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資料改善公共健康

包括世界銀行在內,公共健康研究的幾個主要資助機構於今日(2011 年 1 月 10 日)發表了聯合聲明,提倡擴大資料分享有助於促進全球的公共健康。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數十年來公共健康的進步,就是奠基在根據數據資料產生的審慎研究之上,這點可能與其他科學研究有所不同。有個令人稱頌的早期實例,就是流行病學家約翰.斯諾在 1854 年對於倫敦中央地區供水和霍亂之間的關係所進行的研究,他使用開放資料(open data)證實了水質汙染和霍亂有關。看看晚近一點的例子,人類基因圖譜的繪製工作也是因為全球協力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和資料而得以完成。

資料共享在許多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國家都已經越來越普遍。如果資料能對公眾開放、使用免費、取得容易,對於發展會大有助益。世界銀行在去年(2010)四月就將資料庫全面開放。現在許多機構開始固定提供原本密切保護的資料數據,像是家戶調查所得來的資料,也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這些資料極為重要,卻太過稀少。透過資料共享,研究人員可以重複使用相同的資料來發掘新的研究觀點、為開發問題找尋新的解決方案。國際家戶調查網(Inter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Network)報導坦尚尼亞最近加入了資料共享的行列,現在已經建立起檔案資料館,為大眾提供許多家戶調查資料以及最新的人口普查報告。我們要為坦尚尼亞國家統計局的努力成果喝采!

然而,許多公共健康研究者和資料收集人員的行為,依然是像擅長講述公共健康資料發展故事的漢斯.羅斯林教授所說的「資料庫接受障礙」(DbHd, Database Hugging disorder)。根據知名醫學期刊 The Lancet 今天刊出的一篇文章,開放資料的文化目前在公共健康的研究圈裡還沒有被廣為接受。

因此,到目前為止有 17 個公共健康研究的資助機構簽署了提倡資料共享的共同聲明,保證會將其資助的研究計畫所收集的資料以公平公正、合乎道德、且具有效率的方式對大眾公開,對於公共衛生的研究人員和發展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這可望提高研究數據做為二次資料使用的機會,而這樣的結果將會更快速地改善全球的公共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Improving public health with open data—Blog of Worldbank.org [2011-01-10]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