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弱勢!小黃運匠的社會共好之路/專訪「一起趣」社企共同發起人侯勝宗

0
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臉書

本社企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05 年度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支持輔導

 

你對計程車司機的印象是什麼?我們對小黃運匠的內心世界一無所知,且似乎很難找到一個貼切的詞彙描述這個行業。

「許多計程車司機其實有點逃避自己及這個社會。因為不想在職場上看人臉色、又得賺錢養家,所以才去開車。他們身處邊緣、沉默、被剝削、誤解,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難以團結……」「一起趣」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人侯勝宗以同理、寫實的角度描述著他眼中所見的、小黃運匠的生命處境。

侯勝宗為什麼要創辦計程車社會企業,又為什麼選擇幫助運匠,而非小農、工人、老人、身障者與偏鄉孩童等「典型弱勢」?瀏覽網路上侯勝宗政大商學院、逢甲大學教授等漂亮的學術履歷,實在難以將他與小黃運匠的形象連結在一起。

「一起趣」計程車社企的未來願景。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學會臉書

「一起趣」計程車社企的未來願景。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學會臉書

「因為事業失敗,以及信仰的召喚。」侯勝宗沉思說:「任何一個社會企業的契機,其實都與創業者的生命歷程有所連結。過去,我接受的商學院教育灌輸我們放眼世界,追求事業與財富。我走上這條路,也嘗過短暫的成功。但 35 歲那年卻創業失敗、家庭分崩離析。」

「成為基督徒後,我開始思考生命的課題。後來因緣際會參加臺大翁景民老師的告別式,在他最後的影片裡,那句『如果可以重來,想要影響 10 萬個靈魂。』觸動了我去思考──商學院不只可以分析產業、追求財富,應該還可以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多做一些事。」侯勝宗頓了頓,說:「念了博班後,我有幸接觸到這個足足 9 萬多人的計程車司機族群,意識到教育的力量有多大,便走上了這條路。」

貼近幽微人心的計程車學院

或因失敗、歸零的生命經驗,侯勝宗談起計程車社會企業話題時,不講商業模型,也不將科技放在第一順位。相反地,他回歸到「人」,聽取許多底層司機的心聲:「很多社會問題並非科技可以解決,因為人心叵測、人性複雜。舉例來說,司機為了提升收入加入車行、車隊,但車隊、車行、司機卻有各自的利益考量。」

也因此,侯勝宗做了許多訪談,親自了解司機使用衛星派遣 APP 的模式,也與司機深聊、培養長期合作、彼此信任的夥伴默契。對他來說,這些交流不是專案結束、論文寫完便各奔東西,而是一種生命的、長遠的陪伴與提升。

「我們經營計程車司機形象與認證平臺,便是秉持『讓好司機被看到』的想法,讓他們在等客人或閒暇時能透過網路、實體參加學院的導覽,以及口條訓練等專業課程。拿到證書後,便可以在平臺上經營個人頁面、依據專長提供接送、送貨、導覽等行程。如此既做出差異化服務,也會因為想被更多人看到而有了提升自己的動力。」

從陪伴司機、轉化產業到共善社會。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臉書

從陪伴司機、轉化產業到共善社會。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臉書

侯勝宗強調:「這些司機其實都相當有潛力,只是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這之中最重要的,是在他們上課、形塑自我品牌的過程中,逐漸對這個職業產生認同,也逐步改變對自身及工作的想法,甚至找到人生的樂趣、希望與挑戰。」

或許知道他們經歷了太多人情冷暖,侯勝宗從老師、學術的角度提供給孤鳥、散沙般的計程車司機必要的關懷。讓我們明白,不僅顯性的弱勢需要人們的愛,那些在社會上默默工作、少有機會發聲的小黃運匠也很需要關心。他們的需求與未來的確該被納入社會教育、國家政策與轉型正義的考量之內。

