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享首場小聚,國外銀髮創新案例拔山倒樹而來,那台灣?

0
銀享首場小聚,台灣銀髮創新能量浮出水面啦

「銀享全球」是誰?

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提供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社會新創企業(social start-up)。創立理念來自「活躍老化」和「在地安老」兩個概念,鼓勵並協助台灣銀髮健康照護產業業者提供更好的安老養老服務。

在認識銀享之前,要先認識矽谷的銀髮社會企業「Aging2.0」:Aging2.0希望透過創新和科技,積極提昇長者的「生活品質」,掌握「老化2.0 (Aging 2.0)」世代的需求,迎接未來 7500 萬的退休嬰兒潮族群。Aging 2.0 在世界各地與學術機構和創投合作,希望將更多科研能量導入商業化的服務或產品端,建立銀髮產業生態圈。

史丹佛大學長壽中心即為Aging 2.0的合作夥伴之一,透過舉辦銀髮設計競賽,向全球徵求設計師學子的創新提案,鼓勵更多年輕團隊投入銀髮產業。每年規劃有特定主題,去 (2014) 年的設計主題是「如何擴展失智症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來自臺灣的姚彥慈以設計給失智外婆的餐具為參賽作品,奪下了史丹佛長壽中心首屆的「設計競賽」(Design Challenge)首獎。(延伸閱讀:台灣女孩姚彥慈為失智外婆設計的餐具,美國療養院也買單!

銀享小聚,凝聚台灣遍地開花的長照社群

為了凝聚台灣國內越來越遍地開花的長照社群,銀享接下來將持續每兩個月舉辦一次「銀享小聚」,現場除了有來自銀享創辦人暨執行長蔡昕伶的案例分享,還有每位參加者的自我介紹與小組討論。3/31 晚上在 Garage+ 兩個小時的聚會中,有人是醫師、有人來自公益組織、有人來自銀髮服務產業、有人在學術單位研究老人健康、有人是使用者設計顧問、有人來自政府單位、有人是希望未來可投入銀髮產業的學生……大家熱烈地希望分享自己推展中的銀髮工作或是所知的銀髮創新案例,即使中場休息也沒有人停下討論,主持人昕伶甚至數度必須提醒熱情的大家必須注意時間,因為大家已經討論到忘情啦。

讓長者可以在自家社區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英國最大長者服務機構 Age UK

銀享創辦人暨執行長蔡昕伶首先分享英國最大長者服務機構 Age UK 在地安老的服務案例。英國已經踏入高齡化社會,未來 25 年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還會增加到 50% 以上,除了安養服務之外,住院比例的增加也是英國長照系統的沈重負擔。

Age UK 著重於以社區服務網絡整合醫療照護,由工作人員和長者共同開發照護目標,讓長者可以「在地安老」。目前 Age UK 的募款佔全部收入的27.7%,剩下則仰賴產品服務的營收。在 Age UK 的整合型服務網絡中,工作人員先於社區中篩選出有慢性疾病的居民,偕同醫師、護理師、社工人員一同評估長者的照護需求,之後每三個月進行密集拜訪。

醫療以外的社會服務整合後導入社區後,長者的生活質量大大增加,除了獲得情感陪伴和社交滿足,更能進一步回饋自身專長、實踐自我價值。幸福感的提升,超乎大家想像地大幅減少長者的緊急就醫次數。量化來看「幸福感經營」的效益,每投入 500 英鎊,就可以為英國的照護系統省下 2000 英鎊!

眾人分享:銀髮創新案例與台灣未來可能浮現的長照需求

接著就進入小組討論時間,大家紛紛分享國內外的銀髮服務案例與故事,更從中發想出許多有趣的點子,以下就用條列的方式,和大家精簡分享NPOst編輯在現場的有趣發現:

■ 已經相當有名的荷蘭失智村以廣闊的活動空間提供嚴重失智的長者更大的自由與尊嚴,減少消極的藥物與行動限制。占地4900坪的霍格威失智村依據都會區、藝文區仿造出不同的生活環境,模擬出和外界相同的正常生活環境,但其中的所有超市收銀員、理髮師或餐廳服務生,都是由專業的失智照護人員所扮演,確保老人們的安全與健康都能獲得妥善照顧。但在台灣是否適合如此超大面積的集中式照護基地,以及在嚴重失智之前家庭和社區是否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都是大家希望持續探索的。

■ 長者對「親密關係」的需求:長輩在我們的想像中就是含飴弄孫的慈祥形象,但其實在人類學家林承毅的田野觀察中就曾發現,養老院的老人們其實和我們比起來並沒有比較不八卦,甚至他們也想談戀愛、也希望擁有親密愛人。日本出現的阿伯專屬時尚雜誌《MADURO》,就曾出現過像「教你如何用紳士帽變魔術吸引女生注意」這樣有趣的主題,也開始出現了銀髮客群的A片市場。也許在未來擁有更高資訊掌握力的「新世代長者」,也會對「銀髮交友網站」有所需求喔!

■ 打造適合長者的健身方式:在長者失能和生病之前,是否能夠透過更多的健身來保養身體、預防更甚於治療?然而台灣老人不吝於上醫院和照三餐吃藥,卻忽略了其實還有很多針對長者量身打造的運動方式,是可以讓長者在不會劇烈運動造成傷害的前提下,有效地保養自己的體適能!不但有助於預防跌倒,也培養長者跨出家門的體能與信心。(延伸閱讀:身體的年齡,功能性體適能測量系統知道

■ 提供長輩更友善的智慧型裝置:現在許多長輩已經對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越來越上手了(慈母手中 LINE 啊~),未來十年這樣的使用習慣必也會持續上升。但許多老人家都有老花眼,有沒有可能幫智慧型裝置「戴眼鏡」、以玻璃夾層調整光能顯示,反過來減少長者的眼睛負擔呢?期待未來可以看到類似的發明!

■ 多陪陪家裡的長輩吧:這點看似不起眼似乎也不創新,但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小細節。當我們忘記長者的問題並非是一個獨立族群的問題,一心想著如何用科技來解決長輩們的問題,但很多時候長輩們只是希望能更常見到兒孫、一起吃頓飯、聊聊天。家族大聚會的開始前,若運用「家族聚會體驗設計」的巧思,例如放一些過去的大合照、或是來一些「稱謂小考試」,就可以讓場子熱起來,也讓長輩們享受家人齊聚一堂的幸福。

 

當天大家分享的案例實在太多啦,如果你當天也在現場卻發現NPOst編輯少報導了哪些重要案例,快點留言讓我們一起補充的更完整!

作者介紹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