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農食是生活,也是美學

0

 

名稱:社企交流沙龍──媒合交流小聚

日期:10/11(二)

時間:18:30-21:00

地點:社企聚落(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 142 號)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承辦單位:ADCT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講者:金欣儀|直接跟農夫買 發起人 王俊秀|清華大學教授

主題:農食教育的推廣與經營 農食政策的改革可能

 

了解怎麼吃對環境和身體好,知道如何進一步關心社會環境,這就是農食教育嗎?對於農食教育,我們可以有更多想像,讓我們跟著「直接跟農夫買」的發起人金欣儀一起,開展農食教育的無限可能。

餐桌上的溫度,從同理心開始

金欣儀透過自己旅行的故事為我們打開農食視野。在一個法國小村莊,居民將農夫生產出來的菜和莓果料理後,帶著美味的食物與農夫分享,農夫也分享珍藏一年的葡萄酒與剛榨好的蘋果汁,這一年一度的聚會對農夫來說是很特別的體驗,因為農夫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生產的東西到消費者手上會變成什麼樣子。

接著,談到在義大利農夫朋友家用餐的情景,她直說:「像電影一樣,充滿美學!」他們在葡萄藤下吃飯,桌子是手工馬賽克拼貼做成,他們了解食物,懂得料理、享受美食。她還從餐桌上看到「包容」,一起用餐的包括他們收留的難民,伊拉克人、羅馬尼亞人一起享用美食,他們在土地上找到依歸,令人動容。

photo-1446485629029-2307f90137f7

「『農』對我來說是同理心的開始。」金欣儀認為,消費者將食物視為貨架上的商品,對食物沒有同理心,是因為沒有機會知道誰在生產。因此,她期望農夫與消費者可以對話,讓農夫分享生活哲學以及對土地的理念,同時讓農夫知道消費者需要安心的食物。金欣儀相信,共餐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開始,因此她曾在雲林舉辦活動,邀請消費者、農夫、小孩、新住民共餐。特別的是,餐桌上有很多新住民用臺灣的食材做成印尼的菜,活動除了讓農夫與消費者對話,也讓大家聆聽到新住民的聲音。

她另外也以植物「倒地鈴」比喻同理心。倒地鈴外表像咖啡色的小鈴鐺,被撥開後是一顆心型的種子,「把我們外面那層剝開來,看見彼此的心,就會有同理心。」她特別強調,同理心不只是對環境或其他物種,不同職業、城鄉都應彼此理解。

農食是生活,也是美學

金欣儀一直想傳達,農食是「好生活」,有樣貌、有情境、也有場景,希望能成為一種生活的基本素養,像是「直接跟農夫買」網站風格很「文青」,金欣儀覺得有美感是臺灣人生活素質的必須。因此,無論是攝影和文字都十分注重美感,文字也是用文學性的方式在撰寫。「很多土地上的東西,其實你仔細觀察,都很美!」她期望在生活中可以發現美感,農友也可以將細微的觀察與都市人分享。

對金欣儀來說,好生活就是美好的環境、食物以及人與人的關係與素養。許多農友正在過友善環境的生活,比如他們使用綠建築,使用可以回歸到自然的材料,實踐「好生活」。金欣儀常常舉辦農夫帶路活動,由於農夫對土地的投入與了解最深,最適合當農村的導覽者,他們邀請農夫帶消費者到產地,請農友分享生活與知識,讓大眾了解不一樣的農村生活。

vW7acWlWSk6m3e6HuxsQ_corn

格局決定結局,用社會設計翻轉局面

長期關注農業,剛從「世界自然農業大會」回來的清華大學教授王俊秀,則期望透過制度的改變,解決農業困境。他以韓國的政策為例,韓國政府收購全國最好的米給小學生吃,給下一代最好的食物。對比臺灣的大學餐廳總是低價搶標,讓餐廳品質低廉,令王俊秀十分無奈。他認為必須透過制度轉型改善社會,建議政府若訂定汙染排放量規定,可以從大廠課得的稅來補助餐廳或農夫。王俊秀強調「寧願把錢給農夫也不要給醫生(拿去看病)。」呼籲環保署的空汙基金應該直接分配給農民。

王俊秀也認為,社會設計使大家成為「共善關係人」,無論環境、產業或是人都可以因社會設計而受惠。他以實例說明社會設計的意涵──南機場正在推廣共食文化,提供社區共同廚房,邀請社區居民走出家中和鄰居聊天,活絡社區。除此之外,老年人口多的日本正在推動「移動的社會住宅」,為了避免長者晚年孤死家中,政府讓年輕人和長者一同居住,由長者提供空房解決年輕人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同時讓長者獲得照應與陪伴。

最後,王俊秀分享,「『限制』裡面充滿機會,看到限制,做到圓滿!」期許透過社會設計讓不圓滿的事更圓滿。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