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PTT 的消息引起我的注意?——從數位公民看防疫總覽/2020 NPOst 年會報導
活動:2020 NPOst 年會【最後,都要變成好事 —— 疫情之下,臺灣的公益變遷】
日期:2020 年 10 月 16 日
時間:13:30-21:00
地點:C-LAB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 99 號
合作夥伴:滙豐(台灣)商業銀行、C-LAB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撰文 /簡依倫(NPOst 特約記者)
這次 2020 NPOst 年會邀請到 ―現任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來分享台灣如何透過批踢踢實業坊(PTT)等數位平台,來應對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
論壇一開始,羅一鈞副署長便秀出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裡,繪師所創的疾病擬人圖,精緻的圖像搭配創意十足的文字,讓疾管署粉專至今已累積超過 38 萬粉絲,也顯見政府活用網路媒介,消除原有較高識讀門檻的成效。而隨著資訊取得管道的多元發展,政府在判讀消息內容與來源的敏銳程度也發茁壯。
回到那一夜,失眠的醫生究竟如何發現警訊?
2019 年 12 月 31 日當晚,集結許多防疫醫師的 LINE 群組裡,1 名年輕醫師鄭皓元於凌晨 4 點分享 PTT 網友爆料的文章,內容主要為張貼中國吹哨者李文亮醫師,公布在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出現 7 例疑似 SARS 個案的檢驗報告。
凌晨 5 點,羅副署長將文章訊息與小妹防爆團等臉書社團,和其他中國醫師在同學會與專業社群分享的資訊交叉比對後,確認此資訊的可信度高。凌晨 6 點,便將訊息轉貼自衛生福利部疾管署(CDC)主管群組,上班後緊急召開會議討論, 7 點聯絡中國窗口,中午寄信通知世衛,傍晚召開記者會。雖然中國官方尚未證實,但 CDC 持著緊戒的態度,旋即展開相關應對措施,於是有了超前部署的第一步——「登機檢疫」,防止疫情嚴重擴散的危機。
對於中國「可防可控」的疫情消息,持懷疑態度
去年 11 月在北京爆發的鼠疫問題,當天網路上的消息就已傳遍,且登上香港蘋果日報頭條,但直到當晚才得到北京政府證實,且聲稱鼠疫疫情「可防可控」,始終不闡明科學家和醫生最需知道的資訊關鍵:「病因」和「病情」。在此同時,微博亦傳出許多醫護人員在加密社團群組中表示「上級不讓說」等疑似隱匿疫情的消息,如此引人懷疑的現象,製造民眾更加恐慌。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源頭,仍然眾說紛紜。而疫情最初的吹哨者——李文亮醫師還被找去派出所訓誡,並告知「如果繼續進行違法活動,將受到法律制裁」,儘管後續證實李文亮醫師是對的,民眾也對於政府隱匿疫情的行為感到憤怒,但中國政府仍不見任何,使資訊更加透明的改善措施。
而依照過往經驗與教訓,台灣成為全世界最了解如何判讀中國消息真偽性的國家。
集結數位公民之力 蒐集可靠情報
台灣也曾經有過訊息非公開透明的時候,回顧 2013 年,當時從上海和安徽開始爆發 H7N9 禽流感,江蘇台商回台成為感染首例,4 月 24 日檢驗室已確認為陽性,為避免偽陽性可能,衛福部請檢驗室將病毒序列排列清楚後再安排下午發布記者會公告。
沒想到,早上在 PTT 上就有網友爆料台大醫院疑似有 H7N9 的確診病例,記者尋著爆料資訊向疾管署求證,發言人卻指稱此為未證實的消息,且為避免謠言製造恐慌,可能像爆料者開罰。如是的發言卻在下午 4 時的記者會中翻盤。
這段時間,有些民眾也認為,明明有許多官員或民嘴常上節目發出不一定為事實的言論,政府都沒有特別作為,但卻針對有事實根據的網路匿名爆料者,提出警告或威脅,這樣的作風,也引起民眾和新聞媒體質疑政府隱匿疫情,甚至出現「只許州官造謠,不許百姓作夢」的嘲弄。
此後,立法院便將疾病管制法進行修正,羅副署長也發現,有許多長官對於 PTT 不甚了解,也不清楚為什麼 PTT 會有正確資訊流傳,與此同時,也開始重視社群媒體與論壇的重要性。
除了因傳播速度快,容易被大眾媒體引用與參考,也鑒於性別平權曾在 PTT 上的討論,體會到網路社會亦是代表一部分沉默大眾的心聲,因此,後續的防疫資訊,除了原先的官方管道,社群媒體上的資訊、網路意見領袖醫師們的臉書、PTT 八卦版等,皆成為了每天蒐集疫情情報的重要資訊站。
政府的防疫資訊,有更公開透明了嗎?
