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評論/辦活動,但場地不是無障礙環境,還能怎麼辦?
「人類已經可以登上月球,但障礙者卻還無法跨出台北市。」但,即使在四通八達的台北,不利於輪椅行動的崎嶇路段仍多、不具有電梯或斜坡的舊式公寓更多。這個問題,在身為輪椅使用者的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劉于濟,受邀擔任一場活動的講者時發生了。
「人類已經可以登上月球,但障礙者卻還無法跨出台北市。」但,即使在四通八達的台北,不利於輪椅行動的崎嶇路段仍多、不具有電梯或斜坡的舊式公寓更多。這個問題,在身為輪椅使用者的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劉于濟,受邀擔任一場活動的講者時發生了。
如果英國社企對於醫療服務效率做出的改革,都無法讓他們贏得標案,那麼標榜互助合作的組織類型有何前途可言?
男主角出門趕著赴約,卻發現計程車司機只看得懂手語、公車只載輪椅使用者,搭捷運發現只有身障者專用坡道,進餐廳跟女友見到面,菜單上印滿了點字,男主角心中不斷充滿疑惑跟挫折。影片最後提到了「換位思考、切身感受」,身心障礙者每天都在面對挫折與拒絕,隨處可見的騎樓跟門檻就可輕易擋下輪椅使用者。
「雖然社會公益自慧形成一股力量,但論到影響力,仍遠遠不及政治。政治人物的一個簽名,就可以決定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不當政策若推行,可能需要一百個非營利組織加起來的力量,才能彌補它帶來的負面影響。」雖然最後自己協助的師母沒有當選,「我不再認為政治離我很遙遠,相信影響力放在適當的位置便能發揮無限的力量。」
不過,即使我們變得跟別人都一樣了,我們就能獲得青睞了嗎?我們的特別之處是什麼?「接受自己的本相,會讓你過得比較快樂。把缺點變特質吧,因為那一點也無損於你的價值。」
以病人為主體的另一端,是高深莫測的醫學專業,特別是在醫院的場域中,社會工作者要如何為病人服務、才能和醫師或護理師良好的配合?
10/27 的第三場銀髮講座中,NPOst公益交流站邀請到瑪帛科技創辦人顧偉揚,以及另外一位邀請中的神祕講者,一同分享科技如何轉變為有溫度的服務。
10/13 的第二場銀髮講座中,NPOst公益交流站邀請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黃揚名,與觀察台灣養生村的人類學家林承毅,從心理與生理層面,來與我們分享,銀髮族群真正的需求為何,又要如何滿足。
源自於法國微笑醫生協會的「紅鼻子醫生計畫」,是一群經過專業表演和衛教訓練的小丑演員,進入醫院為長期受到病痛限制的孩童表演。讓孩子享受在劇場場合才能欣賞到的喜劇表演,也讓平時沉靜病房中的家長和醫護人員,可以享有片刻輕鬆。
家裡的環境要如何修繕,才能讓行動不便者安心地居住?什麼樣的福利服務進駐,才是適合長者的理想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