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下流老人》:我們如何一步步成為下流老人?

 

 

本篇摘自《下流老人:即使月薪 5 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一書

如果出版_AA9002下流老人_立體書封

(如果出版,2016.4)

我在(日本)埼玉縣埼玉市,經營以援助生活窮困者為目的的 NPO 法人團體。

NPO 每天都會聽到因貧窮而受苦的高齡者發出哀號,我們雖然會持續協助他們接受必要的服務和社會福利制度,但是,最近「下流老人」的問題已經明顯浮上檯面。

簡單來說,下流老人就是難以過著國家訂定的「最低限度的健康且有文化生活」的高齡者

具體來說,何種生活水準的人會被稱為下流老人呢?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想像,我就來試著陳述符合該指標的實際樣貌。進行大量生活諮詢的同時,我發現下流老人有以下三個特點:

收入極低

首先,下流老人的特徵就是家庭收入非常低,而且那份收入無法維持一般的生活。收入極低這一點,是變成下流老人最大的危險因子。

這裡說的收入極低的狀態,是以「相對貧窮率」為標準。

一般來說,所謂「相對貧窮」,指的是與當事人所屬共同體(國家或地區)的大多數人相比,屬於貧窮狀態;而所謂「相對貧窮率」,指的是收入未達統計上中位數一半的人所占的比例。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資料,日本所有家庭中,約有 16.1%(2012 年)屬於相對貧窮。

「沒有一般家庭該有的東西」的個案不斷增加。無法攝取健康的飲食、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和看護;可能連洗衣機或冷氣機也故障了;或者無法處理牆上的破洞;一個月甚至無法在外用餐一次等,無法享有生活中的必要物品和服務。簡單來說,就是被迫過著低於一般生活水平(健康且有文化)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高齡者家庭的相對貧窮率比一般家庭來得高。根據日本內閣府的「平成 22 年度男女共同參畫白皮書」(2010 年),65 歲以上的相對貧窮率是 22%,而且,只有高齡男性的家庭是 38.3%,只有高齡女性的家庭則高達 52.3%。也就是說,單身高齡者的相對貧窮率非常高,高齡單身女性有超過半數都過著貧窮的生活。

就算使用廣為人知的相對貧窮率這個指標,處於貧窮狀態的高齡家庭還是比一般家庭來得多。多數人所抱持的「高齡者都是有錢人」這個印象,顯然是錯誤的。

沒有足夠的存款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平成 26 年度家計調查報告」(2014 年)/所謂無業高齡夫婦家庭,指的是丈夫 65 歲以上,妻子 60 歲以上,家中只有夫婦且沒有工作的家庭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平成 26 年度家計調查報告」(2014 年)/所謂無業高齡夫婦家庭,指的是丈夫 65 歲以上,妻子 60 歲以上,家中只有夫婦且沒有工作的家庭

第二個指標是下流老人的存款很少,或者完全沒有。

如果像上一點所描述的,收入很少,生活花費就必須仰賴過去的存款。

我們在進行援助時,首先會詢問受諮詢者的存款金額,但是,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存款已經用完了」或者「只剩下 50 萬日圓」(臺幣約 15 萬元)等,情況非常窘迫。

像這種沒有足夠存款的狀態,不僅很可能無法維持健康且有文化的生活,碰到突發事故、疾病,或者是照護等生活上的難題時,生活就會立刻面臨危機。高齡期經常會出現這種預料之外的支出。

比方說,當罹患腦中風這種重大疾病,必須離開家裡,住到需要付費的老人安養院時,應該需要支付保證金和必要的費用吧。就算沒有罹患這類疾病,如果想去旅行或享受嗜好,過著有文化的快樂生活,也需要相當的存款。在我們的社會,想度過理想中的老後生活或「一般的餘生」,絕對需要一筆為數不少的存款。

這是很現實的,老後生活相當金額的錢是必要的。

如果是工作時間較短的年輕人沒有存款,那還能理解,但回答的人也包含 40 歲和 50 歲的人。現實狀況是,很快就要步入高齡期的人並沒有足夠的存款。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府「平成 26 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2014 年)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府「平成 26 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2014 年)

沒有可以依賴的人(社會性孤立)

下流老人的第三個特徵是,遇上難題時沒有可以依賴的人。

請大家試著想像一下理想的高齡生活。可能會認為是在家人的包圍下,和兒子及孫子同住,在日常溝通的同時,也相互支持。就算沒有和兒子或女兒同住,一年之中應該也會有許多交流的機會,互相交換彼此的近況,並且彼此支援、協助。即使沒有這樣的家人,應該也會和鄰居或一起喝茶的夥伴、朋友聊天、交流,度過快樂而充實的時光。

事實上,在下流老人中,很少有高齡者擁有可以這樣輕鬆聊天、討論問題的良好人際關係。許多人都陷入所謂的「人際關係貧窮」,在社會中被孤立。

下流老人經常一個人無所事事,一直待在房間裡看電視,一整天都沒有跟任何人說話。接受諮詢的人當中,就有許多人除了「便當需要加熱嗎?」這種和便利商店店員間的對話,就沒有和別人說話的機會。

這樣的社會性孤立會製造出許多危機。

比方說,很多人因為沒有商量的對象,當生活陷入窮困時無法求助,等問題惡化後才被發現。

就在幾天前,一間堆滿垃圾的空屋中發現一名罹患失智症的高齡女性,現在已受到政府單位相關人員的保護。身邊的人甚至不知道她罹患失智症,不認為這名女性需要協助。

如果沒有可以幫助自己的家人,當身體虛弱時,就必須自己煮飯,或者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大小事務。如果沒有商量的對象,也很容易就會受到轉帳詐騙等犯罪行為的傷害。

此外,如果是有痼疾的高齡者,可能會病倒後沒人發現,因而來不及救治。也有可能在室內跌倒、無法動彈,卻沒人發現,隔幾天被發現時,已經死去。

因為這種社會性孤立所產生的問題,近年來愈來愈多。

以前,如果兩個世代同住,由兒子夫妻倆來照顧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現在,因為核心家庭化(即小家庭),獨居的高齡者不斷增加。

從現在開始,高齡化現象肯定會更加明顯,特別是一人獨居或是只有夫婦的高齡者家庭,增加的速度會非常快。在往後的社會,當生活出現困難或需要幫助時,身邊沒有家人會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府「平成 26 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2014 年)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府「平成 26 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2014 年)

 


NPOst公益交流站4月選書

 

《北歐經驗,台灣轉化:普及照顧與民主審議》
國內托育、長照、就業問題的最佳解決方針

執政者安老托育的社福政策錦囊妙計

本書作者群對於北歐經驗的省思
沉澱為「托育、長照、就業三合一政策」
預設為未來二、三十年間我國育幼養老的棘手問題提供錦囊妙計

-購買4月講座知性票,即可於入場時獲贈一本-

  • ● 編著:劉毓秀
  • ● 出版社:女書出版
  • ● 發行日期:2015年12月25日
  • ● 馬上購買

 


NPOst公益爆米花4月講座

 

  • ● 時間:4月25日(一)19:00-21:00(18:30即可入場)
  • ● 地點:社企聚落(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42號) (捷運東門站4號5號出口步7分鐘)
  • ● 講者:
    劉毓秀|台大外文系教授、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召集人
    吳玉琴|民主進步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
  • ● 主辦單位:NPOst公益交流站
  • ● 協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社企聚落、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 活動報名網址
  • FB粉絲專頁活動頁

公益爆米花34-活動cover03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