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貿易並不是品牌,而是一種看見產品價值的消費選擇/繭裹子的公平貿易故事

 

2011 年,繭裹子在經過半年籌備後,一腳踏進公平貿易市場,創辦人楊士翔、蔡宜穎在 30 歲那一檻,從建築業毅然決然走入跨國貿易,開啟一連串與貿易商、公平貿易組織及工藝品創作者之間的特別連結。2 位創辦人的建築背景,更讓他們能夠跳脫既有的商業框架,從產品設計、消費市場的面向切入,思考公平貿易在臺灣市場價值所在。

繭裹子是臺灣第一個加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WFTO)的會員,希望透過設計、買賣工藝品,和生產者共同創造、賦予每個產品故事,再讓消費者看見產品價值的同時,改善生產者的經濟條件及生活狀況。

產地旅遊:將故事帶給消費者

2011 年初訪印度的經驗,就是 2 位創辦人堅持創辦繭裹子的源頭。

當時 2 人人生地不熟,冒險衝到產品最前線,興沖沖的想將標榜「尊重、友善」等價值的工藝品搬回臺灣,然而,實地探訪後,卻顛覆 2 人的理想認知。在產地,公平貿易強調的 10 個原則中(註),真正獲得落實的寥寥可數,2 人因此下定決心,將公平貿易的價值以及故事帶到顧客面前,並從源頭開始把關。

繭裹子創辦人蔡宜穎(左)、楊士翔(右)。圖/繭裹子 fb

商品的價值和故事從哪裡來?答案是:每年的產地旅遊。創辦人楊士翔表示,透過每一年去拜訪公平貿易的生產者,可以依據每個地區的現有材料去開發產品,放下相機、放下手機,用眼睛看、用手觸摸,也可以跳脫設計的思維模式,真正認識材料的特性。開發新產品時,繭裹子也不希望是由自己指定精確的色號或樣式等,而是保留給生產者最大的空間,創造出有當地想法、有故事性的產品,形塑產品價值。

在不同的國家,國情和溝通方式都不一樣,合作的方式也不同,印度人習慣在商言商,能出多少資金就談多少事。在孟買,第一次造訪與繭裹子合作製造最多衣服的組織時,繭裹子費了千辛萬苦到了位於貧民窟內的組織,卻因為當時規模不夠完整、資金不夠充裕,短短 10 分鐘內便被趕走了。反之,尼泊爾人非常友善,即便少量的產品也願意生產,但這樣的友善卻可能造成存貨太多,銷售不完,或是材料、時間成本過高的窘境。

而現場工作亦有其困難之處,繭裹子能在村落待的時間十分有限,當地的組織卻可能拿出非常多的產品。在這些產品當中,真正符合臺灣市場需求的卻仍是少數,夥伴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據現場線索,挑選出適合臺灣市場的產品。

圖/Igor Ovsyannykov @ Unsplash

公平貿易:也是一般貿易,只是更透明

楊士翔說:「公平貿易其實就是一般的貿易形式,只不過更透明一些,一般消費者進行消費時,可能不會知道這個產品的產地與材料,我們希望繭裹子能透過產品告訴消費者更多的訊息。公平貿易的價值,正是人以及當地的環境。」

繭裹子在販售商品的過程中,不只是和生產者有產品製作上的合作,更有著文化交流

繭裹子的產品大多以手工製作,以尼泊爾的毛衣為例,當地的羊毛線是是手捻線,從羊毛捻成線、染色到編織都是純手工完成,雖然沒有機器能進行精細工作,婦女們透過靈巧雙手以及傳承已久的古老編織技術,僅僅用眼睛觀察,就能以巧手將織品完整呈現。

手工製作除了價格較高之外,也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溝通成本,繭裹子發現,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與生產者的思考方式並不相同,比如有一次設計了一件有 7、8 個釦子的衣服,後來進度不如預期,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以手工開釦洞,一個小時只能完成 2 個,這才發現,這樣的設計並不符合效益,經過溝通磨合,他們也才慢慢找到最適合彼此的工作方式、激發新的想法。

