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輪椅就只能繭居家中嗎?無障礙友善小旅行指南,讓全家出遊不是夢!
在臺灣,因為身心障礙、罕見疾病、高齡失能、意外工殤等原因,需要短期或長期使用輪椅的族群,遠比想像中龐大。然而,無論是自己或親友暫時或長久落入必須使用輔具的情況,一般人對這種行動不變的生活樣貌,想像都還很狹窄──
「坐了輪椅,去哪都不方便,只能待在家了。」
「已經給家人添了很多麻煩,一定要盡量少出門。」
「復康巴士很難排到,無障礙計程車品質不一又不知道怎麼叫,想透氣就在家附近晃晃吧。」
每次要出門,受限於無障礙公共空間不夠完善,政府往往「花了很多錢做出有障礙的無障礙設施」,出了大城市更是寸步難行,總得勞煩家人請假接送。久而久之,為了極力避免成為家庭的包袱,行動不便者逐漸被迫繭居家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日漸與家人疏離。對於「生活」的想像,因此被限縮成「生存」,平日裡除了必要的就醫、上學等目的,其他非必要的休閒娛樂,甚至只是親近大自然的透氣喘息,無論對行動不便者還是其家人來說,都成了一種奢望。
這種「行動不便就得受困家中」的灰濛濛想像,如今出現了另一種機會與可能。由众社會企業、裕隆集團、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下稱「水保局」)在各方資源與眾多社福團體的協力下,取其「就是友善,就是要放鬆」諧音,於近期推出了「9453 友善小旅行」的無障礙農村旅行。
企業進場,解決交通運具障礙
「過往的無障礙旅行,往往是因為家人心疼老人家或孩子長期坐困家中,替他們報名社福團體舉辦的、輪椅族集中一車出遊的遊程。但這概念很像是把行動不便者統統歸成一類,讓他們集體出去『放風』,對於障礙者跟家人之間的相處其實幫助很有限。」裕隆集團公關副理陳蔓嫻說:「行動不便者需要的是與家人拉近距離,家人則需要更理解障礙者的處境、陪伴他們,形成他們情感上的支持後盾。因此,我們的小旅行強調以『家庭』為單位,一起『出去玩』。」
在就醫、上學等事由之外,累積與家人或親友的美好回憶,不再因為行動不方便就只能跟不熟悉的人出去玩,甚至連玩的權利都沒有,這是 9453 友善小旅行的初衷。此外,雙方也能因此創造更多相處的可能與模式,認知到「不是因為有人坐了輪椅,家庭生活就會受限」。
「到大自然散心、全家人出遊,對很多要和行動障礙者相處的家庭來說都是一種互相理解與喘息的機會。然而,郊區或農村大部分缺少無障礙空間,包括廁所、拉門、坡道、運具等,困難重重。」陳蔓嫻說:「因為這樣,裕隆決定與众社企、水保局合作,共同設計出友善遊程。我們鼓勵農村改進無障礙空間,只要他們願意改善,我們就為其規畫遊程,刺激觀光,讓在地產業進一步活化、受惠。」
裕隆自 2013 年起便積極發展臺灣國產的福祉車,期間拜訪了許多服務身障朋友的社福團體,以及向來捍衛障礙者權益不遺餘力的立委楊玉欣等人,直至去年 5 月終於推出第一部國產多功能高頂休旅車 Luxgen V7,不僅能夠利用前方與左右的固定器與單點式安全帶固定輪椅,提高出遊的安全與舒適度,還可以透過車內設計將輪椅往前挪、落定在更接近駕駛座的後方,讓行動不便者能夠更貼近其他家庭成員,而非只能坐在全車最後面,無形中縮短家人間的「心理距離」。
V7 含一臺輪椅最多能容納 6 名家庭成員,原本設定是要給久未與家人出遊的老人家或身障朋友,後來意外發現有許多父母買給行動不便、久病中的孩子,銷路看漲。今年,裕隆更與众社企合作,搭配裕隆本來就遍及全臺的格上租車據點,結合遊程推出 V7 租借服務。
在這之間,除了農村觀光產業與各個需求家庭,另一群最大的受惠者則是帶遊程的司機。
穩定收入與個人品牌經營,司機與農村、家庭皆受惠
「現行無障礙計程車受限於法規,司機往往拿了補助、費力將車子改裝成無障礙計程車,卻找不到需求者。因為受過訓練的司機無法跨平臺、跨車隊的提供服務(例如在不同的 app 上提供服務資訊) ,民眾往往也不懂得使用相關的叫車資源,叫來的司機又每次都不一樣,服務品質浮動。」陳蔓嫻表示:「對司機來說,則是經常遇到客人叫車到臨近約 5-10 分鐘車程的醫院或學校就診、上課。短短的路程賺得很少,協助輪椅上下車的服務卻也都需要做到位,如此一來,趟次多會加重體力負擔,趟次少又會讓收入不穩,整個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很顯然並沒有有效媒合。」
也因此,9453 友善小旅行規畫了農村友善路線,並且鼓勵司機積極做出個人品牌,如此帶一天遊程下來,可以賺 2000 元到 5000 元不等,且因為採預約制,使得做出口碑的司機收入穩定、服務品質也隨之升高。各家庭在與司機彼此熟識後,也更能安心出遊,如此農村、家庭、司機,3 方皆受惠,且其中每個人都是開心、放鬆的,不再有負擔。
