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雜誌。 NPOst 編輯修訂。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 2020「天下 CSR 企業公民獎」名單於 8/25 出爐。今年以年營收為區分標準,分成超過 100 億元的「大型企業」、100 億元以下的「中堅企業」、50 億元以下的「小巨人」,再加上「外商企業」,共計 4 個類別分組評選。
評鑑流程綜合《天下雜誌》兩千大調查結果與專家學者推薦,篩選出連續 3 年獲利的公司,邀請受評。後根據各企業繳交資料進行初評。由各界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綜合企業在「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與「環境永續」4 大領域的表現決議,選出全臺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表現最佳的 100 強企業榜單。
大型企業:台積電蟬聯第一名
後疫情時代,全球投資人更重視企業社會責任(CSR)。台積電今年二度蟬聯天下企業公民獎「大型企業」組冠軍寶座,以經營管理與技術能量見長,目前台積電獨立董事佔董事會席次已過半,特別注重全臺偏鄉教育與青年培力議題;今年七月,台積電與離岸風電業者沃旭簽下的企業購售電契約,是目前全球再生能源產業中,規模最大的合作案,均為台積電奪冠的關鍵。
疫情下,企業的在地連結也成為經營的重要課題。相對於以往,今年「大型企業」組的排名變動較大,前十名中,有四席是新面孔,包括聯發科(第 5 名)、和泰汽車(第 8 名)、台泥(第 9 名)、中華電信(第 10 名)。聯發科與和泰汽車,透過競賽形式,支持青年運用科技解決在地問題;台泥以花蓮和平廠為基地,為在地注入就業與觀光動能;中華電信則推出培力工作坊,尋找社區營造專家帶領青年進行實作;而連續 16 年舉辦社區提案競賽的信義房屋,已累計超過 1 萬個提案計畫,其計畫持續性與社會影響力,讓信義房屋坐落於「大型企業」組的季軍。去年首次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的元大金控 (第 28 名),則在管理方面,導入能幫助企業研擬具體減緩氣候變遷的財務揭露(TCFD)架構,並簽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促進企業能以更科學的方式,於 5 至 15 年間完成協助全球升溫控制在 2 ℃ 內的承諾。
中堅企業:發展綠電、運用消費力改善社會環境
「中堅企業」組前 3 名分別為大江生醫、王道商業銀行與崑鼎投資控股。首度站上中堅企業組第一名的大江生醫,兩年前加入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球性組織 RE 100 外,也履行綠電承諾,啟動種樹、綠建築、淨零碳工廠等設置。此外,雖然企業總部在臺北市,每年卻堅持在屏東的工廠所在地召開股東會,並與在地社福團體合作,投入學童陪伴與農作認購。
排名連年躍進的王道銀行,結合捐款機制的刷卡消費模式,從 2018 年開始,陸續發行支持同志、流浪動物、喜憨兒以及均一教育等四張公益認同信用卡。至今發行量已超過 2 萬張,消費金額達 3 億元,捐贈金額更逾 60 萬元,集結消費者力量改善社會環境。
外商企業:連結在地、開設道德專頁,促成正向循環
「外商企業」組由臺灣日立江森蟬聯榜首。日立江森堅持在地生產,獲得高市佔率的肯定。今年,則以培育冷凍空調人才、慈善高爾夫球賽、偏鄉捐贈,研發環保創新產品等行動促進 CSR 理念。而在「外商企業」組新上榜的分別是:臺灣艾司摩爾科技(第 3 名)、臺灣美光記憶體(第 7 名)、渣打國際商業銀行 (第 15 名)。
其中,臺灣艾司摩爾首度進榜,即成為前五名,乃是由於其完善的員工福利制度。艾司摩爾重視道德規範、人權、環保和勞動準則,在荷蘭總部設置專職「道德長」 (Ethic Officer);在台灣則由人資主管兼任「道德諮詢顧問」。公司內部網站也設有道德專頁。新人訓練時期,就鼓勵員工遇到違反工作準則或勞權情事,可隨時至該網頁舉報;另外,也提供外派員工假期的全家機票,以及一胎 6 千元的生育補助等。
而臺灣美光是國內投資金額最大的外商企業,支持國內非營利組織 LIS 情境科學教材、參與科技部所舉辦的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舉辦寒暑假美光科學營。(延伸閱讀:知識就像刮鬍刀,為什麼沒有多元的款式對應多元的需求?LIS線上教學平台嚴天浩)。
2018 年開始,臺灣美光亦邀請多位女性分享自身經歷,以鼓勵更多女學生從事科學相關工作。環顧 CSR 100 強企業,呼應聯合國 17 項永續目標(SDGs)第五項「性別平等」專案的是少數,除了臺灣美光之外,就是臺灣萊雅(第 5 名)。
小巨人:朋程科技首度稱霸,創建幸福職場
2015 年起增設的「小巨人」組,由朋程科技以些微差距,擠下已蟬聯五年榜首的歐萊德。員工總數不到 700 人的朋程,卻有小而美的員工照護計畫,包括提供每胎兩萬元的生育補助,且有「追溯發放」條款。另外,也提供育兒助學金,保障員工子女從出生到大學畢業期間,每年可領一萬元。擁有優渥的員工福利,加上連續五年高掛公司治理評鑑上櫃企業前 5 % 的治理能量,也揭示疫情之下,為員工營造優質的環境,乃企業重要之事。
完整排行請見 2020天下 CSR企業公民獎 100 強企業名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