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st 週報 No. 56:楊斯棓醫師 vs 核能流言終結者:網路核能論辯的觀察

15

「核四應否運轉」是近年台灣重要的社會議題,不論擁核、反核陣營,皆有公民自發性地利用演講、撰文等方式,在臉書或實體世界迫切的捍衛自己堅信的立場。本週,擁核的《核能流言終結者》針對反核的《部落客醫師楊斯棓》在TEDxTaipei的演講內容,列點舉出「楊斯棓醫師在TEDxTaipei演講的11個錯誤」;截至二十日晚間,楊醫師亦發布十二篇臉書貼文(連結詳下方整理),一一回應終結者的質疑。

此次網路論辯,應屬核能議題立場相左的兩方,首次系統性的針對彼此的論點進行來回討論與交流[1],加以雙方粉絲團人數皆有數千人,彼此的互動回文皆引發大量關注及轉貼[2],本週週報嘗試以這次的事件為主題,從中一窺公眾議題(在網路)討論的現況與困境。

雙方爭點的紀錄與觀察資料連結

筆者將終結者提出的十一點錯誤、楊醫師回應的十二篇文章、及雙方後續的互動統整在下面這份線上文件:《楊斯棓醫師 vs 核能流言終結者:論點整理》,建議打開此份文件初步了解雙方的交鋒過程。

▲筆者嘗試彙整本週雙方的來回論辯內容,歡迎各位網友接力補充。
〈彙整表連結:請按我

整體來說,雙方的回應模式、論點爭議,概分為三類:

#01 遮蔽部分資訊,恐有誤導之嫌

雙方皆曾質疑對方在「資料呈現」或「論點陳述」時,透過「僅揭露部分資訊(意即遮蔽部分資訊)」誘導讀者聯想到特定的結論:

  • 以終結者為例:在錯誤#04中,楊醫師質疑「法國現在反對核能的民意只有14%」易誘導讀者做出「支持核能民意有86%」的結論。 ➝亦應考量的是,民調中會有支持、反對及猶豫三個選項,猶豫比例若未揭露,是無法得知確切支持比例的。

  • 以楊醫師為例:在錯誤#03中,楊醫師回應「世界上儲存鈾礦最豐富的是澳洲、澳洲沒有核電廠。這兩個都是事實,我問了一個why,給聽眾帶回家想,何過之有?」但此種陳述方式易誘導讀者直觀做出「澳洲反核」的結論。➝亦應考量的是,澳洲無精煉鈾的技術、使用煤礦的成本降低,終結者表示這才是澳洲有鈾礦、沒核電廠的主因。

  • 其他:終結者在錯誤#08質疑楊醫師提及「美國核能佔比下降」未說明裝置容量佔比下降係天然氣廠增加、在錯誤#04質疑提「歐蘭德總統重申把核能降到50%」卻未說明此規劃須搭配大量稅金、核能收入補貼再生能源才能進行……,皆係此類爭議。

#02 定義、聚焦點差異,導致交集難尋

當根本的對問題、資料的理解不同,且回應時跳過問題定義、直接做回應,雙方發言極易沒有交集:

  • 定義差異的例子:在錯誤#02、#07中雙方針對「台灣有無能源政策、是否有探討再生能源」看法不同,楊醫師引述聯合報、公視報導的郭位發言,認為缺乏「整體」政策應屬沒有能源政策;終結者則以《環境基本法》中的非核家園等政策性宣示回應質疑。➝楊醫師的標準高於終結者,認為應有更完整的法規才符合「有能源政策」,此即因字詞定義差異造成的看法差異。

  • 聚焦差異的例子1:在錯誤#10中,終結者表示「台灣有可能發生海嘯,但核電廠蓋的海嘯牆比能有的最大海嘯還高」,但回顧楊醫師的講稿前後文,提及海嘯係為回應盧嘉辰立委基於錯誤事實擁核,而非討論核四是否能承受海嘯侵襲。➝這部分,筆者認為終結者將之列為錯誤之一,較失允當。

  • 聚焦差異的例子2:在錯誤#09中,楊醫師原演講內容為「孕婦接受大劑量輻射會生下畸形兒」,終結者的回應則以「核災產生的大量輻射產生畸形兒」為主軸,前者的大量係指輻射劑量、後者的大量則指畸形兒數。➝這部分,筆者認為是終結者語意擷取失當。