問及此問題,台下有觀眾舉手發言,認同這次的防疫,確實有因為每日召開記者會,並願意說明眾人的疑惑等措施,而更令人放心。儘管此些資訊以衛福部的觀點來說,不管民眾是否知曉,大多政策都還是會如實進行,並無太大影響,但根據過往的經驗顯示,對話式的問答是使大多民眾安心的必要作為。
羅副署長憶起 2003 年 SARS 期間,新聞媒體充斥著混亂且悲戚的訊息,直到後期李明亮前署長(當時的防疫指揮官),每日定時上電視向民眾說明政府的政策方向,讓大眾更了解相關消息,頓時讓全國民心穩定,因此,爾後「定期公布訊息」成了政府在宣導疫情政策時重要的策略之一。
總裁出沒、病毒擬人 善用數位媒體加速傳遞
衛福部不僅透過記者會進行雙向的溝通,也透過許多數位媒體等多元工具,促成訊息的有效傳播,如在衛福部的 Facebook 和 line 上,都可以見到可愛的「總裁」身影和 Q 版陳時中部長圖樣,來和民眾進行互動;電視定時播放「防疫大作戰」廣告影片做政策宣導,收視高到吸引網紅醫師們的合作;而為顧及聾啞人士的權利,記者會中也有專業可進行中英文的手語老師進行翻譯,更曾運用記者會,順利化解粉色口罩事件;同時衛福部的免付費 1922 防疫專線,也提供 24 小時國、台、客、英語的服務,最高進線高達 46244 通電話,也多虧有眾多無民英雄―—客服人員們的努力,為防疫資訊網建置更為穩固的根基。
今年 1 月 24 日適逢農曆除夕夜,由於下午 3 點須召開記者會,以致許多工作人員都無法回家吃年夜飯,羅副署長也不例外,隔日,大年初一因人力缺乏,疾管署人員亦被急召回公;同時間還有在機場 24 小時值班待命的檢疫人員;醫院外搭帳篷做入院體溫檢驗的防護人員等,在「超前部署」的完備防守之下,實際上是仰賴無數人員犧牲休息時間、戮力從公的展現。
而口罩配送的政策,亦是當時大家通力合作下的重要成果之一。經由經濟部和食藥署合作將國庫的庫存逾千萬片口罩,向超商鋪貨,曾經一天鋪貨達 8 百萬片,後續才改為分裝和限購,並由唐鳳政委與健保署合作完成了線上口罩實名登錄的系統,以緩解口罩供不應求的狀況。
不過,一開始的口罩收購和限制出口政策,曾引起大批民怨,因為國內外的口罩價差可達 10 至 20 倍,此政令一出,也讓國內口罩公司損失大好商機,然而,因應非常時期,根據台灣的法律基礎,防疫指揮官是可以在公共衛生出現重大危機時,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因此,政府以統一價格進行收購,透過發放津貼、請國軍弟兄幫忙,盡力彌補口罩工廠的損失,也因為台灣對民主教育的深化和監督制度,讓政策得以順利運行。
防疫系統的利弊:自主健康管理通報系統
除了醫護人員,防疫系統的成功還需仰賴許多非醫療的防疫第一線人員,包含空服人員、防疫車隊司機、、清潔人員、協助返家或返回旅館的警察等人的同心協力。
其中備受爭議的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通報系統(隔離者須繳出手機號碼以利追蹤),對於政府而言是較為節省人力的方法,卻使得台灣的數位防疫面臨是否侵犯人權的爭議。
