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教育創新:葉丙成走過的創業路 PaGamO讓改變繼續發生

「教育能帶來改變」的命題長久以來不斷被重複辯證,不同世代都有不同的議題,而創新思維的火花,也在辯證的過程中不斷迸發。PaGamO的創辦人葉丙成,不但看見了火花,更讓它持續燃燒,照亮台灣的教育。

「大學教育很難真正鬆動人的思維」這是在臺灣大學擔任教授的葉丙成,教學多年下來最深的感觸。他認為人的思維會從小就慢慢定型,因此中小學的教育更不能隨意忽視。

葉丙成耕耘在大學教育圈許久,原本對中小學教育不抱太大的希望,直到某一次演講翻轉教育,親眼目睹現場有兩千多位老師參與,他感受到社會想要前進的動力,這也在他心上留下了希望之光的想像。

在問題中看見創新

六年前,台灣通過實驗教育三法,葉丙成創辦了無界塾,開始了實驗教育機構的創新旅程。

葉丙成投入在教育創新的過程中,也察覺到全世界的教育都面臨同一個挑戰──現在的孩子是「數位原民」,學習興趣與專注力皆不高,閱讀能力也較為薄弱。

許多家長習慣把孩子學習成效不好的問題,一併歸咎在教改。但葉丙成卻不麼認為,他認知到數位時代的孩子跟以前不一樣,看準教育科技會是未來的關鍵。

葉丙成記得某一次去花蓮部落的小學,當時他觀察到部落孩子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相對弱勢,多把時間花在網咖的遊戲上。「如果這麼喜歡玩遊戲的話,遊戲的方式是不是也能帶來學習動機?」他的想法,正好促成了PaGamO的誕生。

走出自己的道路

「遊戲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社交」葉丙成說過往的教育遊戲是單機版,玩久了就會無聊,所以團隊打造的教育遊戲平台,讓多人能線上連線。一開始從全球最大線上學習平台Coursera出發,這個遊戲形式竟然解決了連美國教授都頭疼的問題── 學生只看教學影片,但不太想寫作業。作業搖身一變成遊戲,學生做作業的動機大大提升,此成效讓國際性的教育平台都相當驚豔。

隨著葉丙成的推廣和演講,越來越多人對遊戲平台感興趣,認為此模式能幫助教育,可以發展成一個穩定運行的系統。

「總不能一直用嘴巴創業吧!」葉丙成笑說自己總是鼓勵學生創業,自己卻沒有創業的經驗,所以決定親自走上創業的道路,想把路上看見的風景,當作帶回來給學生成長的養分。

當時他在電機系教學快十年,始終相信有能力的學生不一定要循傳統的道路,進國內外的大公司工作,可以嘗試走上自己的路,而創業會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方式。

圖/PaGamO遊戲介面

資金是創業者的共同難題

葉丙成帶著一群年輕人開始創業,他們也遭遇一般創業者最苦惱的財源問題。

雖然創業後第一輪資金,由鴻海贊助了六百萬美金,而後還有宏碁投資四百萬,看似一帆風順,但葉丙成坦言開始募資之後,幾乎每一天都在煩惱去哪裡找下一輪資金。細數六年來的經驗,他收過上千張名片,也只成功募到三次的資金。

「台灣人有個根深柢固的想法,認為教育應該是免錢的」葉丙成感嘆,台灣除了補習班以外,對教育收費都會被視為不道德,加上台灣投資人比較不願意冒險,所以在台灣做教育募資其實不容易。

在PaGamO努力滾動創業資金的同時,團隊報名2014年由華頓(Wharton)商學院和QS合辦世界教育創新大獎(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拿下了這個堪稱教育界奧斯卡的獎項,這項肯定大大推動了往後的發展。

葉丙成說不一定要拿國際獎項,才能夠證明自己創業的價值,但他同時也考量到在現實中,若要尋求資源,用國際獎項去向人講述價值還是具有優勢。所以鼓勵創業者不要限制自己,躋身國際舞台也能開拓視野。

圖/葉丙成在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的雲端小聚上分享PaGamO贏得世界教育創新大獎的經歷

改變持續發生

PaGamO五年前與康軒合作,把題目變成遊戲後放在平台上,給不同的學校試用,而偏鄉學校的回饋讓葉丙成十分感動。因為這些遊戲確實能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保持學習熱忱又能精熟學科題目。遊戲更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親密度,為原本難以推動的教育注入活水。

這份感動,讓葉丙成願意砸下成本,給台灣的學生免費使用資源,即使海外賺得的利潤並不高,難以補足成本的差距,但他堅信自己在做對的事,PaGamO正在一點一滴的改變台灣。

PaGamO成立這些年下來,除了將課程遊戲化之外,也嘗試在不同領域開拓教育科技的版圖。像是2016年跨足電競比賽,舉辦微積分世界盃,全球來自四十五個國家的三百所大學齊聚一堂,用微積分拚高下,這還吸引全球最大電競平台一同轉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驗。

去年(2020)PaGamO也踏入公益,與國教署、國泰、師大一同合作推動反毒教育,讓國中小的反毒宣導能更有影響力。最近也與慈濟合作,推動環保防災教育。這些嘗試都足以說明遊戲的創新教育,可以帶領大家去思考不同的社會議題。

圖/葉丙成展示學生使用PaGamO遊戲平台做出的領地樣式,顯見學生們很喜歡用遊戲做題目。

解開台灣教育的兩大死結

「教育究竟是要先跟上世界的腳步,還是先解決貧富的落差?」這個選擇題是葉丙成投入教育創新以來,深感最難解的題目,宛如死結般停擺許久。在台灣教育界,也常常看見擁護這兩派想法的人在為此爭辯,卻沒有明顯進展。

要能夠改革走向世界,同時也關照資源匱乏的問題,葉丙成決定用社會企業的模式,嘗試替此尋求解方。

尤其台灣在推動108新課綱之後,特別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也讓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孩子壓力倍增。素養品學堂就是致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採用社會企業模式,設立了回饋式的付費機制,只要中產、私校的家庭買一個帳號,就捐一個免費帳號給偏鄉的孩子。透過NGO與地方社會局,至今已捐出了七千多個帳號。

為了深化在偏鄉的教育影響力,PaGamO去年舉辦未來素養學堂教育松,讓關注偏鄉素養教育的教育者們相互激盪設計教案。葉丙成感動的回想起,當時還有特地從蘭嶼來台北的老師,他能感受到偏鄉教育者依舊懷抱希望,充滿著滿滿的動能和熱忱。

最好的教育是什麼?葉丙成從大學端教育走出,投入創新教育的事業、開啟社企之路,他內心也有了一個理想的答案──用創新的方式,同理學生與家長,陪伴他們進步。而教育難解的選擇題,或許也能在眾人努力向前的途中,慢慢拼湊出答案。

作者介紹

黎 育如

NPOst採訪編輯。一個喜歡說故事也還在找自己的人,穿著政治外交與新聞專業的武裝,善感與良善的活著,始終深信溫柔且堅定的凝視,方能看見社會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