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變革新契機──跨域協作的數位社會創新時代來臨!

Ross Findon@ unsplash

文/陳文良(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祕書長)

編按:2021年,是風雨飄搖的一年。非營利組織在上半年歷經了疫情警戒,到了下半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非營利組織深陷在捐款人個資外洩的風暴之中,尚未走出。在這充滿動盪的一年之中,卻也是讓我們看見變革的時機點──不論是在疫情中膠著的前線服務、募集資源,還是在資安危機中顯見資訊落差的困境,都讓非營利組織再次叩問數位治理以及創新協作之於公益的意義為何?

 

為了讓這個巨大的叩問能轉換成轉型的動力,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在明怡基金會的支持下,在2021年底規劃進行「台灣非營利組織創新生態調查」,期待透過調查更加了解非營利組織的創新生態,在未來持續為公益界點起指路的光。

 

NPOst特別邀請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秘書長陳文良為此議題撰文,替非營利組織開啟想像,讓數位與創新的基因能慢慢植入組織之中,繼續伴隨我們走過一路的風雨。

過去的18個月,全世界彷彿經歷了一場劃時代的社會實驗,單一變項全面檢驗了全球各國的各項生存發展指標。而各國的受影響程度,以及政府、商業與社會公益領域的協作互動情形就成為是否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

根據英國Legatum Institute 2010年以來的調查,台灣2010年以來在«全球繁榮發展指數»中排名始終維持在19-22名之間,可以稱得上是穩定向前。Legatum Institute 的調查分成三大面向:多元包容的社會(inclusive society) 、自由開放的經濟(Open Economies)以及充滿活力的人民(Empowered People)。

Supasit Chantranon@ unsplash

但是,在多元包容的社會面向,相較於言論自由、醫療品質、治安與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優越表現,我們的社會資本方面表現平平,相較於其他面向的發展,似乎還有許多應該邁開腳步向前奔跑之處。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台灣人一直以慈善捐款熱心支持社會福利與公益領域的發展,這些領域的創辦人和負責人的奉獻與用心,帶領台灣的公益領域從熱血走向專業,也在他們的合作倡議之下,許多基本需求與少數權益受到了國家法律的保障。

走入21世紀,剛從威權時代進入民主化國家的台灣,在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新全球化時代影響中首度體驗政黨輪替,如今政黨輪替成為日常,公益領域的創辦人們陸續退休,接班人多半是專業背景的資深合作夥伴,在各項主張逐漸由政府政策所支持後,大量的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福利補助、企業合作贊助、大型基金會補助….等等資源成為公益領域在募款之外,實際收入的主要來源,或者簡而言之,如果問公益領域的從業人員都在做什麼?「寫計畫」、「趕計畫」、「核銷計劃」應該是經常會得到的答案。

然而,許多熱衷支持公益的人士,也經常會問資深從業人員:「可否給我5-10個你覺得值得支持的機構名稱?」「給我5個值得長期投資的單位?」「有什麼你覺得應該做而目前還沒有人做的事情?」,而最近,我開始聽到這樣的詢問「哪些機構的團隊讓你最印象深刻?最具有創新能力?」

Ameen Fahmy@ unsplash

究其原因,創辦人時代,個人的光環往往耀眼到幾乎遮蔽了機構招牌,專業化時代則因為政府補助不能斷炊使得團隊不免官僚化,創意萎縮難免,創新則因為政府補助太高、自主財源有限,力有未殆。

面對這個繁榮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我們當然希望能夠盡快在各種機會中尋找最快速成長的路徑,被稱為「數位原生代」開始創立公益組織後,運作的方式與各種多元創新的表現,應該要被長期投資,成為未來台灣進入「數位治理」時代時,堅不可破的磐石。

最近一期的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2021 Fall)也以開放社會創新(Open Social Innovation)為封面題目,兩位共同作者甚至直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所揭露的各項事實與需求,指出了一項殘酷的事實,過去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拘泥於政府、企業、慈善、社會企業、公益團體等傳統的社會分工,其結果是導致高社會成本與協作困難,疫情使我們看見社會創新的新定義,透過資訊科技與物聯網的創新,跨部門協作才能帶來更為普惠的社會變革。」無獨有偶的是2020年NPOst年會邀請的主題演講人,被稱為英國社會創新之父的Geoff Mulgan也透過他所推動成立的NESTA提出了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倡議,簡而言之,Geoff認為資訊科技的普及下,自由開放環境中的公民社會,其充滿活力的公民所能集結的資源與智慧是能夠翻轉未來機會。他甚至也在歐盟的支持下透過科技協作的方式完成了«歐盟數位社會創新指數»(European Digital Social Innovation Index),作為歐盟會員國之間,推動發展有利於數位社會創新環境的各項參考指標。

Lukas Blazek@ unsplash

上述的各項研究與指標,彈指間就能下載參考全文,而要深入了解台灣的公益生態面貌,就成了一項需要長期持續耕耘的任務,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在明怡基金會的支持下,進行這項調查,希望能夠累積成為重要的資訊,成為我們群眾智造(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依據。

在此同時,去年全球疫情的發展帶來的全球數位轉型風潮,使得我天真地以為台灣的「公益領域數位轉型」也會隨之而來,然而,一直到今年五月中旬台灣疫情一度告急的時候,真實體驗才真正考驗了我們的準備程度,令人捏冷汗的許多面向,相信大家都仍默存在心,反覆思索,而七月底開始維運台灣公益資訊中心的網軟公司遭到駭客入侵的資訊安全事件,則是讓台灣公益團體的負責人們輾轉難眠的惡夢,而這也該是我們要開始認識公益團體的「數位轉型」應該是「公益團體面對數位時代的變革與轉型」,這也是NPOst公益交流站繼「資訊安全專區」方便受影響的捐款人與公益團體得知相關訊息之外,「數位時代的變革」相關訊息將是未來在報導與各項活動的主要方向。

台灣非營利組織創新生態調查問卷(已截止)

問卷網址:https://bit.ly/3mlS5ys

本次調查對象 :

  • 非營利組織工作者

  • 工作內容與決策服務、提供服務有關(包含:領導人、主管、社工)

  • 所屬組織主要提供「人的服務」

問卷說明 :

  • 匿名調查,請您放心填答

  • 總題數33題,填答時間約為20分鐘

  • 我們會提供100元的電子禮券感謝您寶貴時間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