圖/Kris Atomic @ Unsplash

多一種消費選擇:公平貿易是交易方式,而非品牌  

「公平貿易」這個名詞,在消費者眼中既陌生又熟悉。公平貿易大約 2006、2007 年在臺灣開始發跡,以咖啡豆、食品類為大宗。當時,消費者對這種交易方式第一個想法就是:「貴」,而大眾對於公平貿易的概念不夠清楚,也是繭裹子一路走來最大的困擾。楊士翔在分享中提到:「常常有人進到店裡,第一句話就問我們是不是日本的公平貿易公司,或說我們是公平貿易『品牌』,那時我們必須很努力的解釋,公平貿易並不是一間公司,也不是一個品牌,而是一種經過認證的交易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公平貿易的概念還是模糊的,總是以為只有一個公司在做這件事情、能做這件事情。

繭裹子想對消費者說的是,公平貿易是一場運動,任何人都可以做。比如一個設計師,可以在設計產品之前考慮使用公平貿易的原料或與生產者合作。

對於對臺灣公平貿易產品市場較小的現況,繭裹子表示:以現階段來說,也不能說是市場小,市場小端看你想不想做大。」過去在臺灣的侷限是,人人都覺得市場小、利潤低而不做,但如果公平貿易這個概念能夠普及,甚至連到便利商店都可以買得到公平貿易產品,越多人覺得這是有「商機」的事情,就會有越多人願意開發投入公平貿易,整個體系便會越壯大、越健全,消費者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生產宗旨:減少消費,不製造浪費

繭裹子還說,他們習慣讓消費者等待。繭裹子獨特的商業模式,是以「讓消費者減少消費」為宗旨,寧可少賣一件,也不要讓消費者購買一件不需要的物品,甚至還發生在店裡詢問消費者是否真的需要、限制客人購買的情況。  

也因此,秉持減少消費的宗旨,繭裹子不會製作超量的產品,每一個產品的款式雖多,量卻不多,也不會因為哪個產品比較好賣,就不停的生產,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製造過程造成材料浪費,也不讓手工的產品大量生產,造成存貨堆積的狀況。此外,在生產面,繭裹子於實踐公平貿易的道路上,仍有許多需要突破的困難,比如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等等。

繭裹子更希望消費者能夠理解的是產品的客觀條件,包括它從哪裡來、用的是什麼樣的原料等。隨著臺灣社會的消費意識轉變,其實消費者已經擁有充足的資訊,繭裹子認為不太需要去教育消費者有關公平貿易的觀念,如果大家有興趣,自然會在購買過程中,從認識每一個產品的故事開始,對公平貿易的價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註解:

公平貿易 10 項原則包括:

  1. 為貧窮及弱勢生產者提供改善生計的機會(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Producers)
  2. 透明度和問責性(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3. 持久的貿易關係(Fair Trading Practices)
  4. 給予生產者合理價格(Fair Payment)
  5. 禁止使用童工或強迫勞工(Ensuring no Child Labour and Forced Labour)
  6. 承諾反對歧視、促進性別平等、婦女經濟自主及結社自由(Commitment to Non Discrimination, Gender Equity and Women’s Economic Empowerment, and Freedom of Association)
  7. 良好的工作環境(Ensuring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8. 提升生產者能力(Providing Capacity Building)
  9. 推廣公平貿易運動(Promoting Fair Trade)
  10. 尊重環境(Respect for the Environment)

參考資料:公平點WTFO


延伸閱讀:

【活動現場】為理念與環境,找一個永續發展的態度

臺灣公平貿易先行者徐文彥:創意不是社會企業成敗的關鍵,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才是

作者介紹

180 度學生顧問協會

180 度學生顧問協會(180 Degrees Consulting,180DC)為全球最大、專為 NPO 與社會企業服務的顧問組織,全球超過 70 個分會,臺灣分會成立於 2014 年,服務項目包括策略、行銷、籌資三大類,客戶包括陽光基金會、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等;除顧問服務外,180DC 不定期與業界專家合作推辦營運管理課程,並與 NPOst 合作報導國內外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期許為社會公益領域帶來更多啓發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