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社會創新系列】掌握設計思考五步驟,你也能用創意改善社會
文/劉彥良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今(30)日舉辦「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邀請Social AED團隊介紹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理念,引導參與者藉設計思考的流程步驟,發掘社會問題、研擬可行的創新行動。
「社會設計」究竟是什麼?Social AED發起人林紹偉說明,它其實是一個廣泛的詞,針對各類社會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皆可稱為社會設計的一部份。Social AED則著重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到的17項議題,使社會設計結合SDGs的範圍與指標,得以更具體的引導大眾構思行動方案。
全球社會面臨各類待解難題,當人們能以永續發展為本,發掘、解決社會問題,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而「設計思考」的運作流程,使人們在實踐社會設計路上,有明確的步驟與指引。
設計思考五階段,運用科學解決社會問題
「實踐創新的流程是一種『服務科學』,讓人以科學態度面對社會的需要」林紹偉解釋,無論是商業組織或非營利機構,皆須面對社會福利與永續經營等各項挑戰。透過「服務科學」的設計思考流程,能讓不同領域的組織,以同樣的科學精神面對問題、試驗合適的解決方案。
林紹偉說明,設計思考分別由「五階段」流程,對應兩次發散、兩次收斂的「雙鑽石」思考模型。第一階段需用「同理心」了解服務領域的利害關係人、發掘不同利害關係人可能經歷哪些問題,完成雙鑽石模型第一次的「發散」,第二階段則須「定義問題」,在發掘到的各類問題中,找到最核心、須優先解決的問題,完成雙鑽石模型中的第一次「收斂」。
林紹偉表示,確立要解決的問題後,則進入到第三階段的「創意發想」,透過組織成員腦力激盪,提出各種可能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法。藉由多元想法的碰撞,達成雙鑽石模形的第二次「發散」。再藉第四階段的「原型設計」擇定解決方案做出原型產品,完成雙鑽石模形第二次「收斂」,最後再以第五階段「測試」驗證原型方案成效,檢討測試過程察覺的問題,做為新一階段雙鑽石模型「發散」的起點。
透過設計思考的方法,讓人們在發散、收斂的過程中提出並驗證假說,進而問對問題並找對解方。林紹偉強調,若要讓社會設計得以成功實踐,「找到對的問題」並願意「投入資源、力行改變」,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找對問題」決定社會設計的成敗!
活動現場播放美國創新組織「Embrace Innovations」的創業歷程影片,創辦人Jane Chen觀察印度偏鄉早產兒因缺乏保溫設備而喪命,起初認為問題是保溫箱成本過高,打算開發低成本的保溫箱。但Jane Chen實際走訪印度發覺,當地缺乏電力,即便有保溫箱也無法使用,因而轉向研發不需插電的保溫睡袋,進而拯救無數早產兒的性命。
「Embrace Innovations」影片提示工作坊參與者,想要改善社會,不能只在辦公室思考,而需實際走入現場,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透過「換位思考」,設想使用者面臨到哪些令其沮喪的痛點,並時刻提問「為什麼」,才能從表象的問題挖掘出「洞見」,確立創新行動的方向。
失敗不可怕,勇於行動才能促成改變
從找問題到想解方的過程,潛藏許多失敗的可能性,但林紹偉鼓勵有志創新的參與者們,比起害怕失敗,更需鼓起勇氣在一次次的試錯中修正改進。當測試過程遭遇失敗後,便須重新思考問題或解方。
「『設計』是設計一個解決問題的行動,『思考』是透過身體力行把事情想得更清楚。」林紹偉指出,「設計思考」透過實際行動,嘗試改善現狀,從試錯過程釐清問題癥結,進而提出更切合現狀的解決方案,便是社會設計一步步推動社會改善的路徑。
社會設計不存在「完美」解方!時刻「以人為本」才能不斷進步
「實踐社會設計,要追求的是不斷進步的過程,而非完美的結果」林紹偉提醒,即便提出滿意的行動方案,仍不能鬆懈改善社會的心志。社會、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社會問題亦會隨環境演變,相對應的解方也必須做出修正。
林紹偉解釋,設計思考五階段其實是循環的歷程,在設計思考的循環實踐中,組織需時刻關注利害關係人在社會中的痛點,並謹守「以人為本」的角度,不被KPI、收益等外部因素影響對社會環境的判斷,才能為瞬息萬變的社會,找到持續進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