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經可以太空旅行,但輪椅使用者還出不了大臺北。」-立委楊玉欣專訪

 

「很多老人家需要以輪椅的代步的時候,都百般不願意,因為輪椅給別人的形象就是很可憐、很沒有用。但如果這個輪椅的設計可以很時尚、顛覆大家的想像,老人家坐上這個輪椅反而能夠出門有風--『哇你這椅子看起來不錯好漂亮!哪裡買的?』老人家能以這張輪椅為傲,才不會都只想待在家裡、不和外界接觸。」楊玉欣止不住眉飛色舞地談著她對輪椅的創新想像。

輪椅能否也是時尚配件?(照片來源:楊玉欣立委辦公室)

輪椅能否也是時尚配件?(照片來源:楊玉欣立委辦公室)

 

「現在的科技,也足以發展輪椅的健康偵測功能,像是自動減壓和排汗、健康數據管理……。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對障礙者的生活有沒有想像?」

(延伸閱讀:「光在自己身上糾結沒有用,要進入社會才能解決問題。」-立委楊玉欣專訪

「『老』本身就是一個大家無法避免的未來,怎麼老得安穩、健康、有尊嚴,而不只是活著?要先重視社會上已經習慣上被我們邊緣化的『老弱殘兵』們,需要怎麼樣的生活環境?」

 

「出門」這件小事,有多重要?

「你就想像你一整天沒出門、甚至三天五天都沒有出門的感覺是什麼?當你終於走出家門的時候,即使只是隨便去巷口買個東西,都會有種活過來的感覺。但是很多行動不便的身障者或是老人家出門的次數,是以年以月為單位在計算。

公共廁所,不只是身心障礙者出門的心結,也是目前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關心的問題。身心障礙,其實是一種流動的身分。(延伸閱讀:「除了大英雄或可憐蟲,其他真實的身心障礙者在哪裡?」-立委楊玉欣專訪

「老人家膀胱無力,如果廁所難找、或是髒亂不友善,他們都寧可不出門。很多阿公阿嬤都會說:『你們自己出去玩啦!我真的不想出門!』,但其實他們不是真的不要,而是不想造成別人的麻煩。找不到廁所的那感覺是很焦慮的、很狼狽的,這影響到不只是障礙者或是老人家,還有他們的家人。」

 

「國家應該花更多力氣在『健康促進』--我們要促進老人的健康,讓他們到處去玩甚至去發展生涯第二春,而不是坐等他們生病了、臥床了,才用健保或長照來補救。像我自己,現在的骨頭相當於九十歲的年紀。但是『不運動』是我們沒有選擇的選擇,沒有獲得適當的方法和人力來協助我們運動;一旦我們骨折、生病、開始動用醫療資源時,反而是更大的社會成本!」

「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對障礙者的生活有沒有想像?」(Photo Credit:Accessible Travel)(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單車旅遊)

「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對障礙者的生活有沒有想像?」(圖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單車旅遊設備)(Photo Credit:Accessible Travel)

「運動不只是對身體健康好,對於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團體運動可以讓老人家們產生想去『挑戰』的共同目標,這代表他的生命還有動能,而不是什麼都想做了。一個老人家的身心健康,同樣可以讓子女們更無後顧之憂地去工作,國家的生產力也才有品質。

(延伸閱讀:「先天劣勢者,在臺灣社會只能獲得差一等的發展嗎?」-立委楊玉欣專訪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