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bespot:用 App 打擊貪污,你也可以!
Bribespot 是個可以讓人們傳送貪污和賄賂情報的 Android App。人們可將報告上傳到網站,而案例會顯現在應用了 Google 地圖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上。
今年三月,Artas Bartas 和成員分別來自愛沙尼亞、芬蘭和立陶宛的一個團隊,參加了 Garage48 這個規定在 48 小時內擬定開發出 App 的比賽。Bartas 本身就相當熟悉貪污議題,在 Bribespot 之前,他曾為聯合國發展計畫的反貪污專案工作,且不幸地,確實有針對 Bribespot 這種 App 的需求存在。
目前該 App 已被下載了六百次,在網站上,來自世界各地大概有七百個報告已上傳並具現化。
Bribespot 在立陶宛被廣泛採用,服務本身也獲得許多媒體關注。在羅馬尼亞同樣也有許多活躍的使用者,服務也可在部落格和入口網站取得;在羅馬尼亞,許多人經常使用這個 App,Barta 表示,這也代表著貪污問題一直存在。
Bribespot 的成功主要在於其簡單易用性。Barta 表示,App 本身就有意義,且容易說明,可以快速地展現這個 App 的本質、人們應該如何使用它。
與國際透明組織合作
有許多組織聯繫過 Bartas,詢問能否將這項服務結合進他們的工作中。現在,Bribespot 正與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合作開發簡易的 Web 版。
不過,最大的隱憂在於貪污報告中的誹謗和不實陳述。因此,該組織正將發展重心放在使用者資訊的收集上,在接近使用者之餘並證實報告的真實性。
關鍵在於:真實性與準確性
為了幫助證實報告的真實性並加強其準確性,Bribespot 團隊以人工方式來確認所有上傳的報告。首先,報告應該要陳述清楚賄賂的具體實例。再者,編輯會刪去針對特定個人的具體指控和名字。大約有 2% 左右的報告是不宜、必須刪除的。
Bribespot 同樣也監控了個別手機上傳了多少報告。「如果我們看到有不尋常的活動,或是有人執意要嘗試發布很多報告,我們就會停止授權。」Bartas 表示,雖然目前他們還沒有這麼做過。
Bribespot 為避免濫用,也安裝了許多限制:一個人在一天內能透過 App 發布報告的最多次數、使用者必須等四十分鐘才能再發布下一個報告等。而在網站上,任何人都能夠對報告做標記。
行動安全也是問題
Bartas 表示,Bribespot 已在安全問題上思考許多。舉例來說,要是哪天某個政府機關或官員,強迫該服務交出它的資料庫?或是如果系統被駭了?再者,要怎麼確保 Bribespot 使用者不會被追蹤?
App 本身只會擷取手機的唯一識別碼或 IMEI 國際行動設備識別碼。這些資訊只用於辨識是否有人一直用同支手機在上傳報告,在這過程中並不會取得如名字、使用者名稱或電話號碼等其他資訊。
唯一識別碼會在加密的 Bribespot 資料庫中儲存,技術經理 Aleksandr Tkachenko 解釋,他們用了標準雜湊演算法(standard hashing algorithm),為識別碼提供基本的保護,就算有心人士入侵了資料庫,還是無法解讀被保護的識別碼。
但是,這會造成問題,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嚴格執行行動手機註冊規定的國家,唯一識別碼可能真的會跟個人資訊綁在一起。
另一個威脅則是手機的實體接觸,因為手機容易弄丟、被偷。Bribespot 上傳的報告和歷史紀錄則不儲存在 App 裡面。使用 App 不需要密碼或登入資訊,因此,假使有心人士要從手機本身下手的話,從 App 也拿不到你的個人資訊。
基於安全問題的理由,是因為此 App 並非開發給基本功能手機的 SMS 信息傳遞所用。透過 SMS,匿名性就大為降低,也很容易讓行動網絡營運商或他人辨識出報告的傳送者。
上傳之後,接下來呢?
Bartas 表示,Bribespot 通常會被問到,接下來呢?使用者上傳報告後,要是有些事件發生,會希望能被通知。
Bribespot 並不會對上傳報告作出行動,目的並不在看到受控訴的人們被帶上法庭或判決。Bartas 表示,「如果一個國家機關沒有能力處理貪污問題,我並不認為五個技術人員可以取而代之、改正這種數十年來的社會病。」
那麼,Bribespot 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主要有三,讓正在發生的貪污事件具現化、並扮演在技術面的推促者、以及盡可能地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服務的影響力。再者,Bribespot 也希望讓他人容易針對上頭的資訊採取行動,如反貪污組織或調查報導記者。
資料來源:Bribespot: Reporting Corruption Via Mobile App and Map—MobileActiv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