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回留,翻轉農村想像 / 永續,從身心手腦開始

臺中市清水區農事耕作。圖/清水區農會 Facebook

文/NPOst 特約記者 賴郁臻

本篇報導由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支持

臺灣過去以農立國,農業曾帶動臺灣經濟發展,但隨著臺灣的產業轉型,農村發展遇到瓶頸。臺灣面臨人口過度集中於都市,城鄉資源不均,農村勞動人口不足。政府近年來,關注農業人才的青年培育,期盼從農業教育扎根,帶動青年投入農業發展,將新思維帶入農村,促進農業轉型,帶動經濟發展。

在臺灣,除了政府單位,也有不少非營利組織致力推廣農村再生與農村青少年培力,其中以「四健會」為代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推廣農業教育,長期透過基層農漁會辦理四健會(註 1)扎根農業教育,由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協助辦理人才培育,期從根本解決農業發展的困境。四健會人才培育方針與國際接軌,教育理念融入 STEAM 概念與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培養青少年具備改造農業發展的實踐力與創造力,以及最重要的,發展永續環境的潛力。(延伸閱讀:SDGs 專欄/世界正在翻轉!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

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s。圖/ 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呼應 SDGs 指標,扎根青年食農教育

四健會(4-H Club)是 1952 年由農復會(現農委會前身)主任委員蔣夢麟博士從美國引進臺灣,由各農漁會進行推廣,以透過四健會青年引進新頭腦新技術為首要目標。並以四健會座右銘「精益求精」及工作哲學「從工作中學習」讓年輕人透過實作的作業(project)培養青少年成為具有健全頭腦(Head)、健全心胸(Heart)、健全雙手(Hand)、健全身體(Health)的4-H,呼應 SDGs 永續發展目標,實踐四大核心方針,長年致力農業人才培育與農村永續經營,培育許多青年投入農村發展。

全臺各地農漁會透過四健會讓在地青年認識家鄉特色,縮短與土地的距離,是四健會「最浪漫的事」之一。透過各式活動使社區民眾瞭解家鄉的環境與特色,如新北市深坑區農會四健會,除定期舉辦與在地茶產業結合的鑑別、品茶等茶藝講座、亦辦理讓青少年在市集體驗一日解說員及「種地瓜送愛心」的活動,讓青少年實際參與農作物生產過程及採收後的處理,並將所得做愛心服務等,透過實際行動來認識自己家鄉的農特產品與生活場域,「為家鄉代言」。

臺中市清水區農會四健會,則發展清水當地農產特色「韭黃」,透過 DIY 料理課程,讓社區民眾「從產地到餐桌」,對於韭黃的生長特質和生產管理有切身認識,並學會如何挑選安心食品,認識無添加物的原態食物。

透過食農教育與實務活動的息息連結,強化家鄉環境與個體的關聯,並促進在地消費,是四健會在數十年間早已實踐的 SDGs 第 12 項發展指標「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確保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而說來其實也相當容易明白,創造土地與人的友善關係,或許就是四健會最原始的初衷。

STEAM 概念的實踐:「作業組」培養青年解決問題能力

在美國, STEAM 教育理念已成為時下典範,其核心包含 Science(科學)、Technology (科技)、Engineering(工程)、Art(藝術)與 Mathematics(數學),強調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問題解決、以及五感學習,以創造更符合未來需求之人才。其中 Art(藝術)的人文思維,是 STEM 思維的再進化,象徵創意與美感的來源。

美國四健會協助政府農業部門推動 STEAM 的計畫,透過做中學的 探索與實作,讓青少年學習農業知識並瞭解 STEAM 如何在農業的操作及呈現。而回應在臺灣的四健會,透過全臺各地四健作業組和活動的培力,讓青少年實際參與解決農村與環境的問題。

