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當個負責又聰明的捐款人吧!

1
photo credit: Jennuine Captures via photopin cc

又到了 12 月的捐款旺季。你,今年捐款了嗎?走過公車候車亭和捷運站,看見琳瑯滿目的勸募廣告,你心裡會不會也響起像日本節目「料理東西軍」裡的配音:「今晚,我該捐錢給哪個公益團體?」

捐款的理由有千百種,比如跟神明擲筊許願,願望圓滿要還願,或是要紀念摰愛的家人,所以跟弱勢分享溫暖;也有許多人捐款是出於悲天憫人的情懷,例如台灣民眾每逢重大災難就倍想捐,每次看到 NPO 年終開催的捐款廣告或新聞,或是蘋果日報基金會的報導忍不住就被感動,路過便利商店和量販店就會手滑捐出發票或零錢…。

當然,公益和捐款也可以有計劃性,有些政治人物把捐出競選補助款自己的薪水當作選前的支票,有些公司行號會用捐款來節稅,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的企業用公益的方式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或作更多的媒體公關露出…。

無論大家是基於哪一種理由捐款,我們都希望這些善款被善用,事實上,根據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民國 100 年進行的「大眾對NPO責信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顯示,有將近 97 % 的台灣民眾認為公益團體應該公開募款總金額和募款運用的情形,而且認為公益團體應該將這些資訊公佈在自己的網站上,供社會大眾進行查詢…。雖然大家都期待公益揭露募款的訊息,但是,在我們掏出捐款之前,又有多少人真的認識公益團體的服務成效,或是去調查他們是不是誠實地列出了募款的成果,對外徵信呢?

來自美國的 Hope Consulting,是家研究消費者行為與慈善團體服務績效的顧問公司,2010 年他們進行一項名為 Money for Good 的研究,想了解捐款人的動機、行為與偏好,他們訪問了 4,000 位捐款人,當中有 90% 認為公益團體的績效很重要,但是這當中的只有 30% 的捐款人在捐款前曾花時間認識公益團體,更只有 3% 的捐款人研究哪一些公益團體有顯著的服務績效。

Hope Consulting 後來還跟 GuideStar 合作,發表了 Money for Good 研究的續集,想進一步了解捐款人的行為模式,以及如何協助有良好服務績效的公益團體取得更多募款,結果他們發現許多捐款人希望在捐款前能夠獲得更多有關公益團體績效的訊息,或是認識更多不同領域的公益團體,只是他們不知道該去哪裡找公益團體的公開訊息…針對有上述困擾的捐款人,Hope Consulting 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1. 反思–將捐款視為投資,長期支持特定議題

對大多數人而言,捐款大多是出於被動的反應,而不是主動出擊的行為。如果我們回想自己上一次掏出捐款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遇到重大的天然災害,或是有朋友舉辦公益路跑時幫忙贊助…,但如果我們能更有策略性地規劃自己的捐款,找出自己有興趣,願意長期關注和支持的議題,並且為自己的捐款設定成效目標,這樣的捐款就不僅只是捐款,而像是替社會投資,較有可能發揮更長遠的作用。(請搭配服用 Dan Pallotta「我們對慈善的思想是完全錯誤」演講(文字版)。)

 

2. 研究–認識你支持的公益組織

當你找出自己有興趣,並且願意長期支持的議題之後,下一步要作的是加深你對這個議題的認識,以及哪一些公益團體在這個議題上長期耕耘。在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曾經發表「做個聰明捐款人」的相關資料,提醒大家在捐款捐物之前,先「查、看、問」,了解公益團體的募款的目的與其宗旨是否相關,又是否符合公益勸募條例,避免社會大眾的愛心遭到誤用。

3. 平衡調整–調整你的捐款策略

做為一個捐款人,除了報稅的季節把捐款收據拿出來算算扣除額之外,你會不會定期留意公益團體做了些什麼呢?如果我們把捐款當作一種社會投資,閱讀公益團體的年報或季刊,或者到上述的網站去找他們公開揭露的方案成果,其實就是檢視公益團體服務績效的重要方式,這也可以幫助你決定明年是不是要繼續支持同樣的公益團體,或者思索一下,還有哪些公益團體或許也值得你青睞?可以成為下一個重點支持的對象?

