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NGO Worker 專欄:NGO 的顧問,無人問津?

0

 

編按:

英國《衛報》每週二刊出 NGOs 援助工作者的甘苦談,NPOst 每週精選一篇編譯。

經歷 6 次報告修正建議、5 個專案管理人更迭、一個緊急跨國會議,我真的開始討厭自己的顧問身分。同事與我已投注大量的資源、能源、腦力在這個低收入國家現況研究,但僱用我們的 NGOs 至今仍難以理解、重視、吸取我們的分析並消化運用。

回首這 20 年的顧問經驗,近期的經歷再再印證我的想法:國際援助領域在近年開始走下坡。顧問工作的確飽受批評,但對近年的顧問工作者來說,真正導致問題的不是我們,而是僱用我們、管理我們、運用(或不運用)我們想法的主管們。

數十年來,援助領域同情倦怠、預算緊縮、高學歷新鮮人大量湧入,造就海外援助工作低薪且粥少僧多。依據我的經歷,這些廉價的新鮮人即便受國際  NGOs 僱用,做著美其名為「技術指導」和「計畫協調人」的工作,也並未被授權做些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這造就的災難是,援助組織裡充斥著理想化的新鮮畢業生,而這些學生們,也在一、兩個跨國工作後,誤以為自己已經稱得上是「專家」。

於是,顧問的工作逐年隨之改變,飽含技術難度的任務如監督、評估、研究等,仍在顧問肩上,但成果卻由 NGOs 指定的前線新鮮人管理,組織領導人們仍然「沒有時間」翻閱顧問的報告和建議,而第一線受援母國的員工意見也越來越被忽略。

這解釋了為何援助發展組織近年熱衷聘用顧問──可以藉此隱藏他們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減少他們達成目標的代價。當你沒有預算僱用有技術專業又有經驗的第一線人才,那就僱個顧問吧!他的存在能讓你看起來滿像回事。最棒的是,你總是可以在給他們大量工作、超短時限、微薄資源後,判定他們的成果不會被捐款人喜歡,判定他們應被炒,然後繼續留著他們的智慧財產(畢竟這早就寫在合約裡了)。最後,你成功讓自己看起來挺有「具備專業技能」的樣子。

photo-1457612928689-a1ab27da0dad

擔心顧問會因為你中止合約而火大?簡單!派個年輕、勢在必得的年輕員工回想他/她前幾年剛上的基礎課程(國際發展、研究理念、統計方法),然後展開對顧問的批評就可以了。

還有個不錯的招:要求顧問在不合理的短時限內回報成果,然後用最緩慢的速度回覆他修正方向,或者回覆他 6-7 種相互矛盾的審查意見。這樣一來,顧問便永遠無法達到你的期望。再不行,就批評他們寫作技巧不夠好吧!

對顧問而言,挑戰還來自年輕前線員工的離職問題。新鮮人的離職地雷,包含自身的混亂無章、飲酒問題、三角戀情(畢竟他們年輕,又被困在充滿異國情調且很小的圈子裡),這些困境延伸使得他們無法及時理解顧問的分析內容和規畫,最後很快被另一個廉價的新鮮人取代。

但是,除了專業能力被比自己差的人不當回事、感覺自己像是拋棄式的消耗品,最令顧問難以消受的,其實是自己嘔心瀝血的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閣、完全沒有被統合納入援助計畫的策略中。雖然在你搭著公眾運輸時,看到(明明住得很近的)新鮮前線人員由越野休旅車專車接送並不愉快,但看著你的分析報告在精修了 7 回後還沒人有興趣,才是駱駝肩上最後一根稻草。

看著半年前回國後便未曾再前往前線的年輕員工們乘車徜徉而去,我不禁想,努力是否徒然,私人企業是否才是此時代下的歸途。


原文出處:Consultants aren’t the problem, it’s the people who hire us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