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勸「身心障礙自立生活 行動加值計畫」,讓身障者以自已的力量走入社會

0

我們時常把關注眼光放在身障者身上,卻沒有注意到背後默默付出辛勞的家長,為了照顧子女而付出很多心力;而兒女的自立,才能讓父母真正的放心。聯合勸募協會長期以來陪伴許多家長團體成長,除了以經費支持以外,也提供各團體專業諮詢。聯勸推出「自立生活」主題多年,更是希望讓身障者走出家門,以自己的力量融入社會生活;家長看到孩子可以自立,也終於放下心中的擔憂。

「一條簡單的路線,心智障礙朋友需要志工輔導一個月,才能獨立行走;一輛普通的機車,身障朋友需要12萬元客製改造,才能安全騎乘。」(取自聯勸自立生活網站

根據聯勸網站資料,2013年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共達112.5萬人,占我國總人口數約4.8%。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台灣高齡化趨勢,身心障礙人口的老化速度與比例更為明顯,當中近4成逾65歲。 聯勸推動身心障礙者的自立生活已近十年,歷年來推出愛心商品活動與輔導計畫、身障員工訓練、身障領袖培育、就業媒合平台等,同時與企業合作以導入資源,提升社福機構的服務效能。聯勸秘書長陳文良指出,能自主的「走出去」,是促進身心障礙者與社會互動的關鍵第一步。

聯勸號召社會大眾協助身障人士,擁有行動自由的基本能力;而適當的輔具可以提供身心障礙者很大的協助。今年聯勸的「行動加值」專案,更提出將投入輔具補助、身心障礙者機車改造、身心障礙者交通守護志工培訓等服務,為身障者的出門在外的行動「加值」。2014年聯勸與台灣23家社福機構合作,包括15家心智障礙機構和8家肢體障礙團體,其中有聽覺、視覺、肢障或罕病等身障類別。

「過去,我們面對身障者的方式,常常都太保護了,久了反而讓身障者失去自主性。」聯勸服務發展與協作部主任李仰欽說,其實要把小孩送到24小時機構,或是訓練小孩單獨出門,家長都會很不忍與擔憂;所以家長也在讓小孩學習自立的過程之中,在掙扎的放手過程之中學習、成長。

李仰欽說,聯勸與許多團體的合作也超過7年以上。聯勸協助的每個專案都會請審查委員現場拜訪(全國共有100多位專業的委員),提供各團體適當的人力與財務規劃,讓許多團體可以更有效率,並且永續經營。但李仰欽仍總是說,「我們從各團體身上學到很多。」她也看到許多家長把愛孩子的心情,透過組織的努力,幫助其他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聯勸希望藉由推廣自立生活,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改變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認知與印象 身心障礙者不應是被動、接受服務、無自我選擇能力、無法社會參與的個體;反之,應該是可為具有障礙經驗專家,有權自我選擇、控制,並全面參與社會的公民。

● 提供多元社會福利服務 免於被迫依賴家人、機構,而能主導自己生活,不管在就學或就業,發揮個人價值。

● 喚醒身心障礙者自我權益覺醒 社會融合前提乃去除以非障礙者為主體建構的社會環境阻礙。身心障礙者更需要形成自助、支持、倡導,能自我決定與控制。

聯勸呼籲社會大眾,只要每月定期700元或單筆3,000元的善心捐款,就可讓身心障礙朋友有勇氣、有能力打開家門,順利上路,或為就學、就醫、就業等生活所需,逐步邁向自立幸福之道。(捐款方式參考這裡。)

李仰欽說,透過「放心放手」的精緻策略,藉由專業者或社工帶著身障孩子一遍又一遍的演練,短則一周、長則一個月,訓練孩子自己出門。聯勸臉書也提到,「社工們要先去每個捷運站、公車站拍攝圖卡,做成一份份的教學手冊,並用紙箱製作成悠遊卡儲值機模擬實際狀況,帶著學員一遍遍的模擬練習。」

P1010338

左一為聯勸服務發展與協作部主任李仰欽。

社會提供友善的環境,讓身障者走入社會,這是需要努力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透過公共空間的開放,讓更多人習慣各式各樣的特殊朋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例如,當喜憨兒練習向我們銷售餅乾,或是心智障礙者或身障者搭捷運等;藉由社會與他們的溫馨互動,也可能相互撞擊出更多正面能量(12)。

——–

過去,也有不少知名藝人支持代言聯勸的「自立生活」活動,這裡有一些活動照片。

04_ Selina鼓勵企業多雇用身心障礙者,對於企業文化的發展會有良善的影響。

Selina連續兩年代言聯勸的「自立生活計畫」。圖為Selina鼓勵企業多雇用身心障礙者,對於企業文化的發展會有良善的影響。(照片由聯勸提供)

聯勸曾雅妮_2011自立生活1

2011年「自立生活 YES! We Can!」由曾雅妮擔任活動代言人。(照片由聯勸提供)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