我們經常聽說某些宗教團體如何地濫用捐款進行開發,或者某些公益團體體如何地背棄非營利的價值,昧著良心投資房地產等等,網路上的鄉民恨不得能夠用一則臉書訊息就能撥亂反正…。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如果我們只是看了一則網路留言,就不假思索的分享出去,或是根本不做功課或查證工作,就一竿子打翻所有的公益團體,其實受傷的不只是那些一直努力服務弱勢的公益團體,更是整個社會對於彼此的信任,其實捐款人是可以更有智慧,也有能力改變這些分配不均,或幾乎是勝者全拿的捐款生態,我們需要更辛苦的作功課,但其實這不就代表了我們為自己的捐款和愛心負起更大的責任嗎?

歲末年終,謹以此文獻給所有默默堅守自己崗位,努力捍衛社會正義與公平的 NPO 夥伴,但願公民社會的到來,和來自社會的涓滴愛心,能讓你們突破傳統媒體和既有社會框架的限制,「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願我們都能經得起檢驗,在最重要的時刻,發光發熱。

 

想做個好捐款人,可以參考哪些資料?

下列是一些公開揭露公益團體的財務及募款計畫的網頁,今年,就讓我們從學習和研究開始,做個進擊的捐款人。

 1.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公益勸募管理系統

(可查詢各年度公益團體提出的勸募計畫內容、募款目標金額、及徵信方式)

在這個網站裡提供了各年度縣市政府核定公益團體所申請的公益勸募字號與方案,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公益團體提供的資料並不齊全,或是宣稱自己將在官網上公告徵信相關資料,但實際上卻遍尋不著芳名錄與成果報告,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這樣的公益團體責信是否過於單薄,如果真的因為人力無法負荷徵信與公告的業務,那這樣的單位又是不是有人力來執行龐大的募款經費呢?

 2. 社團/財團法人資料檢索

(自各地地方法院勾稽公益團體立案字號與相關資料,以及董監事名單)

在這個網站裡,除了可以輸入公益團體名稱的關鍵字「找法人」之外,更可以輸入董監事的名字「找個人」,大家可以試試看輸入最近新聞的熱門人物「魏應充」,找找看頂新和味全集團曾經擔任什麼非營利組織的董事與監事,結果應該會讓大家很驚嚇…XD

 3.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聯盟成員

(截至2014年底,自律聯盟共有204個公益團體成員,網站上可見各公益團體歷年財務報告與工作業務報告)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自律聯盟是目前台灣唯一蒐集公益團體財報與工報,並且公開資訊,提供大眾查詢的平台,但加入聯盟是出於公益團體的意願,不加入也沒有強制的手段,也因此許多知名的公益團體至今仍未加入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也不願意定期揭露相關成果報告,在這個愈來愈講究資訊透明的年代,捐款人是不是也該想一想,公益募款究竟是不是應該也列入被檢驗和公評的範圍,要求更多的公益團體提供更可近、更清楚的資訊呢?

4. 聯合勸募協會「社區夥伴」

(截至2014年底,聯勸的網站上列出了1,128個他們曾贊助的公益團體與過去補助的方案金額與內容)

聯合勸募的審核機制與把關一直深受台灣民眾的信賴,也成為某些企業基金會審核贊助案的標準之一,但是聯合勸募每年都會接受公益團體的提案,卻不見得每年都會針對相同團體核發經費,大家在查詢時也要留意聯合勸募核定贊助的時間,比較能確保該公益團體的方案品質。

 

 


按讚,獲得更多公益好訊息!

作者介紹

Aphrodite

來自南投鄉下的孩子,留美2年,因為無法克服對豬血糕和歌仔戲的思念,還是回到台灣落地生根。30歲之前是社工;30歲之後變成業務OL。左半邊是政治正確魔人,右半邊是網路鄉民,一直在切換不同身份,也一直在求平衡XD

Track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