作業組是四健會會員學習過程的核心,會員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組別,透過討論、親手做、記錄、 發表、競賽等環節多方向學習專業知識,發展生活技能,並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以過去的桃園市四健綠能農場作業組為例,讓在地青年認識綠能農場,且學會在農場建置太陽能板、控制溫室溫度及農場配電等,以實際行動改善農村。「作業組」作為四健會核心教育的一環,培養青少年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四健會呼應 STEAM 教育與 SDGs 第 4 項發展指標「優質教育」的實際行動之一。

綠能農場作業組。圖/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 提供

以桃園龜山區「好楓戶農家」為例,好楓戶創辦人黃曉君,從小即為龜山區農會四健會會員,碩士畢業後回家鄉桃園,投入農業發展,創立好楓戶農家。接手家中農田的她,重視環境保護、推廣友善耕作,且深入探查在地文史資料,將農業與社區在地特色結合,在因緣際會之下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林鴻亦教授合作成立地方媒體「龜新視界(原為「楓樹坑新聞網)」,記錄更多龜山家鄉故事。

好楓戶農家希望能深耕在地發展,主動發起「龜心四健-社區文化驛站」,自發性組織桃園市龜山區農會四健會,凝聚有共識的在地青年,一起推動農村社區發展,舉辦不少食農體驗及環境學習活動,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楓樹村,並讓友善環境的農業耕作能在地永續經營。

創造更多像好楓戶農家的青年一樣自發性投入農村發展的案例,是四健會之所以一年到頭以各式培力活動與營隊塞滿組織行程表的原因。全國四健會平均一年舉辦近兩千場活動,超過一萬位學生參與,密集活動,就是期望盡可能撒下種子,於未來萌芽、開花、結果。。

在臺多年,除在地深耕,四健會亦接軌國際,帶領不少農村青年參與國際交流訪問。自 1957 年開始,已連續辦理 62 年的國際農村青年交換訪問計畫——草根大使(IFYE),持續與數十個國家交換訪問。2019 年,四健會帶領 36 位臺灣代表前往韓國參加「第一屆全球四健青年領袖營暨第 10 屆亞洲國際農村青年交流會議」,和來自各國、超過 400 位的四健會夥伴交流農業生產與經營管理經驗,增加國際視野的同時,也熱情推廣臺灣在地經驗。

而新的一年,臺灣四健會更在第三屆亞洲四健網絡研討會中,獲各國推舉接任亞洲四健網絡組織的理事主席,承擔更多重要責任。六十餘年來推動國際交流蔚有成果,SDGs 17 「全球夥伴關係」的真實內涵,亦在四健會一次次的實踐中得到體現。(延伸閱讀:唯有成為夥伴,發展的路上方能前行/SDGS-17(夥伴關係)

四健會國際參訪。圖/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官網

青年人才培育是永續農村的關鍵

人才,是價值的載體,也是永續能夠落實的真實關鍵。數十年來,四健會積極推動青少年營隊,包括領導才能、農村體驗、環境維護及食農教育等活動,鼓勵青少年實際參與農村,親「身」體驗、「雙手」觸地,以行里路兼讀萬卷書,讓青年們在教科書上認識農村的平面,在推廣計畫中觸摸農村的真實。

培力青年具備 6C (Competence 關鍵能力、Confidence 自信、Character 品格、Connection 連結、Caring 關懷、Contribution 貢獻)能力,當青年願意動手、動腦,承載未來、面對與解決問題,農村,雖有困境與轉型難題,也因此有了創新與希望。

Melissa Askew@ unsplash

積極回應 SDGs 全球永續發展目標,培育臺灣優質青年人才,促進農業耕耘與創新的四健會,或許正好說明:美好家園非一朝一夕,而是在一點一滴間,偕眾人攜手築成。

註 1:農漁會是臺灣特有的農漁民社團法人組織,為公益性質之社團法人,協助政府辦理農漁業推廣教育與農漁民輔導等工作。


延伸閱讀:

翻轉苦茶籽文化,深入社區復興臺灣土地美好/專訪茶籽堂

企業 & 原鄉的協作機制:將科技導入原鄉,讓「微智慧禽舍」成有效的生產之道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