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餅乾、麵包、咖啡,庇護工場還能做什麼?
文/Eugenia
美味的麵包出爐,餅乾香撲鼻而來,身穿工作服的夥伴正笑盈盈的招呼上門而來的顧客。後場的夥伴正溫柔捏著麵團,優雅沖著咖啡,多麼美好的一幅畫。近年來,社會對於弱勢族群的照顧越來越重視,而門檻和設備費皆不會花費太多成本的麵包坊、咖啡店也一間間興起,但除了麵包創作和咖啡調製,庇護工場還能做些什麼呢?
「創義印務設計庇護工場」就是一個沒有走在傳統模式上的例子。是以影印、印刷、大圖輸出、設計、印章刻印、印後加工等為營業項目的庇護工場,相較於麵包、咖啡這類比較單純的作業,是屬於技術及設備門檻較高且作業程序較多的工作。回想成立之初,許多人都抱持懷疑的態度,認為要讓夥伴們做這樣的工作根本是天方夜譚,光是訓練的時間和所需投注的心力就所費不貲,這樣的經營方式完全是不自量力。
但 5 年過去了,我們依然還在。回首當初,也只是憑著一股傻勁。「為什麼別人可以,身心障礙者就不行?」希望透過多方面的接觸和訓練,培養夥伴們願意嘗試並無畏接受挑戰與任務。
走進社區,面對人群,印出故事
一般的庇護工場,多數都以工作坊取代門市的經營型態存在,夥伴雖然能夠全心全意的著重於眼前的工作,但難免少了能與一般客戶互動交流的機會。為了能落實「幫助身心障礙朋友重回一般職場」的核心價值,我們選擇走進社區,在大林國宅社區裡打造一間對外商店,讓夥伴們能真正有機會接觸人群、親自體驗真實職場的樣子。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應對進退、遇到問題如何開口尋求協助,唯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夠真正成長,為重返一般職場跨出重要的一步。
隨著數位電子化的時代洪流,傳統紙本也如河中石子般載浮載沉,在過去幾年內銳減許多。身為以印刷為主業的庇護工場,也必須趕上快速變化的社會,思考並力求創新轉型,殺出重圍。府城,一個具有豐富歷史背景及文化底蘊的老城市,是我們開始經營庇護工場的起點。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臺南劍獅,開啟了我們設計一系列「劍獅商品」的契機,每年推行的「生肖明信片」更是許多朋友贈送給外國朋友最好的外交禮物。有了文化的背景,印刷品不再是單純的印刷品,而是故事,是文章。
用公益的心,做商業的事
庇護工場經營確實不容易,除了政府部分支持,多數仍必須由庇護工場自行負擔。除了人事、設備成本,指導過程中的損耗更是難以計數。身為一間沒有對外募款的庇護工場,我們以此為傲,卻也得常面臨支出成本大於淨營收的結果,這時候,如何正確運用行銷及宣傳,就很現實的考驗著庇護工場的智慧。
「用公益的心,做商業的事」,憑藉著一股「真心想為身心障礙朋友做點什麼」的執念,我們一路靠著信念支持走到今天,商業模式所獲得的盈餘,能夠讓庇護工場不需低聲下氣的央求外界捐款,完全靠著自己的雙手自給自足。其餘多的部分,也全數回饋至夥伴的員工福利金,讓夥伴們也能享受自己努力耕作的果實,亦是另一種不同形式的教育。
無論是庇護工場或社會企業,都需要大家的支持與重視。種下良善的種子,期待這棵大樹成長茁壯的那天。
作者/Eugenia
服務於創義印務設計庇護工場,包辦大小事務的長工。
7 年級生末段班,大學念的是與社工毫無相干的生物醫學領域。
致力將庇護工場導向品牌概念,改頭換面。
革命尚未成功,朋友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