#03 真正的「資料」、「證據」交鋒

除去上述類別一、二,真正聚焦雙方資料與證據上的論辯交鋒,尚待解決者概有以下幾點:

  • 回應#03:楊醫師引述德國聯邦政府統計局聲明,以「有能源淨輸出」回應德國缺電,終結者以Fraunhofer ISE報告等指出缺電與否應綜合評估時段、區域。➝楊醫師表示感謝補充,尚未對內容回應。

  • 回應#09:楊醫師引述經濟部網頁中「產業」部分表示美國核能趨勢往下,終結者引用同網頁「政策」部分:支持核電產業、確保核能安全、支持國內設立新核電廠,作為回應。➝爭議點應在於,是「產業中廠商怎麼說」還是「政府政策怎麼說」方代表美國的核電趨勢?就目前態勢,楊醫師認為是前者,終結者認為是後者。

  • 回應#10:楊醫師引述白俄羅斯《R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紐約科學院《Chernobyl: Consequences of the Catastrophe for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的報告支持輻射導致畸型兒。前者,終結者指出楊醫師對該篇報告的語意理解偏誤,以同篇作者的其他報告論述、《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論述畸形率上升可能導因於輻射以外的原因;後者,終結者則以紐約科學院拒絕為此背書質疑其證據力。➝楊醫師未針對此二報告再做回覆,引述Richard Hung的留言「核電廠大規模外釋現象的看法雙方都未能達到封頂證據力」停止回應。

  • 錯誤#05:楊醫師引述天下雜誌:「全世界只有台灣把核電廠蓋在首都附近」,終結者條列瑞士、丹麥、盧森堡等國首都與核電廠的距離亦在30km以內。➝楊醫師回應,全世界只有(世界唯一)的說法係引自天下雜誌,並附天下的內文原圖;並指出爭論「唯一的概念」是抓小瑕疵、卻未正視真正大的深層問題。

【筆者說明】錯誤#05這段,筆者原先寫的是「截至2013/10/20,未回應」,2013/10/21楊醫師即以e-mail方式主動來函提供其回應連結;但因本人之疏漏,至2014/05/14方確認其e-mail內容,並據以修正本文。感謝楊醫師主動提供本段資訊。

雙方論辯的限制、困境與建議

儘管立場相左,楊醫師、終結者皆是近半年在網路、實體世界盡心耕耘核能議題公民發聲代表[3],若能在傳播「正確資訊」的前提下,雙方付出的時間、勞心力成本都值得更大的影響範圍。以下僅就本週雙方互動的觀察提出建議,也供其餘倡議型NPO作立場傳播時的參考。

#01 楊醫師:改善「資料證據力」為第一要務

筆者個人認為,細究上段資料交鋒部分,在資料蒐集深度、資料理解程度上,楊醫師仍有改善空間,攸關「知識正確性」、「資料解讀正確性」的爭點多未能提出具體的回應。這與楊醫師多採「引用他方資料」呈現觀點有關,這並無不可,但需特別小心:

  • 引用資料多為主流新聞媒體:先不論台灣主流媒體素質如何,新聞上的資訊多為記者採集、編修後的第二手、第三手資料,若該議題有第一手學術論文、官方研究報告,新聞的證據力顯然較低。[4]

當然,若引用資料真有錯誤,引用者可作切割,表明錯的是被引用者,但我個人認為,身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資訊傳播者,應負更大的資訊篩選責任,擔任分辨資訊真偽的角色,而非一味接收主流新聞上的資訊。若在資料篩選上未能加以修正,是很難說服強調科學證據、邏輯嚴謹的公民的。[5]

#02 終結者:避免因「態度」被廢言

終結者曾多次在網路發言、撰文時,因用字遣詞引發爭議,如:以「高潮」來形容楊醫師的回應以「你瞎了嗎」回應立場相左的網友楊醫師表示照片被終結者竊取塗鴉等

雖部分終結者成員認為楊醫師係因無法反擊內容,只能從照片塗鴉、發言態度回應,但這同時顯示出終結者的兩個資訊處理風險:第一,使討論失焦,細看多則楊醫師粉絲團下的貼文留言,相當高的比例係在抨擊終結者的發言態度,壓縮了內容與資料相關的討論;第二,當許多網民以「先態度、後內容」的方式作為篩選資訊的判準,終結者有品質的核能知識、內容會先一步的被排拒,至為可惜。

