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花多少錢買照顧?釐清長照收入困境

0

 

文/陳清芳 本文摘自《台灣長照資源地圖》

相較於住機構的花費,請照顧服務員(照服員)到宅服務,或是白天將長輩交托給專人,晚上再接回家的社區照顧,較能兼顧親情慰藉與經濟負擔,也有機會把費用控制在每個月 10000 元以內。

此外,老人家入住機構久了,工作人員多多少少會遇到兒女吵架的狀況,最常見的導火線就是分攤照顧費用,這又牽扯到老人家的財產分配,難免會把已經出嫁的女兒捲進來。

還有個容易引起紛爭的情況是「遠方孝子」,久久才來見一次,不了解退化是不可逆的過程,一來就挑剔東、挑剔西,又出於補償心理,對照顧方式下指導棋,氣得主要照顧的家屬抗議:「又不是你(們)在照顧,既然我照顧不來,那你(們)怎麼不自己來顧!」徒增家屬與機構之間的困擾。

政府經費不足,僧多粥少

長照服務類型愈來愈多元,有時或許還需要民眾發揮一些「想像力」,例如:「家庭托顧」把老人家託付給「老人保母」,非親非故卻可以合住照顧的「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又,部分縣市試辦的「小規模多機能」,宛如長照版本的便利商店,混合日間照顧、臨時住宿、全天候照顧、喘息服務等各種照顧,一站到位,但服務成本及計價方式都還在發展中。

依照過去的實務經驗,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和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都認為,居家服務、社區日間照顧中心(日照中心)、托顧家庭等,需要大量人力,一個月縱使向個案家庭收費 2、3 萬元,仍舊不敷成本。

屏東基督教醫院承接屏東縣的北部社區長照工作,包括:社區關懷據點、家庭托顧、社區及居家復健、到宅沐浴、日照中心等,除了縣府委辦經費,還得透過畢嘉士基金會募款挹注。

13494811_870848523019651_3628001816575368926_n

圖/弘道老人基金會粉絲團

弘道老人基金會從 2013 年開始辦理一站到位的走動式居家服務,叫好又叫座,不但成為其他居家服務機構觀察學習的對象,彰化縣、新北市政府都將此列為政績。但林依瑩不諱言,若是實際計算,居家照顧轉型的這 2 年,帳面已虧損 4000、5000 萬元。

面對現況,弘道老人基金會嘗試為照服員打造新形象,從領時薪 170 元的「看護阿姨」,轉型為月薪 29000 元的「照顧祕書」,享有以前沒有的特休假、員工旅遊、年終獎金、在職進修等權益,吸引年輕人穿上弘道的橘色 POLO 衫。

如今,200 位照顧祕書有一半是大學長照科系畢業的「小橘」,他們看到的是未來每年至少 25 億元的照顧商機。

等待長照服務正餐上桌

非政府組織扛起長照服務的半邊天,卻沒有人覺得只靠政府經費就能完全「罩得住」,賠本做公益並非長久之計,只能紛紛招募志工、向外募款、自辦社會企業,想辦法把長照的人力財力「生出來」。同樣的,長照需求者幾乎不覺得政府現階段的長照資源已經足夠,不夠用時,不是轉而自行聘僱外籍看護,就是付費購買照顧服務。

對於長照,政府到底做了些什麼?從 2008 年至 2017 年的長期照顧 10 年計畫,提供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喘息服務、交通接送、社區及居家復健、輔具及無障礙環境、老人營養餐飲、照顧機構,共 8 大項服務。在 2015 年時,16 萬人使用長照需求評估,其中 8-9 成實際使用長照資源,所花費的金額約 50 億元。

然而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王榮璋卻如此形容,「這只是試吃,怎麼吃得飽?」

王榮璋認為,相較於超過 75 萬的失能人口,「長照服務的正餐還沒有上菜!」龐大的照顧需求人口嗷嗷待哺,根本「沒吃到」。

13319881_573990579429294_6258554376413925874_n

圖/畢嘉士基金會粉絲團

吃得到,卻吃不飽

即使有吃到,卻也有可能「吃不飽」。

舉例來說,重度失能者經過評估,一個月可申請最多 90 小時的居家照顧,但有些縣市人力、財力告缺,相對的時數也會被七折八扣。

何況,長照十年並非「免費上菜」,以最常使用的照顧服務來說,補助的時數依照每個家庭經濟能力而有所不同,在核定時數內,低收入戶由政府全額補助、中低收戶補助 90%(民眾自付 10%)、一般戶補助 70%(民眾自付 30%)。如果超出政府補助時數,失能者家庭就必須自掏腰包。

再看看迫切需要、排名第三的交通接送服務,雖然政府每個月最多可補助重度失能者使用 8 趟復康巴士接送服務,但光是定期到醫院洗腎、回診復健都不夠用;至於天天要去日照中心的輕、中度失能長輩,只能麻煩晚輩早晚接送,單就這一點,便足以讓人打退堂鼓。未來的長照體系,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期間,是以《長期照顧服務法》及《長期照顧保險法》做為邁步前進的雙腿──第一條腿《長期照顧服務法》,在 2015 年年中立法通過,做為擴增服務、人力素質與機構管理的法源依據。

錢從哪裡來?

依規定,政府要在 5 年內編列 120 億元,以便過渡第二條腿《長期照顧保險法》,提供獨立財源。《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羅列的保險給付項目將擴增到14 項,包括:身體照顧、日常生活照顧及家事服務、安全看視、護理服務、自我照顧能力或復健訓練服務、輔具、居家無障礙空間規劃或修繕服務、交通接送服務、喘息服務、照顧訓練服務、照顧諮詢服務、關懷訪視服務、照顧者現金給付,以及主管機關對於未來具有服務成本效益或具有普遍性的新型服務。

根據衛福部評估,預計開辦後服務使用人數,將由 15 萬人增加為 82 萬人(失能失智者及其家人),也包括隱形照護人口數的 230 萬個家庭,並許諾家屬與照顧者在不久的未來,可以期待較多的心理支持、後援,以及實務訓練、寬慰,稍能紓解困守家中照顧家人的孤立與沉重。甚至,還能因此獲得一些收入,也就是說,若由配偶、兒女、媳婦、孫子照顧失能失智的家人,日後可望獲得長照保險的現金給付。

說了這麼多,最現實的問題是,究竟要花多少錢,才能把 14 項長照「正餐」端上桌?保險或稅收的財源,並不是任一邊能夠全有或全無,天枰偏向哪一邊?爭議不斷,隨著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總統,也未能停止拉鋸。

11011871_423601607801526_5396498768843912651_n

圖/畢嘉士基金會粉絲團

誰來負擔費用?

有一派學者摒棄長照保險,主張以稅收做為財源,並且估計,若一年有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房地合一稅共 330 億元的挹注,就可以將現有長照 10 年升級為 10 年長照 2.0。

10 年長照 2.0 包括:厚植支持家庭照顧者、到宅服務、居家護理、日間照顧、短期臨托、餐食服務、交通接送、團體家屋、機構式照顧等長照基礎建設,並強化社區式的健康照護、在地社區型多機能整合服務中心,以求能夠縮短城鄉差距。

長照體系向前銜接預防保健,向後發展在宅臨終安寧照護,目的是壓縮疾病期間,減少照顧壓力。

長期照顧體制比較

圖

另一派人士則期待大致相同的長照服務內容,卻覺得長照財源依賴稅收不可靠,還是應該開辦長照保險,連同全民健保、國民年金等,架設老年社會安全網,一年固定有 1100 億元的長照保險收入,長照這條路才能走得長久。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