協助在爭議發生時與有關單位聯絡。

4. 保障公正選舉,強化民主參與

雖然已有許多國家建置線上投票系統,但往往基於預防舞弊、確保票數正確等理由,還需要另花時間與人力進行驗證,較難即時跑出選舉結果。

而基於區塊鏈的投票系統如 Ballotchain,就宣稱能進行安全且匿名的網路投票,系統會即時驗證參與者的身分,確保沒有人重複投票或干預投票過程,保障線上選舉的可靠性與公正性。目前烏克蘭也在部分城鎮實驗性導入為地方選舉設計的區塊鏈平臺 e-Vox,希望透過區塊鏈達到安全且可驗證的選舉。

也因為區塊鏈可以實現不經過中央管理的「點對點」投票,你能將票投給位於世界任一個角落的黨派,有些人期盼透過這項技術建立起一個超越傳統國家概念的新型全球政府,進而讓民主成為普世人權。

為地方選舉設計的區塊鏈平臺 e-Vox。圖/e-Vox 官網

5. 環境保護與產品履歷追蹤

在環保領域,區塊鏈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以讓食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清清楚楚且無法竄改,讓消費者更容易支持那些追求環境友善或公平交易理念的商品。例如關注鑽石交易產業中防偽與追蹤的 Everledger,就將超過 160 萬顆鑽石的「出生證明」上傳到區塊鏈,協助防止血鑽石在市面上流動。

NGOs 值得關注的新技術

雖然區塊鏈的潛力無窮,但這項新誕生的技術不論就全世界或社會應用都只是剛起步,還需要克服一些問題。首先,這項新興科技還不夠平易近人。如同我們不需要先成為資訊工程或通訊領域的專家,但至少需要一個好用的網頁瀏覽器或 App 才能進入網路世界,區塊鏈還需要更多友善的使用介面設計,才可能讓更多人上手嘗試。

其次,結合區塊鏈與社會議題的案例還非常少,有時解決方案會由技術人員而非相關議題代表主導,這讓社福團體或被服務對象較難參與功能或流程設計決策,即使由社福團體主動規畫區塊鏈應用,也可能面臨資源或技術能力不足,無法實現目標。

圖/Thought Catalog @ Unsplash

再者,區塊鏈無法被變造或更改的特性(immutable)將導致即使雙方的交易產生爭議,交易仍無法重來,需要另外創造一個紀錄來確認修改。如果其中一方不同意修改,雙方會永遠卡在舊合約中。例如,一位地主透過區塊鏈將地契轉給農夫,地契內容卻意外少列入一部分土地,如果地主不肯修改已轉讓的合約,農夫也無法追討權益。這是未來區塊鏈在運用上需要更明確的規則及標準之處。

最後,虛擬貨幣的幣值變動快且無法控制,一天之內價格漲跌超過一成也不足為奇。採用虛擬貨幣的社福機構得特別當心。

總歸來說,我們仍期盼更多社會企業與 NGO 工作者撥點時間認識區塊鏈這項新工具,隨著關注人數與投入資源持續增加,將有機會帶動社會持續發展與創新。更如同前述聯合國糧食署「Building Block」案例一樣,透過更多的新嘗試,為區塊鏈與虛擬貨幣等看似冷硬的科技注入更多人性元素,說不定就可能加速找到當前社會與環境問題的新解法。


資料來源:

Digital Currencies and Blockchain in the Social Sector

14 Things Everyone Should Know About Blockchains


延伸閱讀:

比特幣(Bitcoin)是什麼?|PanX 每週單字

不想在轉型洪流中被甩在腦後?NPO/NGO 領導階層帶頭實踐「數位化」才是關鍵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