另,若以擴大影響力、匡正錯誤資訊的傳播為目標,終結者或許可思考多以「澄清科學事實」而非「擁核」的面目出現[6],前者可開創與反核方對話、甚至合作的空間是存在的。

#03 綜觀雙方:立場皆未被動搖,凸顯整合資訊的需求

本週雙方的頻繁交流,截至目前來看,呈現「雙方都很認真為文回應,但雙方的立場皆未動搖」的狀態,基於對資料證據力的判斷不同,各自堅信己方的回應更堅定自己擁、反核的立場。就雙方的粉絲而言,楊醫師的粉絲多以抨擊終結者的發言態度、終結者的粉絲多以質疑楊醫師資料證據力為主,若雙方在這兩點上維持既有操作,是很難吸納、說服對方的粉絲的。

雙方論辯的過程,也凸顯出網路公眾議題辯論的限制:「資訊海量,且資料戰場分散」,同一議題因雙方在各自粉絲團為文(有時又是分次為文),要完整瀏覽雙方的論辯脈絡的資料蒐集時間成本相當高。就底下雙方粉絲的留言,會發現許多粉絲看到自己支持的一方有所回應、有提出資料,而未係究雙方的陳述邏輯、資料品質,即作出繼續支持的判斷,這是相當可惜的;議題正反意見整合的文章或平台,都是目前網路世界尚缺乏的需求缺口。

小結

無論如何,雙方本週的論辯與交流,都為台灣公民做了一場認真的公民議題討論示範,為核能議題留下更多討論資料外,也給網路公民一個機會,仔細檢視雙方的態度、論述與資料,作出「我要依據什麼來檢視雙方的論點,及選擇自己的立場」的自我判斷──在這點上,雙方都值得我們給予高度的評價。

註:歡迎協助編修更新筆者整理的《雙方論點整理》,持續關注這場網路上的公民論辯。

NPOst 每週會整理台灣 NPO 的重要動態跟焦點議題,若你想提供資料,請寄到 npost.tw@gmail.com,標題註明「NPOst 週報」。

[1] 以終結者來說,其亦多次在粉絲團針對媽媽核電廠監督聯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賀立維博士的發言進行流言破除,但多未引起對方回應,詳見這份終結者的資料整理
[2] 舉例:終結者發布的「楊醫師TEDxTaipei演講的十一個錯誤」共有113個讚、162則留言,楊醫師發布的「回應七」共有382個讚、101則留言。
[3] 環台、環世界演講需要的毅力跟行動力絕非一般人能達到的,筆者自己亦曾在劉黎兒的演講會場看到楊醫師全程努力的筆記,對其認真程度印象非常深刻;筆者亦觀察終結者的粉絲團、社團超過四個月,核心成員們為回應偽科學、錯誤資訊熬夜到深夜也是屢見不鮮。
[4] 至於「官方資料是否就較可信?」相關討論可參考泛科學這篇貼文及留言
[5] 不過這也要看楊醫師設定的資訊傳播族群,習慣主流媒體式資訊的一般民眾對楊醫師的演講方式與內容,接受度自然是高的。
[6] 這個建議出現於哲學部落客朱家安這場演講中的Q&A部分。

作者介紹

羅 佩琪

非典型的人生迷茫組,對資訊整理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

15 comments

    • Louis 26 10 月, 2013 at 23:09 回覆

      反核團體用”道德無下限、擁核五毛、流氓、流民、下地獄、政治打手、台電打手”來稱呼別人,然後說別人態度不好?

  1. moricajin 21 10 月, 2013 at 14:21 回覆

    很高興本文作者可以為網路上的核能辯論做出如此詳盡的紀錄。在現實生活中,
    核能辯論始終因為許多因素而無法成行,但網路突破了溝通的疆界,使不同立場的人得以互相交流,我想,這遠比上街頭抗議等更值得作為台灣公民意識抬頭的指標。
    但對於作者的建議,我有一點小小的疑問:
    我加入核能流言終結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於他們不立場能說完全概括,但也能了解一二。
    據我所知,核能流言終結者的建立是以”破除不實核能流言”為目的,並非如本文作者所劃分的”擁核”立場,
    因此我認為在本文 “雙方論辯的限制、困境與建議 #2″的建議,實屬於本文作者的誤解。
    另外一提的是,雖然在立場辯駁中,為了方便區分故因此採用”擁核”、”反核”
    的標籤,但這不代表同個立場裡面的支持者是基於相同的理由而選擇擁抱該立場,以被冠上”擁核”標籤的支持者為例,有些人選擇擁核是因為對核能抱持正面的看法,但也有人是因為環保因素(地球暖化)而不得不選擇擁核,因此以此種標籤作為認識對方的基礎,是一種容易陷入敵我二元意識的陷阱裡。