將剩餘產能化為公益,創造共好

然而,除了培訓司機成為稱職的在地導遊、親善外交大使,將臺灣之美介紹給國外旅客,「一起趣」也與弘道老人基金會及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公益團體合作,讓司機去做公益,也讓包車旅遊的乘客成為社會的贊助者。

「在我們的城市裡,每天約有 130 萬次計程車司機與客人相遇。其實,計程車產業真的不只是從 A 到 B 地而已,它是日常生活的一環,涵蓋送貨、宅配、接送老人、小孩、寵物、身心障礙者等種種面向,越了解就越發現這需求之大。」

侯勝宗強調,臺灣近乎每 5 個家庭就有一個身心障礙成員,他們因為去哪兒都不方便,所以出門機會少。剛好,計程車有些剩餘產能,而「一起趣」平臺就扮演著媒合、轉化的角色,讓司機每接一趟旅遊包車,就等於做 2 小時的社會服務──開車載著難以自由行動的人們就醫、就學、購物或前往想去的地方。

「一起趣」計程車社企的運作模式。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臉書

「一起趣」計程車社企的運作模式。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臉書

這番描述,徹底顛覆了許多人對計程車司機過往的想像,也或許因為小黃運匠們扮演「方便、快速、使命必達的工具人」太久,讓每個人都忘了,司機們也需要尊嚴的工作。

「被服務的老人及身障者對司機都有滿滿的感恩,運匠們因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雖然仍為生計所苦,卻也逐漸成為城市的守護者。」

「當然,經由『臺灣小旅行』等平臺訂購包車遊程的客人們也會知道,自己所購買的這趟旅程已經參與了公益,形成一個共善社會。」侯勝宗不忘補充道。

Uber 激烈衝擊產業,社企何去何從

點開「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臉書及相關報導,可以看見許多司機帶著身障、特教生參與 2014、2015 綠色博覽會等活動的出遊照片,讓人忍不住被孩子們的笑容與司機們的光彩所吸引。然而話鋒一轉,侯勝宗卻說:「身為社會企業,我們其實還沒有解決社會問題。」

社會企業與 NGO 雖然均以送愛、共善為理念,但社會企業仍是營利組織,侯勝宗所要面對的,仍是殘酷的市場競爭。「Uber 的到來,其實就像 10 年、20 年前衛星派遣剛被引進臺灣時一樣,不可避免的造成衝擊與重整。雖然來勢洶洶的 Uber 想要消滅、取代計程車,我卻認為這對計程車產業的轉型來說,或許會是個好機會。」

參與學院受訓的計程車司機。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官網

參與學院受訓的計程車司機。圖片來源/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官網

如今,侯勝宗帶領的社企團隊,因為站在學術的高度,而有許多機會實地參與公共運輸法規的研擬及修改。然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政府政策卻永遠慢半拍。究竟在共享經濟(The Sharing Economy)成為趨勢的今天,臺灣的計程車能夠秉持共善初衷,持續提升與發展嗎?這樣的問題或許仍需要各界專業人士的集思廣益。

「這世界總是少有人關心計程車司機這個族群。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沒有將計程車的剩餘產能轉化為公益、共善社會的類似例子。」身為一名商學院教授、網路專欄作家、計程車學院「一起趣」創辦人及虔誠的基督徒,侯勝宗十分明瞭,這條崎嶇的奉獻之路,的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介紹

施靜沂

NPOst 特約記者。大學念會計,剛取臺灣文學碩士學位。喜愛離島、偏鄉、擁抱多元文化、研究原住民議題,希望能藉由一隻健筆,為臺灣這塊土地做些什麼。認為公益本非一種激情,而是永續長存於當代的議題。尤其在這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今天,每天都有人類、動植物生存權被漠視、也有許多為翻轉弱勢而努力工作的人們。在理性與感性的天秤兩端,期許自己能客觀報導,莫忘初衷,讓身邊的人及地球更加美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