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特災後一個月:舊香蘭聚落的現場觀察

0

 

編按:

尼伯特重創臺東,至昨日滿週月。而今日(8/8)除了是溫馨的父親節,也是莫拉克(八八風災)滿 7 週年。7 年來,臺東太麻里好不容從莫拉克的一片狼籍中日漸站穩,剛開始有餘力償還農貸,復又在尼伯特中被催殘殆盡。

此次臺東風災,翻攪的是一群原本就面臨土地糾紛與違建屋、人力枯竭、生計極端仰賴農產與周邊零工,同時又地處偏鄉、缺乏社會網絡扶持的貧困聚落,應驗了重大、複合式災難中,受害最深者往往都是原本就極需幫助的弱勢族群。災難未必造就弱勢,弱勢往往只是在災難中更顯其脆弱。

更甚者,莫拉克之後,慈濟基金會以 26 億元在臺南玉井、高雄杉林和屏東高樹興建永久居留屋聚落,多元族群的文化衝擊、毫無信任基礎的各方反彈、持續曇花一現的補助課程,多年來早已爭議不斷(參考:重建六年 杉林大愛村後來怎麼了?)。如今,在災後援助體系疲弱不堪之下,臺東縣政府竟也將巨大的援助能量託付給慈濟,這個「大愛村臺東版」已經開始引起當地居民爭論不休,極待釐清其利弊。

災難的規模與程度被媒體建構,卻也自媒體遺失;災難不只會造就弱勢,還會重創原本的弱勢;災難帶來的也不只是個人財產的損失,還有愈來愈頻繁遭逢天災的臺灣島上,一次次無法回頭又極其珍貴的重建經驗。這些都是 NPOst 極欲關心臺東災後援助的主因。

8 月,適逢莫拉克 7 年之後,請與我們一起睜大眼睛,持續關心臺東,將所有的教訓銘記於心。

13936864_10153817398868061_1648129179_n

尼伯特颱風之後,臺東的災情隨著媒體的報導逐漸減少,受到的關注也逐漸退燒。然而,雖然表面復原的工作完成了一部分,但各種效應至今才浮現出來。這次的重災區──舊香蘭村的災情便是一個典型。

香蘭村位在太麻里鄉的中間地段,人口約近 900 人,戶數約 360 戶。但這個行政範圍內卻有 4 個族群、3 個聚落。這當中整體災情最嚴重的舊香蘭是客庄,人口約占整個行政村的一半。早期這裡是排灣族與阿美族人的部落,但隨著大多數原住民移往新香蘭,這裡的居民改以西部移入的客家人為主,是太麻里最大的客家聚落。

表面可見災情:屋舍與農損

尼伯特颱風的登陸點在太麻里中段,位於南岸的舊香蘭首當其衝,村內 148 戶中有 80 多戶受創,40 多戶房屋不堪居住。舊香蘭的房舍大都為傳統三合院聚落,維持著傳統磚瓦平房的客家建築風貌。這種居住方式相當適合務農為主的村民,然而尼伯特的強大風壓,加上靠山的關係,卻輕易將瓦片和鐵皮吹散。

一位村民提到颱風當天的情況:「颱風剛登陸時,聽到靠海這邊有風聲,原來還沒什麼事,但後來風轉從靠山這邊吹,屋頂開始吹破,水就一直進來。」雨水將屋內的木頭隔板浸溼,破壞內部的裝潢,多數舊香蘭居民就這樣成為災戶,受損最嚴重的住戶甚至整個屋頂都被吹掉,只能退縮在還有屋頂的房間居住。

13956843_10153815213033061_1421896120_n

風災影響的不僅是居住空間,對農業的影響更大。香蘭的農民是以荖葉、釋迦和火龍果等為主要作物,這些作物本身就脆弱,經不起強烈風壓的侵襲。將熟的落果全被吹落在地上,讓農民心疼,但沒法銷售,只能撿起來送人。

災後,隨著新聞媒體的報導,香蘭的災情成為重點災區。各種急難物資與義工紛紛湧入當地,行政院林全院長與臺東縣長黃健庭陸續探視後,地方政治人物與新聞記者不時在當地出現,似乎讓香蘭在這次災情中得到最大的關注。

然而,風災吹出的不僅是眼前的災情,還有東部偏鄉農村長期存在的社會侷限,這些卻很難在鏡頭中呈現出來。

隱蔽的土地權糾紛,嚴重影響救災

在災情之中,最直接要面對的問題是恢復居住品質。在舊香蘭,住戶的土地問題十分複雜。除了因為聚落歷史久遠,占用公有地之外,當年 375 減租,在土地租佃權可以繼承的規定下,普遍存在居民沒有土地權的情況,許多住戶也是在零碎的土地上居住。整個聚落多年來因為土地問題未解決,多年來未重劃過,許多住戶拿不到建照,居住數十年的家卻被政府當成違建。

13936876_10153817399758061_1509881047_n

在臺東,住屋違建的情況普遍存在,長年以來,地方政府也從未積極處理這些問題。然而這次,土地權的問題卻成為妨礙災後救援的主要原因。風災破壞雖大,並未影響房屋的地基。許多住戶表示,期待的無非是盡快修復屋頂,對內部進行修復,趕快恢復原來的生活。然而,由於違建,多數住戶拿不到施工執照,眼前即使只修屋頂,在程序上也面臨困難。