  2. 竑廣 22 10 月, 2013 at 07:50 回覆

    這種事要當公親或裁判很難啦,裡面不周全的說法一堆,姑且指出一點:「亦應考量的是,澳洲無精煉鈾的技術、使用煤礦的成本降低,終結者表示這才是澳洲有鈾礦、沒核電廠的主因。」

    「澳洲沒有精煉鈾的技術」說法,不知根據為何?澳洲因為鈾礦污染問題一堆而立法禁止了。參考以下資料:

    「Widespread anti-nuclear sentiment led the Howard government to introduce legislation banning uranium enrichment, nuclear power reactors and nuclear reprocessing. Indeed the Howard government banned nuclear fuel cycle facilities twice over − in the EPBC Act and the ARPANS Act. EPBC Act and the ARPANS Act就是聯邦法禁止煉鈾礦。」from:http://australianmap.net/overview/

    「根據《迫害澳洲原住民‧台灣也有份》報導中指出,2012年1月在橫濱舉行的「廢核世界會議」中,澳洲代表在會中便控訴美國、日本、台灣、南韓、南非等8個國家的核電採用澳洲採的鈾,導致澳洲當地原住民被曝或環境如水源等遭重金屬污染,台灣遭指名為加害者。顯見目前政府宣稱「乾淨、清潔」的核能發電,在原料開採之初,就早已經滿手血腥。」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149560248

    鈾礦的污染故事很多,例如印度鈾礦村Jadogoda,維基有簡單的英文說明,還有一位日本記者去做過報導,提到村醫統計400名孩童(0~15歲)就有12名先天異常。相關圖片很殘酷請注意。見 http://www.morizumi-pj.com/jadogoda/jadogoda.html (日文)

    • Tu 24 10 月, 2013 at 00:30 回覆

      乾淨清潔指的是發電所產生的影響,在洽當的採礦過程能避免不必要的重金屬、環境汙染,所以你指出採鈾礦發生環境、生態汙染主要是澳洲政府採礦措施不良所致,如果按你的邏輯只有不用OO就不會有汙染,那矽晶圓汙染也大也不該使用,煤礦、黃金、石油…全都是如此,其實我們滿手早就沾滿血腥只是你不想知道而已。
      我們該做的是完善這些採礦、精煉的過程,將汙染與破壞最小化,同時最大化能源輸出但節約使用每一分能源,該怎樣去選擇能不用科學證據去決定嗎?還是要讓經不起檢驗的流言四處流串?

      • 竑廣 25 10 月, 2013 at 09:12 回覆

        您好,澳洲立法禁止採鈾礦是因為其輻射污染,並非是我個人判斷。可參考下面資料:

        Brisbane times 有一篇文章質疑該州州長「片面」開放採鈾礦的決定。 該州立法是不能採鈾礦的。文章說明很清楚採鈾礦的環境影響。澳洲只有兩個港口可以輸出鈾礦,一個在南澳,一個在北領地。 Brisbane 所在的queensland州是沒有可以輸出鈾礦的港口。必須陸運鈾礦3000公里到港口。非常危險。

        http://m.brisbanetimes.com.au/comment/independent-inquiry-needed-into-uranium-mining-20131023-2w18g.html

        另外,如果輻射污染好處理的話,福島相關除染工作也就不會陸續傳出挫折的消息了。

        • Tu 28 10 月, 2013 at 18:35 回覆

          你附的報導沒有清楚”說明”採鈾礦對於環境的影響,報導用的是有高危險性,但數據呢?有研究報告嗎?要怎樣的大雨會導致”高濃度”的鈾礦移動50km到人多市鎮?那為何再開採前幾億年累積的大雨沖刷沒讓下游的土地全部充滿輻射汙染?就一篇報導的幾句話要推測澳洲政府的立場與科學事實是否會造成輻射汙染是否太過武斷?可以参考下面的網站看澳洲出產多少鈾礦,澳洲真的是怕輻射汙染才不用核電的嗎?
          http://www.world-nuclear.org/info/Nuclear-Fuel-Cycle/Mining-of-Uranium/Uranium-Mining-Overview/#.Um45pHBHKiN
          另外澳洲主要電力來源是火力發電(77% 2003年),主因是澳洲自身產煤可以提供低價發電的來源,但澳洲發電碳排放平均847 GCO2/kWh是法國77 GCO2/kWh的10倍,所以你說澳洲是怕輻射汙染才立法禁止核能?
          我的回應是很難說,不過澳洲不擔心全球暖化似乎更加明顯。

