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見域共同創辦人謝爾庭:「每當假日,大家都想快點搭上車離開這城市。」

本系列社會企業講座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

每年九月,總會有一批人離開自小長大的家鄉,前往外地就學。這四年,有人恍惚度過,也有人因此愛上這裡就此停留。來自新竹的見域工作室由清大的學生組成,他們以發行地方刊物《貢丸湯》開始走入新竹,除了想要介紹新竹給每一個人,也藉由這個過程讓自己更瞭解新竹。在八月的「公益爆米花#19|【文化保存】-沒有文化,哪有文創?談故鄉故事的社會企業」中,見域的共同創辦人謝爾庭娓娓道來

5ef08a61c4cd4902ba51c36d7c16c290

為了經濟成長,夷平矮房、蓋起高樓,這是台灣都市為了發展很常見的過程。謝爾庭舉清大附近的眷村「寡婦樓」為例:「新竹有很多二戰後日本留下的古蹟,但在今年四月初的晚上,寡婦樓偷偷被拆除。新竹有很多文化資產,正默默地消失。」

移民城市中的文化保存

談文化保存,不可能少了「在地居民」的角色。但這個著力點反而成了謝爾庭眼中新竹最大的致命傷。「新竹是一個移民城市。」謝爾庭直白分析,新竹擁有科學園區、六所大學,為新竹帶來了約 20 萬不在籍人口,將近新竹總居住人口的一半。「如果我是來工作的外地人,為什麼要關心這裡?」

見域的影片中呈現了新竹的問題。謝爾庭說,新竹的舊城區與科學園區分別在新竹的東西兩邊遙遙相望,竹科人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圈中滿足生活所需,很少到新竹舊市區來消費。即使離開園區後的新竹交通混亂不已,竹科人也很少關心,也使得這股消費力被圈限在新竹的少數區域。

「要有故事才能談文創。」謝爾庭認為,故事包含一個人生活在城市所經歷的事情,也包含了這個城市的過去與未來。但在新竹,多數的居民更關心這裏有沒有新的百貨公司、有沒有新建的娛樂去處。

「見域」葫蘆裡賣了三種藥

見域團隊除了謝爾庭外,多數是外地來到新竹念書的學生。這幾年他們看見新竹的問題、也看見新竹的興味,想做點事情的心情愈發強烈,因此聯手創立了「見域」-含義是「看見一個地方」,同時是日本童玩「劍玉」的諧音。

見域目前有三個項目:走讀旅行、實體空間、地方生活誌。

走讀旅行-認識在地的田野調查

11951153_421210204752991_3579343163228271727_n

(新竹路上觀察,分享在身邊而不自知的新竹之美。來源:見域Kendama facebook

走讀旅行是暑期開始的計畫,見域將暑期實習生分為三組在新竹進行田野調查,進而了解居民的生活問題、讓執行計畫更貼近在地需求;同時也將景點製作成導覽小卡放在實體空間,讓民眾索取。

實體空間《見域亭仔角》-更像是里長的客廳

(來源:見域Kendama facebook)

(來源:見域Kendama facebook

見域經營的實體空間位於新竹北門大街。「那邊大街的每戶房東都姓王,是當初開墾新竹的王世傑後代,等於是在地的大族。」這個兩層樓的老屋,過去是個果汁攤,在見域成員自己動手敲敲打打後,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文化活動場地。

「很多人來建議我們應該要賣咖啡、賣餅乾。」謝爾庭一說,全場聽眾都笑了。「但現在這裡的定位更靠近台北常見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也有點日本『案內所』的味道。(『案內』有導覽、介紹之意)

在新竹,這樣的空間不多,很多活動都是向清大、交大借場地。見域希望用低廉的場租吸引團體到此辦活動,包括講座、工作坊、電影放映、展覽。「我們希望所有活動都是談新竹的事情。」講座談台灣文化資產管理、展覽找在新竹學校畢業的設計師、影展放映清大夥伴製作的《末代叛亂犯》。

在去年選舉結束後,也有文史工作者與學生所醞釀的在地政策智庫到此開會並舉辦工作坊,希望為市政府提供建言。「在地人可以來這裡交流、寄售商品;外地人也可以在這裡認識新竹,這裡更像是里長的客廳。」

