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詐騙!捐款人可以怎麼做?
八月初,不少公益團體的捐款人都接到詐騙電話,且詐騙事件不僅發生在特定的公益機構。隨著舉報事件逐漸累積,公益界發現事有蹊蹺,代表有心人刻意竊取捐款人的資料庫,有規模性地進行詐騙。
一般而言,駭客竊取捐款人資料的方式相當多元,網路釣魚、駭入特定機構資料庫,掌握被害人姓名、電話、捐款金額等資料。
甚者,承接各家公益團體捐款系統維護的資訊公司,也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八月這波詐騙事件,受害的公益團體捐款人,正是來自於同一家系統公司的資料庫。
網軟公司原本是喜馬拉雅基金會成立的資訊公司,為近200家公益團體維護製作網頁和捐款系統,同時維護「台灣公益資訊中心」。這次遭到駭客入侵,從七月底開始,至今有30家公益組織的捐款人接到詐騙電話,刑事警察局和調查局已經介入調查。
為了阻止詐騙持續擴大,也已透過衛福部社家署依據名單,轉知各縣市轄內機構,儘快通知受駭機構知會捐款人預防詐騙。
捐款人的支持與信任,是公益團體持續提供服務、進行倡議的重要動能,然而詐騙事件卻可能讓捐款人的信心跌落谷底,進而影響公益團體的運作。
現今NPO的資訊服務整合多委託第三方協作,捐款人也應意識到個人資料去向的相關風險,遭遇詐騙事件時也能更從容應對。
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事件,NPOst在此提供給捐款人簡易指引,避免受騙上當。
Step.1 摸清常見詐騙手法,先發制人!
注意來電顯示,開頭帶「+」、「+2」、「+886」,通常來電人會假扮公益組織、銀行,打電話給捐款人的說法:
「工作人員操作錯誤,導致網路匯款變成分期付款或定期扣款」
「捐款金額扣款錯誤,請到ATM親自操作改回」
「系統有誤,捐款手續不全,要求至ATM操作」
「匯款有異狀,提供個人信用卡資料」
Step.2 冷靜,三不一馬上!
不碰ATM
不說信用卡資料
不回撥陌生電話
馬上通報165反詐騙諮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