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高的糧價,吃不飽的明天:糧食安全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 

圖/7歲的艾芙琳和家人常常不知道下一餐在哪,只能靠鄰居偶爾分些食物,勉強過活(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編按:本文內容整理自世界展望會發佈《糧價衝擊:新冠肺炎如何導致兒童營養不良與如何預防局勢惡化》報告(Price Shocks  How COVID-19 triggering a pandemic of child malnutrition and what is needed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整理/黎育如

「每天因飢餓死亡的人數已超越每日COVID-19死亡案例」糧價衝擊報告指出了血淋淋的事實。疫情之外,還有糧食問題引發的死亡瓶頸,正等待世界回應。

台灣近日對物價上漲特別有感,多家知名餐飲漲價,這波疫情趨緩之後的漲價潮,引起大眾關注。觀看台灣消費者物價基本分類指數,在食物類的年增率從上半年平均1.09%,到11月最新的指數已達4.68%,漲幅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民眾紛紛叫苦連天。足以見得,「吃」確實緊緊牽動人們的生活。

然而,放眼國際,全球糧食價格早已從2020年開始就不平靜。回顧疫情壟罩的過往兩年,全球糧食價格在2020年5月達到十年來新高,不分貧富,幾乎各個國家都面臨糧食飆漲的情況。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糧食價格指數,2021年六月的糧食價格比2020六月高了40%。

糧食價格危及兒童營養

圖/世界展望會在糧荒地區設立營養中心,工作人員用尺量測兒童的手臂圍,來了解他們的營養狀況(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糧食價格大幅波動,首當其衝的就是低收入糧食短缺的國家(low-income food- deficit countries, LIFDCs)。相比於一般家戶,貧窮國家的家戶食物平均支出比例相對較高,根據統計貧窮家庭必須將全家總收入超過四分之一投入食物採買,但非貧窮家庭只需要將全家總收入14%投入食材。

在聯合國農糧署的計畫中,45個需要糧食援助的國家裡,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區域就佔了34個。該區域多個國家在疫情期間面臨糧食價格飆漲,上升幅度最高的是新鮮食材,例如蔬果和肉類,這類型較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在這些地區嚴重短缺。此外,營養短缺會影響兒童的發育,已有研究指出,2020年在中非與西非 19 國約有1,54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發育不良,比疫情前預測高出 20%

糧食價格不穩定,對難民兒童更是雪上加霜,疫情已造成難民營市集的食材短缺,非洲撒哈拉以南多個國家的難民糧食配給都被減量。而比任何地區都還需要營養服務的戰亂國家,如敘利亞和葉門,營養服務在疫情期間大幅下滑,代表有更多兒童無法及早治療發育狀況。

疫情導致糧食供應鏈失靈

在疫情還未席捲全球之前,糧食危機就已經是一個棘手的議題,2019年平均大概十人之中有一人處在糧食安全的危險層級。因此解決糧食問題帶來的飢餓,也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二項「消除飢餓」的重要願景之一。

但疫情對糧食的影響,遠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從糧食供應鏈的上游──生產端,就掀起了一波難以修復的動盪。

Joshua Hoehne@ unsplash

對於許多國家來說,農業是立國之本,提供穩定的糧食來源之外,還提供了工作機會與外銷收入。COVID-19疫情導致種子、肥料、飼料等原物料供應受限,使大量農民播種作業遭延遲。以印度為例,全國封城期間正是農作物的收割期,但收割人力不足導致糧食被浪費。除了農作物的播種、收成工作,許多畜牧業以及農作物加工業,同樣需要大量人力,但短缺的人力也只能迫使農民銷毀大量的新鮮蔬果與乳製品。

在另一端的非洲大陸土地,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少 60%的人口依賴農業維生,並供應家用糧食,但因應疫情的行動限制與邊境控管,當地的農業與放牧資源受干擾,無法如期耕種與放牧,進出市集的時間也受影響,使全洲區貧窮人口的糧食保障受到威脅。

農業生產、加工與運輸成本大幅提升,反而使糧食價格高漲,同時生產者的收益因此下滑,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的貧窮人口,都面臨了更大的糧食危機。