地方生活誌《貢丸湯》-由淺入深讓讀者關注新竹在地議題

11108847_424780361062642_1452026962650460566_n

(來源:見域Kendama facebook

「雜誌取了這個名字,常被人誤認為食物型錄。」謝爾庭希望做一個親民的生活誌,除了告訴讀者哪裡好吃好玩,也想讓大家知道城市的樣貌與歷史。「當初取名想要很詼諧,不希望被大家當做高端的文青雜誌,而是每個故事、報導都根植在地的刊物。」

要同時經營雜誌的可讀性和扎實性,謝爾庭提出了有趣的見解。大多新竹居民是到此工作或讀書的外地人,和認識在地文史古蹟相比,更想知道「假日何處去」、「哪裡有美食」。但軟硬題材之間,與其說是取捨,不如說是為讀者設計一個由淺入深的吸收過程。「我們先介紹日本料理餐廳,再去談日本人來到新竹開餐廳的歷史,最後才談新竹的移民議題。」

謝爾庭認為《貢丸湯》的內容經營有三個重點。「第一,我們非常強調主題地圖,例如各族群美食、新竹歷史。第二,是軟性的去談如何感受新竹這個城市?例如路上觀察學這個主題,專門談特殊建築、舊招牌;新竹的許多建築都是直接加疊新物件,例如見域實體空間的前身,拆掉果汁攤招牌後,還可以見到過去『金源成』的古蹟招牌。」

「第三,我們強調以『人』為主體的報導,我們希望看到老店家對於新竹城市發展的想法,以及如何面對轉型,而不只是賞玩他們生產了多麽復古的東西。」謝爾庭說,成員利用學生的身分採訪在地人,也在過程中更加認識了新竹。

循環的營運模式:比起賺錢,更重要的是在地人脈

談到「社會企業」的觀念,謝爾庭誠實剖白了目前見域的經營模式,當年以文化部一年期的補助起家,後來販售刊物、收取場租或導覽費,也對外接案。「在創造收入的過程中,也逐漸建立起了我們自己的招牌。」

在見域的理想中,最重要的是「連結更多人」,曾被採訪的對象、辦過展覽的設計師,都有可能回過頭來深化見域的議題;也逐漸有各種學生團體、媒體、政府機關來希望和見域合作。「見域的遠程目標,是希望介入新竹在地的議題。」

「我們希望創造各式載體,那可能是刊物、展覽、空間、講座,故事加上載體就是加值的過程,進而創造收入的循環。」不過謝爾庭也大方地說:「其實獨立刊物、共同空間,這些別人都做過了,除了開咖啡廳,還有其他可能嗎?」目前一般居民對於實體空間還有許多誤解,「以為是拉麵店、伴手禮商場的都有。」

見域希望推廣「交換故事」的概念,除了上述走讀旅行製作的小卡是這個理念的代表性作品,見域更希望外地人結束工作離開新竹之後,可以談談自己在新竹發生的故事。

 

台灣各區域的在地媒體:

  1. 見域 Kendama
  2. 風起 Uprisings(新竹)
  3. 寫作中區(台中)
  4. 溫度(台中
  5. 梧棲風(台中)
  6. 尋庄(苗栗)
  7. 透南風(台南)
  8. 雞籠霧雨(基隆)
  9. 拾紙(花蓮)
  10. 952 vazay-tamo(蘭嶼)

 

延伸閱讀:

  1. 《社會企業知識交流系列活動》
  2. 光原社企共同創辦人李志強:「實地找人、抽離思考、回到現場,幫助部落青年發展有機農業。」
  3. BuzzOrange 報橘〈返鄉發聲,讓在地能量撼動台灣!──專訪台中《溫度》月刊總編輯蔡佳勳〉
  4.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青年返鄉的真實謊言〉
  5. 新聞:路克鹿服務團募二手書成立「友角書櫥」 伴讀偏鄉孩童
  6. 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廖本全:他們正在積極毀滅璞玉良田〉

按讚,接收更多公益好訊息!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