  3. 不及格小學生 22 10 月, 2013 at 09:56 回覆

    “回應#09:楊醫師引述經濟部網頁中「產業」部分表示美國核能趨勢往下”

    IMHO:請參考”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3″ DOE/EIA-0383(2013) | April 2013 ( http://www.eia.gov/forecasts/aeo/pdf/0383(2013).pdf )計然談論美國的核能趨勢,我不認為有任何資訊比美國能源部的資料還要精確權威!請看PP.70/244 的圖54從1980~2040的初級能源比重趨勢,你會發現在2011年核能占8%,在總需求量一直成長增加到2040情況下,核能比重微增至9%,請告訴我美國核能趨勢是往下還是往上呢?正常人都知道是往上吧?當然腦袋有洞的結論是往下嘍~

  4. 吳民安 22 10 月, 2013 at 13:37 回覆

    留言終結者很可笑
    難道 除了台灣是”唯一”把核電蓋在都市圈的國家
    就算有其他國家是這樣子
    難道就代表可以蓋? 就代表安全?
    難道那些人不知道 海岸山脈怎麼來的嗎!?
    我們是蓋在斷層之上耶!
    那些蓋在都市圈的有嗎? 請問??

    光這一點
    《核能終結者》 根本只是為了反駁而反駁
    有意義嗎? 有點水準吧 不然 只會像小朋友一樣 無理取鬧的醜態

    • 餅乾 28 10 月, 2013 at 11:23 回覆

      那你覺得我們有其他選擇嗎
      蓋更多的火力發電廠??你去哪買煤?天然氣哪來?

      我們地小資源少 其實我們選擇不多

    • 無限的可愛 28 10 月, 2013 at 12:53 回覆

      他們的為了反駁而反駁,是合乎事實的嗎? 只要是對的,本身就並無不可。
      根本沒資格去質疑”流言”選擇回答問題的傾向或高度。

      尤其更好笑的是,你開頭提出了更多問題只代表這個流言有澄清的必要性。
      根本自表。

      從你提這麼些問題只代表,你對於背景知識的無知。所以流言才會這麼努力開闢我們這些無知,替我們查資料。至於你的”就代表安全”(然後加了個問號?),只是顯示你對於風險評估完全沒有概念。簡言之,就是跟我和大部分的人一樣無知。因為無知所衍生的恐懼,就是他們想要破除了。

      不過我覺得有些問題應該看心理醫生

  5. 林子閔 22 10 月, 2013 at 17:41 回覆

    話說樓上有點激動 我想終結者只是反對以錯誤的觀念反核吧
    這樣等於就等於擁核有點過度解釋
    我不喜歡核能,但我更討厭為了目的(不論反核或擁核)而曲解事實
    這樣會陷入無限的辯論圈圈而不會有什麼建設性的討論
    目前綠能產業發展在台灣還沒有什麼商業化的可能性來看
    沒有核能我們的電價怎麼樣才撐得住呢?

  6. 林大偉 7 3 月, 2014 at 00:46 回覆

    那我們有辦法承受何能帶來問題?
    先不談核災,現在燃料棒都沒地方放了,怎解決?
    綠能沒有商業化是政府政策兆呈還是自身技術?

  7. 20140429懷素小草千字文7 | 巽蘆習字簿 29 4 月, 2014 at 21:53 回覆

    […] 反方因為立場鮮明,似乎也因為是”主流”民意,所以相左意見的交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弱勢”的正方比較傾向針對反方的疑慮(流言?)以證據來說服對方,不排斥反方提出質疑當引子,只是情緒性的字眼也不少。我以為公民覺醒若能使公開資訊中多一些這種內容:網路核能辯論觀察,則前途樂觀。但在新世代簇擁的舊平台中也僅僅就這麼一篇交流對談文……信仰是容易的、而思辯是困難且痛苦的,信然! […]

Post a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