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養代替購買」是一句沒說完的話/「浪浪別哭」中途咖啡館的取與捨

 

臺北車站後方華陰街的一條靜謐小巷裡,一間叫做「浪浪別哭」的咖啡館悄悄生息僅一年半,店裡常態性的維持 14 隻左右等待送養的流浪貓狗,前後已為 80 多隻毛小孩找到溫暖的家。白色的外牆、木製的大門、古樸的桌椅、用心的餐點,全都由年輕有個性的老闆劉憲宗與老闆娘譚柔一手打造。所有來店裡消費的客人,「浪浪別哭」都將用其消費的 3%,作為醫療與照顧流浪動物的費用,並且再將多餘的錢捐給其他幫助流浪貓狗結紮的團體。

圖片來源/http://carollin.tw/2015-08-06-652/

社群經營成功,「求救信」雪片般飛來

廣告公司出身的譚柔,善於經營社群,希望以此透過流浪動物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領養代替購買」的意義。「浪浪別哭」粉絲團因此在短短一年半之內,粉絲數已逼近 19 萬人。「這些都是一個又一個真實故事,不是口號,大家透過我們能看到動物有多辛苦在求生存,並且看到他們最終能有個溫暖的家,如此就會有正向的感情投射。就算沒有真的去領養,也能在心裡種下一些改變。」

然而,還是很多人搞不清楚他們在做什麼,經常會透過各種方式如傳訊息、打電話、傳照片等,「通報」大街小巷待救的貓狗,希望「浪浪別哭」能趕去救援。

「非常無奈,」譚柔苦笑:「我們愛動物,不忍心看到那每天十幾封的求救信,裡面經常還常附上可憐的照片。但我們沒有這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搭救這些生命。」事實上,為了確實選擇好的、負責任的領養人,並且好好照顧店裡的動物,同時還得兼作生意,「浪浪別哭」能容納的動物量並不多,一般常態性僅能維持 14 隻上下。而且進出量非常大,小隻的動物通常很快就被領養,大隻的約莫等待一個月左右,但每出去一隻,立刻又會有新的動物進來。(即使如此,還是每一隻都取了名字)

「我們不是狗園,生存型態大不同。他們一次可以收容大量的動物,但沒有時間跟領養人磨那麼久。我們則堅持必須好好找到真正適合動物的家。」譚柔說。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浪浪別哭」規定有意領養者必須年滿 25 歲,並且透過面談與問卷嚴格篩選,同時打入晶片避免毛小孩再度被惡意棄養,最後還要支付 3000 元的領養費用。「一隻動物從救援到被領養,中間要照顧、打針、結紮,根本不只 3000 元,收這 3000 元只是一個心意上的測試。養動物很花錢,如果你連這 3000 元都不願意花,我們也很難相信你領養一個生命的決心。」

事實上,這 3000 元也不是留在「浪浪別哭」裡存為己用,而是提供給街頭那些餵養、救助浪浪的「愛爸」、「愛媽」們。「開了這間店之後,我們認識了很多愛爸愛媽,很替他們難過。」譚柔認真的說:「他們的社會地位通常不高,餵養流浪動物時經常被指責謾罵,必須趁半夜或清晨悄悄出來餵食。很多人不懂,說他們造成了流浪動物的氾濫,事實上流浪動物的問題之所以嚴重,並非因為有人餵食,而是在於沒有結紮。」

也因此,這些「愛爸」、「愛媽」經常必須自掏腰包,花錢為浪浪們結紮,再加上流浪動物打架、車禍等受傷機率特別高,必須經常花費高昂的費用醫治,造成「愛爸」、「愛媽」們經濟上沉重的負擔。「浪浪別哭」因此希望以領養費支持這些受打壓的愛心,讓每個人在領養店裡的動物時,也能繼續幫助街頭的流浪貓狗。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拯救流浪動物,從自己做起

除了支持「愛爸」、「愛媽」,「浪浪別哭」也積極鼓勵每個人加入拯救動物的行列。「對那些寫信來幫流浪動物求救的人,我總是回覆他們,首先我們沒有能力做這些事,第二是,你可以找哪些管道尋求幫助,第三,雖然如此,這些管道都不是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就是『你自己』。為此,我們能提供志工和社群平臺,幫助你一起完成這件事。」

對譚柔來說,自己不救卻不斷要別人去救,只能算是一種「半手愛心」──好事做一半,不如不要做。真的想幫助流浪動物,不如從自己開始。她不斷強調,動物在獲救之後,如果無法順利送養,一隻浪浪的平均壽命達 15 年,這是想做愛心之前該了解和考量清楚的事,不是丟給別人就能解決。「當然很多人沒有能力一次養很多隻動物,但只要願意,一次養一隻也可以,送出去了再養下一隻。」

為了鼓勵個人或其他公司、店面也加入貓狗中途的行列,「浪浪別哭」提供志工,到這些願意加入的中途之家拍照、寫動物的故事,再為他們上傳到「浪浪別哭」粉絲團,為這些動物找家。

譚柔指出坊間個人中途的困難點:「最開始我們其實只是生活穩定了、想來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因此想成為貓狗的中途之家。但上網做了功課之後發現,個人經營的中途之家,因為難以宣傳,送養率實在太低,也無法好好為動物選家,後來才打消了念頭,改經營咖啡館。現在我們有了流量,當然願意幫這些個人中途擴散,成為他們的宣傳平臺。我們甚至定期舉辦送養會,為這些流浪動物創造更大的機會。」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是不是社會企業,很重要嗎?