疫情導致失業 吃不飽成了常態

綜合生產端的情況,可見疫情造成的人力短缺,讓糧食生產演變成連鎖的骨牌效應。生產端的人力空缺,意味著許多人步入了失業的困境。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是全球最大的農業產品與漁獲出口洲區,糧食體系佔了全洲區10%至15%就業機會,為貧困家庭提供了特別重要的工作機會。然而,各項防疫的防堵措施,減少了地方的就業機會,使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人口更難取得營養食材。

sille23@ pixabay

回顧疫情嚴峻期間,亞洲各國同樣落入了失業的惡性循環,像世界展望會在亞洲九國訪問超過14,000戶家庭,當時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在2020年三月開始就喪失收入,大約四分之一的受訪家庭沒有任何食物庫存,在收入削減的情形下,大部分家庭也僅能選擇便宜、不營養的食物,甚至是直接少吃一餐。

如果疫情沒有發生,全球在2020年原本應該能創造出大約3,000萬個新就業機會,但全球在2020年喪失了1.14億個就業機會。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於今年(2021)今年六月發布報告,今年全球失業人口仍將高達2億2000萬人,預估要到2023年才能平復就業市場。

失業與經濟衰退使得全球貧窮人口持續上升,數千萬人已落出全球中產階級 (每日收入$10-$20 美元),現在成為新的「低收入」(每日收入$2-$10美元)或「貧窮」(每日收入低於 $2美元)人口。人們失業的同時,又必須面對糧食價格飆漲,全球消除飢餓、讓人類達到營養標準的願景看似遙遙無期。

疫情、戰亂、氣候變遷:交互影響糧食體系的魔咒三部曲

在脆弱國家,糧食體系甚至還受戰亂與氣候變遷所牽動。不只疫情限制人民與物品的流動,戰亂導致市集與道路受損、糧食被銷毀使糧食價格波動變大。正所謂「飢餓是動亂的燃料」,民間動亂也隨之發生,歷史就有前車之鑑。2010年突尼西亞的民間動亂,進而引發遍地開花的阿拉伯之春,其中,糧食價格就是觸發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來,氣候變遷下現形的糧食議題也一一浮現。由於氣溫和降雨的異常,2020年非洲國家在面對疫情的同時,還有氣候變遷下加劇的蝗災需要處理,蝗災的席捲對非洲糧食供應系統無疑是雪上加霜。

Nicolas Lindsay@ unsplash

在眾多影響因素之下,飢餓造成人民流離失所,隨著人口大量移動、人口膨脹,糧食需求暴增,供應卻無法同步,導致價格提升,流離失所人口和當地原本居民皆成為受害者,糧食體系落入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糧食安全創造兒童營養、性別平權、經濟穩定的明天

面對全球惡化的糧食體系問題,各個國際組織除了在前線救急以外,也呼籲各國政府要有應對作為。像關注兒童權益的世界展望會,提出建議應強化國家等級的兒童社會保護體系,明確建立問責機制,保障兒童有獲得足夠糧食與營養,同時應加強國家醫療體系,投資在改善營養不良的計畫上。

在生產端上,若能從源頭開始強化糧食系統,並藉此改變人民的營養狀況,則能挹注地方永續發展的未來。「營養敏感性農業」是世界展望會為解決糧食體系不穩的方法之一,透過澳洲政府的資助,在蒲隆地穆因加省 (Muyinga)執行方案。原先當地十個兒童,就有六個因為營養不足而發育遲緩。

Markus Spiske@ unsplash

服務方案為當地農民提供技術支援以及市場連結,當種子原料更容易取得、增加家戶設置菜園的比例,就能減少支出又能提升飲食多元性。像是選擇種植高鐵含量豆類等作物,同時提供孩童維生素A補給,改善糧食保障也提升了兒童營養。

在「營養敏感性農業」的服務經驗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糧食安全與女性賦權也息息相關。女性若有能力賺取收入,多參與農務和家庭決策,小孩發育遲緩或發育不良的機率就越低。

世界展望會在孟加拉最低度開發地區之一賈馬勒布爾 (Jamalpur)執行方案的方式,就是為女性降低進入市場的門檻,並找尋提升收入的機會。透過投入特定作物,種植成本較低、可在離家較近的地方種植,女性也較方便參與,兼顧務農與養育孩子。此方案提升了當地居民收入,同時改善了健康。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願景之下,重建與改善糧食體系成了刻不容緩的議題,除了能替兒童營養和發育的問題尋找解方,更能進一步連結到市場經濟的改變,以及促成性別平權的人權發展。

延伸閱讀:當「有東西可以吃」成了孩子的聖誕節願望──肯亞婦女的苦與樂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