當原本單純的屋頂修繕問題變成更龐大的住宅重劃時,整個事情變得複雜,涉及各方對居住品質與土地開發的期待。尤其,縣府出面表示願意協助同意參與重劃的違建戶取得土地權和建造權,更成為居民參與的理由。

同時,地方政府推動的復原方向卻背道而馳。7 月 18 日,當黃健庭縣長來舊香蘭視察時,表示這些土地需要整併,並希望引進慈濟基金會進入協助,等於宣示地方政府對災後重建的立場傾向於區域重劃。

13956992_10153815266893061_1364611456_n

另一方面,在高潞立委主導下,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提出農村再生計畫針對住家修繕的規訂,給予香蘭全村每戶最高 15 萬的補助方案,可以說是最快速與經濟的救急方式。

只是,慈濟狹帶著雄厚的資源,給予各種優厚保證,實際上卻沿用大愛村模式,只是改為原地重建的重劃重建方案,相當程度影響了居民對居住的期待。有居民便表示,這樣可以讓原來缺乏道路的村內出現整齊的馬路,其實不錯,而重劃重建可能帶來的觀光與商業收益,也可能是一個未來的憧憬。只是,這種由政府統一徵收,交由慈濟規畫,各戶卻只能被動等待分配土地的方式,依然有著許多爭議和不安。居民對於水保局的救急方案接受度如何,也有待觀察。

農損,不只在今年

農業損失是這次災情復原中,另一個重要的課題。香蘭當地的作物主要有釋迦、荖葉和火龍果,這些作物樹株矮小,便成為這次災損中最大的犧牲者。不僅未熟的果實幾乎全被吹掉,樹株也遭連根拔起,無法救活,荖葉則是棚架全倒。對於農民而言,這不僅是今年的收成血本無歸,更是多年的投資付諸流水。當地農戶大都是專職在農業上,仰賴特定高價農作的農民,加上夏季本是當地農業栽培的空窗期,災後樹苗難買,目前陷入無農可做的困境。

13957567_10153815268598061_1854317366_n

今日的農業本身是市場競爭的產業,需要長期的投資和銷售成果來支持。然而 2009 年莫拉克風災,曾經對整個太麻里農業造成慘痛的打擊。歷時 7 年,太麻里農業好不容易開始有收益,可以償還農貸,卻在這次風災後再次付諸流水。即使農民想自力救濟,卻面臨沒有農產可賣的困境,災後補助申請也是杯水車薪。這種連環性的農災打擊,著實教人灰心。

後續影響:人去樓空,重建無期

風災的傷害,大家看到的是許多個人的財產損失。然而,災後一個月,當鎂光燈褪去時,災害的社會問題卻逐漸浮現。

舊香蘭是戰後二次移民構成的聚落,然而在臺灣工業化的過程中,許多居民的後代因為諸多因素,選擇到西部就業定居,只有少數的年輕人返鄉務農。許多家戶只剩下老人家居住,有些甚至成為空房,外籍居民和舊香蘭的連結僅剩家鄉的情感,而房舍則是這些情感最具象的事物。這次風災,許多家戶無力修復,已經處於放置不管的狀態,未來是否造成更多家戶離開,讓村落更加凋零,似乎值得留意。

13942572_10153815212048061_1854969501_n

農業上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這次災損的農作範圍廣大,重建之路卻相當困難。整地每公頃 15-20 萬元,而購買樹苗重新育種也是相當的價格,而且現在市場上無論是整地人力和樹苗,都嚴重不足。如果農民要自行僱用技術工整地,市場價格竟喊到每人每日 5000 元至 6000 元,多數農戶難以負擔。如此一來,一些農民開始出現棄種賣地的聲音。

此外,農業不僅是養活農戶的生計,也是創造機會的產業。各農季產生的僱工,是缺乏大型產業的農村社會中,最主要的短期工作機會。無論是釋迦的採收工還是荖葉的疊葉工,往往是無固定工作者與待業婦女最好的工作機會。當農地不再耕種,作物不再栽培時,等於剝奪了許多人的生計。當這些弱勢者失去工作機會,也意味著更多人必須離開家鄉,更多家庭經濟與社會問題待解決。

舊香蘭的災況,也是整個東部農村的縮影。東部農村聚落歷史只有百年,而且因為國家殖民發展的歷史因素,農地有相當大的比例屬於國有地,這對於農民的誘因就不太大。這幾年,隨著觀光產業的發展,外來買家炒作海岸線的土地,農地賣掉便無法再回去。舊香蘭與其他臺東的農村一樣,都在這樣的脈絡下接受災後復原的考驗。除了物資與災損,如何給予永續發展的協助,恐怕也考驗著眾人的智慧。


文/蔡念儒

臺東人,臺大人類系畢,目前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內服務,並關注臺東境內的公共議題。

延伸閱讀:

臺東風災之後(1):助人的社福機構也需要幫助

臺東風災之後(2):社會安全網外的弱勢之最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