以防疫成果同樣顯著的紐西蘭為例,防疫措施是強制將所有入境者關進 3 間指定防疫旅館,並與 3 家民間警衛公司合作看管,但是在第二波疫情爆發後經檢討發現,看守人與入境者疑有暗通款曲的行為造成防疫疏漏,因此改由國軍防疫守衛,可見就算是如此民主先進的國家,仍會在疫情間做出如此限制人身自由的政策,皆屬不得已的狀況。
而台灣仰賴的這套防疫系統,讓人民可以回家進行自我隔離,儘管因此曾落為歐美國家批評侵犯人權的口舌,然而若不嚴格實行,易淪為紙上談兵的狀況,不過,台灣政府也考量到許多民眾有必須外出的壓力,因而開放讓自費檢驗陰性者可短暫外出一段時間,慢慢在政策的鬆綁上與病毒的習性演變中學習和調整,在避免出現防疫破口的前提下,讓人民可以能夠享有一些自由。
防疫與隱私的權衡
此議題為疾管署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每項政策發布前,都擔憂是否會引起民怨,但若不施行,又可能會造成防疫疏漏,大多政策,便是在這樣的拉扯之中,不斷討論和調整而做的。
防疫的最極端即為沒有人權,如同世界上某些極權國家的作法,但台灣絕對不可能這樣做。如同清明節期間,台灣擔心連假出遊會造成疫情大爆發,政府曾開發出「追蹤接觸者 APP」,想規定全民下載,此一政策在部內討論後,因考量已跨越隱私權的紅線而作罷。
政府也一直小心緊握政策內容和人權保護的界線,其中施行的大原則為「不犧牲國人回國的權利」和「不處罰回國確診病患」。當時,陳時中指揮官收到一名出院確診者病患的來信:「很抱歉給大家帶來困擾,甚至連我的家人都被當成全民公敵,我很後悔生了這個病帶給大眾麻煩,很誠心地在此向各位道歉。」
對此,陳時中部長則回覆:「沒有人想要生病、想被檢疫、隔離;若社會對他們標籤化,說真話,只會變得更困難。唯有選擇說真話,防疫才更有可能,恐慌對立,無助於防疫。」呼籲大眾不要對確診病患進行獵巫,多發揮同理心。
這次台灣的防疫網絡之所以能如此完善,不僅是單靠法律工具,或政府的超前部屬而已,而是靠國民在應對假消息、管制政策時的高素質,和彼此之間願意攜手共同合作。尤其在猖獗的假資訊輿情和疫情突發時,時常無法預知,唯有多方準備,才可能降低風險及減輕災難,數位時代,更須重視消息釐清,並加速傳遞正確訊息的效率,才能避免輿情與疫情的風險無限放大。
「不是說今天我剛好失眠所以才發現(疫情消息),就像如果今天沒有那則在 PTT 的消息先爆出,我們就無法防治了嗎?其實也不是,因為我們白天也會透過很多管道去查證,也有許多熱心的醫生,把他們看到的相關訊息傳給我們。所以,這不是個人孤軍奮戰的成果,是靠大家一起努力的。」
羅副署長最後更感謝身處百工百業的眾人在防疫期間的投入和包容。至今,新防疫政策甫才開始,危機尚未完全解除,仍需所有人的齊心協力,如羅副署長所說:「每個人都犧牲一點點,或許就能成就好事。」當大家都願意退後那麼一點點,為了全民更大更遠的福利而努力時,防疫才可能成功。
延伸閱讀:
疫情下,我們開始獵巫 —— 談假新聞與社群傳染病/2020 NPOst 年會小聚報導
COVID-19 中的數位社會創新運動:防疫科技蓬勃之餘,不忘改善隱私保護/2020 NPOst 年會前導文
責任編輯:樂亞妮
核稿編輯:陳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