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臺灣的救災神兵,不能再外求

0
圖片/搜救犬卡拉粉絲團

 

文/江育信 

地震是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雖然大家都不希望發生,但是當重大災害來臨時,我們的搜救準備夠了嗎?

921 大地震時,國外搜救隊運用搜救犬的成效讓人印象深刻,總共動員了 103 隻,在現場找出一些生還者,當時臺灣還沒有相關經驗,但這些年經過政府的重視和努力,派人到國外取經也接軌國際搜救犬組織 IRO(International Rescue-dog Organisation),終於建立起自己的搜救犬訓練及運用體系,並成為 IRO 成員之一。

ab37b7fabf

7864fbb5c2 (1)

照片/IRO 官網

搜救犬的能耐

IRO 檢測評量項目分為服從暨敏捷、瓦礫堆搜尋、廣域搜尋等,並依能力分為 RH-TA 級(中級)、RH-TB 級(高級)2 個等級。現階段而言,搜救犬是對人命搜救最快、最有效的「生命探測器」,狗擁有比人類高 1 萬倍的嗅覺,能靠氣味辨識人類,一旦找到存活者就會吠叫表示,牠們訓練有素服從性高,幾乎跟遙控汽車一樣,可以依控犬員的口令遠距遙控前進、返回、停止、迴旋等動作,並在黑暗、嘈雜、狹窄空間中作業,也能克服不穩定的地形,抵達人類無法到達的環境,越野能力極強。

牠們的搜尋範圍廣,能快速標定待救者位置,通過高級評量的犬隻被要求能在 30 分鐘內,在 1500 平方公尺的面積內找出 3 名待救者,是救難人員的搜救神器。

等級

如以 921 地震 3000 人待救援為例,搜救犬搜尋一個目標約需 10 分鐘,作業 30 分鐘休息 2 小時,為避免犬隻長時間工作及考量嗅覺靈敏度,每天僅能工作約 3 趟次。換句話說,如果想在黃金 72 小時內找到 3000 人,需要 110 隻搜救犬,而臺灣目前登錄的 IRO 官方瓦礫搜救犬不到 40 隻。

有人會問,不能等待國外支援嗎?然而大型災害發生後,常發生災區災情資訊傳輸困難,難以判斷待救數量的情形,等到確認並發出請求訊號、再等航班來臺時,救援黃金時間已一點一滴流失。所以面對不同等級的災害,我們必須要有第一時間搜救能量的評估與準備。

12967896_666109160223938_5458860454461719448_o

圖片/搜救犬卡拉粉絲團

12718346_639855589515962_6336796730781580942_n

圖片/搜救犬卡拉粉絲團

臺灣搜救犬現況

臺灣目前主要培訓搜救犬的單位有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雙北市、桃園、高雄、屏東、臺東縣政府消防局,駐地於臺南的臺灣精英國際搜救協會則是唯一自訓、自養、自用搜救犬的民間單位。要成為搜救犬需要經過挑選,血統更是成功與否的第一關鍵,購買合適的幼犬至少要花費 30 萬臺幣,訓練期間還要投入人力、物力,包含伙食、保健等費用,每月約需 1.8 萬元。

重點是,屆齡除役後,運用單位還要照顧這些毛小孩一輩子,花費不可謂不少,協會也面臨照顧舊犬與訓練新犬接班的雙重壓力。所幸最近有張榮發基金會發現這個問題,但期盼有更多企業或民眾關心這個議題,共同為培訓新犬注入長期的能量。

搜救犬簡介故事


作者/江育信 

住基隆、關心社會福利議題,大學時曾參與 921 賑災,畢業後在國際海運工作,現服務於民間企業型基金會,參與過 88 風災重建、0206 臺南震災援助等工作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