9453 友善小旅行的司機因此在整個快樂的計畫中成為「幸福輪轉手」,甚至發展出自己的「帶團特色」,知道哪些路段該注意車行速度、哪些景點可以帶導覽,甚至能串連在地商家,滿足一家大小的賞玩行旅。根據陳蔓嫻所言,有的司機因為服務完善又熱情,年薪甚至能突破百萬。
玻璃娃娃協會理事長程健智,從 2016 年起便申請補助、希望成為無障礙計程車駕駛,後來 V7 出現了,裡面還附上他一直盼著的牽引裝置,並且意外得知原來開無障礙計程車不只可以載行動不便者就醫,還可以「陪玩」,從此開啟了他的遊程之旅。「我在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身上,看到他們的笑容,覺得很感動,也覺得工作變得更有意義。」
這其中的一個意外插曲,是過往擔任幸福輪轉手已經遊刃有餘的程健智,上個月接送客人時意外跌倒,被迫暫時停工並需要使用輪椅。這個機緣瞬間翻轉了服務者與需求者的身分。親身坐在輪椅上、駛上 V7 後座的程健智,因此切身體會到福祉車的舒適度與安全性有多重要,「沒發生在自己身上,真是永遠感覺不出不同。」程健智說。
無障礙友善遊程設計大不易,集眾人之力推動改變
众社企創辦人、前交大教授林崇偉則表示,众社企長期致力於無障礙友善環境的資訊服務,這次跟裕隆與水保局合作,推出全臺第一本《9453 友善旅人誌》。這本精美的紙本創刊號囊括 6 條精心推薦的友善旅程,從新竹的柿染客庄人文、臺中的「果」然好味道、彰化的茉莉花香手作,到臺南的植染老時光狂想曲、花蓮的縱谷輕旅行和臺東的大米小米打獵趣。專刊詳列各旅行的景點、食宿、預算、租車方式、友善空間使用等資訊,主打一臺車、一本書、一家人,完成一個全家出遊的美好心願。「未來希望能每半年發行一期,將四季的遊程一網打盡。」林崇偉說。
黃欣儀是臺灣第一位無障礙輪椅導遊,她對 9453 友善遊程感受特別深刻:「開車真的很累,如果障礙者無法短暫站立、自行上下車,還得由家人抱來抱去,彼此都很不舒服。現在有租車服務,又有堪稱家庭寶典的指引雜誌,可以全家人一起去農村玩,不僅長知識,還能體驗 DIY 行程,真的很開心。」黃欣儀說,6 條路線中她玩過 2 條,還帶其他輪椅朋友一起去,也因此第一次吃到新竹九芎湖的柿餅,很感動。
九芎湖賣柿餅的婆婆補充說,第一次看到輪椅朋友延著山路緩緩出現,那畫面簡直難以想像,讓她幾欲感動落淚。她希望藉著這些友善小旅行,能將更多美景、美食與美好,分享給更多人。
陳蔓嫻進一步解釋:「這些遊程我們其實都測試了無數次。首先要挑選有旅遊能量的路線,再在崇偉老師與水保局的協助下,與在地社區一起改善硬體空間。」水保局自 2 年多前便開始了友善環境的硬體改進工程,一路進展到今年的軟體活化,包括生態、文化、產業、社區、閒置空間再利用、農村再生等,將吃住賞玩買一併納入規畫,甚至將之列入旅遊評鑑,期望為即將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鋪路,「讓開心玩樂的這條路從你出門後就能跟景點串起來,不再因為交通運具及環境使然而斷線。」水保局的莊皓雲科長說。
遊程開發的過程大不易,水保局甚至動員同仁一起坐著輪椅到現場體驗。此外,很多平時就在做無障礙服務的社福團體也加入協助規畫、試玩、給予改善建議。也正因此,乘著聖誕與新年的歡樂氣息,众社企與裕隆集團決定免費邀請這些曾參與改善遊程的社福團體,包括老五老基金會、罕見疾病基金會、心路基金會、臺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黎明機構、一粒麥子、脊髓損傷者協會全國聯合會、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等 8 個團體所服務/引薦的 30 個家庭,啟動「幸福家庭出遊去」計畫,在新年的初始玩遍這 6 條路線。
「整個計畫的學問其實在於資源的動員。無論是裕隆投入的福祉車、水保局與在地社區的活化、众社企林崇偉老師的多方串聯、幸福輪轉手的培訓、社福團體的協力……每個人在其中都付出了一點點,然後一起成就、突破了現狀。」對陳蔓嫻來說,9453 友善小旅行未來還想做得更多,包括幸福輪轉手的整合與培訓平臺、鼓勵企業以待用模式認捐遊程趟次、公部門的法規修改推動等,都是整個友善團隊可以進一步努力串接的。
林崇偉最後為整個計畫下了充滿期待的結語:「沒有市場,一直有車也沒用啊!現在已經有國外的團體對我們的遊程很感興趣,我們也希望藉由遊程設計,進一步把人和產業都拉回農村,並且鼓勵青年迴游,希望以此一點一滴的,為每一個人帶來不同的改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