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數位隔閡,從料理學攝影,攜手長輩「吃」出數位力!

撰文 /林于玄

在餐廳拍攝美食,上傳到臉書、IG、推特,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日常,我們透過數位攝影將身處的物質世界變成一個數位化的世界,人與人的互動、連結存在於社交軟體的點讚、留言中,個人的生活、情感置身於社交平台的貼文、限時動態裡。

在青壯年族群時時刻刻身處數位化世界的時代,科技使用的語言/工具是否老少咸宜?長輩們對於數位使用有什麼訴求或觀點?長輩們如何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在「數位化世界」和家人、朋友聯繫?由臺北市政府資訊局主辦的「市民免費數位訓練」,提供數位學習資源,促進長輩的科技近用權,弭平世代間的數位落差。

圖/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市民免費數位訓練課程提供

剩食利用:放對位置,讓「剩食」變「盛食」

本次的市民免費數位訓練課程,邀請對味廚房料理實驗室的洪昭勝主廚,教導長輩們利用「剩食」做料理,轉化家中原先剩下的食材,變身美味健康的佳餚。對味廚房料理實驗室曾在東海大學打造「對味好食研究所」學生餐廳,透過配套措施和補助,推廣健康飲食。

此次,洪昭勝主廚則帶領對味廚房料理實驗室的團隊來到課堂上,將飲食觀念、擺盤技巧結合數位攝影教學,讓長輩們吃「飽」又吃「好」,還能學習攝影的技巧與觀念。

圖/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市民免費數位訓練課程提供

從長輩熟悉的食材芝麻糊開始,洪昭勝主廚帶入原先較難親近、理解的食育觀念。「一般餐廳的芝麻糊是用麵粉製成,本身不夠甜就添加糖,但今天我們利用剩下的米飯製作,讓天然的米飯搭配芝麻,散發出自然的甜味和甘苦。」順應食材的特性,就不必添加過多的調味,也能將食物「放對位置」,再度發揮原先的價值,從被拋棄的「剩食」變成可利用的資源、豐富餐桌的「盛食」。

料理的同時,洪昭勝藉由介紹食材,和學員們補充各式食材的特性。「什麼糖最不好?什麼糖千萬毋通吃?」,底下馬上出現各種回答,「白糖」、「果糖」、「冰糖」的聲音此起彼落,答案卻出乎眾人意料之外。「最不好的糖,是黑糖」,當主廚公布解答,學員們無一不發出驚訝的聲音,平常被視為養生又健康的黑糖,竟然是「最不好的糖」。對於食材特性的不瞭解,讓我們和健康的距離,比想像中更遠。

Hush Naidoo@ unsplash

現代化社會中,高速又高壓的生活氛圍,追求效率的飲食方式,讓營養偏廢、有害健康的飲食成為不少人方便之下的選擇。外食而非在家料理,更加深我們對於食材的不瞭解,讓許多「不對」的飲食,影響了現代人的健康狀態。

日常煮食結合數位教學,讓「科技」進入長輩生活

一旁的陳淑敏老師接著說,「在學校裡,我們推廣每天都要吃五種不同顏色的蔬菜,補充完整的營養素,就像完整、飽滿的餐飲攝影,要具備五種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料理方式呈現它們的特質,就像不同料理有它們最適合的攝影方式,以這次課堂上示範的料理為例,具有層次感的番茄起司麵包塔,就適合平拍視角,呈現它的層次和細節,而有豐富食材和精緻擺盤的泰式風味沙拉,就可以使用俯拍,讓食物顯得更精緻。」

數位訓練課程將原先長輩較不熟悉、生硬的數位語言及攝影技巧轉譯,透過生活化的經驗,搭配日常慣用的語言,原先遙遠而陌生的數位、攝影知識,在轉譯下成為可吸收、瞭解並運用的技能,讓長輩也能拿起手機,在日常生活中記錄食物之美,建立「長輩視角」的盛食紀錄。

圖/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市民免費數位訓練課程提供

突破無形的數位科技藩籬,讓長輩對陌生的「數位科技」能夠卸下戒心,縮短數位落差,使不同年齡、居住環境、階級的人們都能夠接近使用數位產品,是本次「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強化數位關懷縮短數位落差計畫」重要的目標之一。課堂上,其中一位學員分享,「在進入課程之前,會擔心自己連手機的相機都不太會使用,更不用說什麼『數位攝影』或『食物攝影』了。但這次的課程從『料理』開始,讓我覺得比較熟悉,不會這麼緊張,最後也能學到攝影的技巧。」讓科技進入長輩生活,我們才有機會看見長輩們的「數位需求」。

看見長輩的數位需求,和家人、朋友「接上線」

當我們詢問課堂上的長輩,為什麼想來參加「市民免費數位訓練課程」,不少長輩提到家中的兒女或子孫,常常會在網路上發照片或文字,自己卻常常因為不熟悉網路和數位科技,沒辦法和家人聯繫,甚至是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與回憶。一位阿嬤向我們說,「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孫女發他吃美食、出去玩的照片,但我又不會拍照,也不知道怎麼留言,等見到他跟他說的時候,他早就已經忘記我在說的是哪個時候了。」

Selwyn van Haaren @ unsplash

換個角度而言,在這樣的情況下,子女也無法利用通訊軟體和社交平台,和長輩們聯繫感情,看見對方的生活與情感,表達對彼此的關心與想念。在數位化的時代,人與人的聯繫時常透過網路快速地連結,不管是訊息的即時聯繫,還是和三五好友們「揪團打 Game」,年輕人習以為常的網路使用,對長輩來說卻像重新認識新事物一樣,需要慢慢熟悉以及旁人的帶領。

「市民免費數位訓練」課程透過看見長輩們的數位需求,解答其所需的科技使用問題,並透過長輩熟悉的情境、詞彙、使用習慣與長輩對話,幫助其融入日常生活的使用,縮短世代間的數位落差。「今天上完課後,我就可以拍照給我孫女看了!」阿嬤笑著對我們說。


延伸閱讀:

相揪到「厝邊」,數位樂齡生活,咫尺不遠

偏鄉長者體驗 VR 虛擬實境,感受「自閉症」孩童的「視界」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