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平凡的直笛,是偏鄉小孩盼了 10 年的奢侈願望
編按:
全聯佩樺是一個幫助偏鄉孩童的基金會,「愛心育苗計畫」至今跑了 10 年,提供偏鄉學校師長們申請,給予學童營養及社團物資與師 資等相關補助。基金會同時與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合作推廣偏鄉議題,本文即為 Rules Creative 的新聞稿。
文/Rules Creative
座落在田埂與老舊平房中的社團小學,在一個放學後的寧靜下午,傳出陣陣直笛演奏。
嘉義大林社團小學,是一間每個年級只有 8 個人的偏鄉小學,校園的教育資源有限,學習直笛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在還沒有申請全聯佩樺基金會補助前,孩童們只能使用從學長姊那兒承接而來、用了 10 年的直笛。
如同許多偏鄉孩童受隔代教養及經濟弱勢等問題綑綁,堃桀的父母在堃桀出生後即離家,全家的經濟狀況困難,阿嬤一肩扛起,靠著打零工打掃,供給堃桀的生活所需。堃桀感激在心裡,但不善於表達的他,總是因為與阿嬤的年齡差距而從未開口說聲「謝謝」。全聯佩樺基金會協助堃桀用全新的直笛,為阿嬤獻上一首最喜歡的「外婆的澎湖灣」以表感謝。
堃桀的故事不是唯一,在先天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偏鄉孩童學習的路更顯得跌跌撞撞。近年來,臺灣城鄉差距逐漸擴大,青壯年人口外流與經濟相對弱勢,偏鄉孩童往往同時背負著隔代教養、教育資源不足、課後流浪等問題。在民眾熱情挹注下,有相當多的資源送往偏鄉。
然而,人們投入了大量的物資金錢,卻不是偏鄉小孩最需要的。調查顯示,偏鄉學童平均比同年齡小孩矮小 4 公分,卻容易比同年齡的學童肥胖,因為大多外界捐贈的食品是高熱量卻低營養的餅乾糖果補給包,而不是真正成長所需的牛奶雜糧與蔬果。除此之外,當城市孩童們下課前往課後安親才藝班時,偏鄉孩童卻因為缺乏大人的照顧而在學校附近晃蕩。
全聯佩樺基金會認為,除了幫助他們身體成長,還需要心靈的健全。因此他們幫助家庭特殊的偏鄉孩童,給予充足的營養補給,以及協助成立各個社團,讓孩童有更多元的發展學習。期望藉由堃桀的故事,邀請更多人一起投入偏鄉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