很多媒體將「浪浪別哭」封為「社會企業」。自 2014 年宣佈為臺灣社會企業元年,政府便積極鼓勵社會創新,然而究竟什麼是「社會企業」,眾人卻無法達到清楚的共識。最粗略的認知是:「以解決社會問題而生、將部分盈餘回饋給受助者的社會性組織。」然而,「部分」盈餘究竟是多少?適用的法條與稅務規定在哪裡?「社會問題」如何界定?這些疑問都沒有標準答案。(參考:余孟勳專欄/在針尖上起舞:社會企業的概念與現實

但對七年級的譚柔來說,「浪浪別哭」的存在,就跟她的初衷一樣簡單。「我們沒想著要賺大錢,我們只是一個 4 個人的微型團隊,想幫助流浪動物,原本也沒想過什麼是社會企業。是後來媒體不斷報導,大家說我們是社會企業,我們才去查了一下,心想『喔原來這樣叫做社會企業』。但在這之前,從這間店的初始,我們就已經設定了盈餘的 3% 要用來幫助浪浪。」

「就算沒有捐出這 3%,就算沒有『社會企業』這個定義,我們還是在解決社會問題、幫助流浪動物。這 3% 只是一個自我的承諾。」譚柔說:「當然,即使不花這個錢,我們確實也是在幫助流浪動物,讓店裡和街頭的動物都能找到家。然而我相信取之於動物,必要用之於動物,這才是一個善的循環。」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事實上,動保團體若身為慈善組織,在臺灣各大團體殘酷的募款競爭中,原是相對較容易募到善款的。柔軟脆弱的貓咪,大眼汪汪的狗兒,可愛又可憐的照片一發出,心疼貓狗的捐款立刻湧進。「浪浪別哭」原本或許也有機會可以接受源源不絕的捐款,不需要辛苦的邊照顧動物、邊靠咖啡館的單薄收入來支撐人事租金、原物料等龐大開銷。

「我們原本都在廣告公司工作,對開咖啡館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譚柔解釋,臺北市咖啡館如雨後春筍,經營起來卻並不容易:「必須學習非常多東西,包括咖啡館的經營成本管控、菜單的設計、人員的訓練、裝璜的技巧、設備的採購、社群的經營等。即使如此,我們還是一點都不想接受捐款。」

為什麼?有更多的錢幫助更多的浪浪,不是更好嗎?「我不想要做什麼事都得跟別人交待。一想到要跟別人要錢,PO 出一些很可憐的貓貓狗狗照片,我就渾身不舒服。」說起話來簡潔俐落又乾脆的譚柔強調,她要求很高的自主權,並且樂意學習經營之道。就算過程辛苦,但自己想辦法活下來,才可以保有很大的自由。

「而且,領養動物本該是多麼快樂的事啊。每隻動物都是單純又可愛的,我不想為了募款打悲情牌,為了搶曝光爭奪版面。」對譚柔來說,捐款帶來的只是一時的便利,或許短期之內錢會變得很多、能做更多的事,但長期看來問題叢生,並非長久之計。

至於為什麼謀求生存之道這麼多,偏要選擇咖啡館呢?「因為要人去收容所很難,但要人到咖啡館很容易。吃吃喝喝的事情大家都愛,為了創造一個人與動物最自然相處、又能讓最多人舒服接近動物的空間,我們才決定做咖啡館,而且還必須是一間開在臺北鬧區的咖啡館,盡可能讓更多的人認識流浪動物。」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領養代替購買」,一句沒說完的話

如今的劉憲宗與譚柔,薪水比過去工作時少了 1/3,每天來客數約 80-100 人,賺不了什麼大錢,但心靈的滿足豐富而充盈。未來,他們計畫經營動物商品電商平臺,甚至動物醫院,模式和現在的咖啡館一樣:到這裡買東西,就替你捐一部分的錢給流浪動物;帶寵物到這裡看醫生,就能讓其他的流浪動物在這裡免費得到治療。

除此之外,他們還計畫到中南部開店,把領養的精神與故事帶到臺灣各個角落。譚柔解釋:「中南部的流浪動物問題更嚴重。並不是人們不養動物,而是不『領養』,或不養『非品種』的動物。」她語重心長:「當然,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然而對我來說,『領養代替購買』是一句沒有說完的話──臺灣有很多人願意養寵物,卻追求品種。每次新聞上說哪裡又破獲了什麼繁殖場,就有很多人一窩蜂的跑去搶有品種的貓狗。對品種的偏執造成過度繁殖,這些人卻還理直氣壯的說自己也是在『領養』。」

「光是領養代替購買是不夠的,」譚柔做了總結:「還要放棄對品種的執著,放下人類掌控環境的欲望。這世界不光是人類自己的,是我們擠壓了動物們的空間。我們有義務還給他們生存的權利。」

圖片來源/浪浪別哭 Facebook 粉絲專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