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永續】海洋也能自救? 放眼藍碳市場 看見永續未來
編譯/黃瑋絜
藍碳 不可小覷的固碳大將
紅樹林、沼澤濕地、海草地等沿海生態系統在環境保護的任務中擔任重要角色,除了能夠防止海平面上升、避免海岸線侵蝕及調節沿海海水水質外,近年來許多生態研究發現,這些沿海生態系能夠透過光合作用或鈣化作用,減少大氣及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並將碳固存在體內,因此被稱為「藍碳 ( Blue Carbon )」。
提到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生物時,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是陸上綠色植物,但其實地球上的「固碳大將」另有其人——紅樹林、沼澤濕地、海草地等生態系統占地僅有陸地森林覆蓋面積的 2-6%,固碳的效率卻比一般綠植來得高。據估計,每公頃的紅樹林生態系能夠儲存 1,030 公噸的二氧化碳,一公頃的沼澤也能儲存高達 920 公噸的二氧化碳,固碳效果驚人。
相反地,如果這些「藍碳」退化或受到破壞,原本儲存在生態系之中的碳就會轉變為二氧化碳重回大氣中,對地球的氣候帶來負面影響。不幸的是,過去幾年間,紅樹林地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是熱帶雨林的 5-10 倍,而這些消失的紅樹林地,大多被開發成為沿海養殖區,或是轉為農業用地。
蓄勢待發的藍碳經濟
從上段的介紹中可以知道,保護藍碳生態系、減緩對沿海環境的破壞,是延緩地球氣候變遷、促進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一直是難解的問題,若一味地禁止沿海地區的開發,反而侵害當地居民的經濟和工作權利。
近幾年,為了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許多國家發展出「碳權交易」模式:政府根據一企業過去的平均排放量,或是同產業的平均排放量作為標準,訂定企業當年度的「碳排放上限」,若該企業的碳排放量超過管制單位核定的值,就必須另外購入「碳權」,也就是藉由提高碳排放成本,降低企業的碳排放量。
隨著藍碳的重要性逐漸被注意到,藍碳應納入碳權交易體系的聲音也出現了,然而,藍碳仍是一個較新穎的概念,而目前測量和監測儲碳量進而進行碳權交易的模式主要針對陸地生態系統,並未將沿海、海洋或濕地生態系中儲存的碳納入考量。因此,許多官方、民間單位正努力倡議,希望能將藍碳納入監管機制,並以更完善的模式來核算、交易藍色碳信用額度。
碳權交易制度 保護肯亞東海岸紅樹林
在所有種類的藍碳生態系中,紅樹林是目前發展最迅速的「藍碳商品」,根據相關研究估計,全球大約有 20% 的紅樹林地,只要以每噸碳排放量 5 美元或者更實惠的價格進行碳權交易,就可以得到完善的保護。事實上,目前已有許多官方或民間組織,於世界各地監測、發展紅樹林碳權交易制度。
位於肯亞東海岸的加齊村 ( Gazi ) 內擁有相當豐富的紅樹林資源,包含 9 種紅樹林種、超過 180 種魚類以及難以計數的鳥類。不過,由於近年魚類資源逐漸減少,至少 80% 的加齊村民生計受到威脅,他們只能砍伐、販賣紅樹林木,或者盜獵當地的動物維生,導致沿海生態環境遭大幅破壞。
為了在保護紅樹林地的同時,改善沿海居民的生活,當地社區與肯亞海洋及漁業研究所、蘇格蘭慈善機構 Plan Vivo 基金會合作,發展「Mikoko Pamoja 計畫」,出售碳額度予需要的企業後,將獲得的資金用於改善居民經濟,相關措施包含:在社區內種植木麻黃林作為替代木材、教導村民保護紅樹林及碳權交易之概念,以及於合適地點栽種、復育紅樹林。
作為世界第一個紅樹林碳權交易計畫,Mikoko Pamoja 每年幫助加齊村民「賣」出 3300 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權,獲取的資金不僅幫助當地居民改善生活,當地漁民也注意到,自從村民停止砍伐紅樹林,魚類的數量增加了,紅樹林以外的森林地也因為人為干擾減少而變得更加欣欣向榮。
以藍碳救藍碳 海洋永續的未來之光
雖然目前發展的藍碳經濟模式以保護紅樹林為主,但有些人認為,占地更大、數量眾多的海草、海藻或濕地同樣具有減碳潛力。維吉尼亞計畫 ( Virginia project ) 作為海草復育的先鋒,率先嘗試量化海草所吸收的碳,在美國海岸進行監測工作,了解海草對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儲存、排放情形。2020 年發表的相關研究便指出,若出售美國南灣 ( South Bay ) 海草地的碳排放額度,則可為當地海草復育計畫挹注至少 10% 的資金。
不過,維吉尼亞計畫的負責人說,南灣的海草地並未因氣候變化或污染而退化,因此復育起來較為容易,然而,很多類似的海草復育計畫都因為無法克服環境因素而失敗了。也就是說,維吉尼亞計畫在南灣的試驗雖可當作海草復育的先例,但執行其他計畫時,可能需要付出比南灣復育行動更高昂的成本。出於這個原因,有些專家認為,在規劃海草地納入碳交易制度時,「保護」可能是比復育更好的發展目標。
除了海草地之外,沼澤、海藻、海底的沉積物也都是藍碳經濟發展的熱門選項,不過他們各自有需克服的難題,例如,沼澤地的甲烷排放量會因為時間和地點有很大差異,而且進行監測工作時須穿越大片泥濘,執行難度高;而海藻及海底的沉積物則尚未找到合適、合理的碳排放計算方式,所以目前無法納入碳權交易項目中。
縱使現在藍碳經濟的發展未臻成熟,但許多企業、NGO 看中其發展性,目前正積極投入相關工作,航運和旅遊業公司也熱衷於將資金投入與他們營運有關的景觀保護中,同時以金錢「抵銷」他們超額的碳排放量。
「目前的市場雖小,但呈指數增長」,海洋生態學家 Oscar Serrano 同意藍碳經濟具有無限潛力,國家地理常駐探險家 Enric Sala 則認為,「海洋一直以來被視為氣候變遷的受害者,但其實它也是解決問題重要的一部分」,顯示若想實踐環境永續發展,「以藍碳救藍碳」是極具潛力且值得我們溫柔、踏實前進的一條大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