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數位而不擅用數位──當生活被科技「定位」,一場實境遊戲,讓跟騷無所遁形

攝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文 / Maya 高翠敏

本篇學員由「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強化數位關懷縮短數位落差計畫」支持輔導

「我後來才發現前任在我手機裝定位。」

小彤(化名)說,手機是他送的,分手之後為了躲避前任特地搬到朋友家,沒想到前任每天都在朋友家樓下徘徊,「不知道要怎麼辦,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首先發現朋友手機被定位的許真(化名)一起想方設法,除了讓小彤住進家裡暫避困擾,後來更決定替她跟前任溝通。碰面的當天,對方堅持要上車再說,上了車的許真,不知不覺被載到一個地下停車場,「我當時全身冒冷汗。」

許真說她真的有點怕了,極力保持冷靜的同時,溫和地與對方溝通,不知多久,對方纔終於願意結束對話,把許真載回家,那個許真從未告知、對方從定位 app 中得知的地址。

圖/kevin laminto@ unsplash

16-24 歲的學生,每 5 位就有 1 位疑似遭到科技跟蹤

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科技跟蹤線上大調查》,2014 年,在調查的 1,314 個女性中,每 8 個就有一個曾有被跟蹤的經驗;2018 年調查則顯示,16-24 歲的學生,每 5 位就有 1 位疑似遭到科技跟蹤。當科技突破傳統藩籬,臉書成為新時代的非正式名片與一扇連結世界的廣闊大門,隨科技普及而愈發融入數位生活的使用者,拉近與別人距離的同時,也讓別人拉近了距離。

儘管遭遇跟蹤經驗的比例不容小覷,然而面對即將走入危險的情況時,當事者卻往往不知如何求助。林姍(化名)曾經有位追求者在家門口站崗多次,委婉溝通後,對方才停止。要到什麼樣的情況才會覺得嚴重?林姍說,「到我家來。」那你會做些什麼嗎?「可能打電話吧,不見得是報警,開始問大家要怎麼辦。」許真則說,「好像很難耶,可以自己處理就盡量自己處理。」

現代婦女基金會 2014 年調查。圖/現代婦女基金會。

家門懂得上鎖,卻讓網門大開

當科技應用愈發普及,夾之而來的隱私與資安問題也愈發受到重視,大至歐盟於 2016 年通過的「史上最嚴格個資法」《個人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 GDPR),使歐盟公民享有其個人資料從網路上全面消失的「被遺忘權」(延伸閱讀:資安也是安全防護網的一環!日常生活中做好資訊安全管理,保障人權也保護弱勢), 個人在私密生活中,如何享受數位科技的便利性而不為之反噬,也成為亟需理解的軟性技能之一。

圖/Sergey Zolkin@ unsplash

此外,儘管明白人身安全之確保是每個人的首要,但是看似枯燥的相關準則,常讓知識與常識的普及顯得不夠討喜,也限縮了成效。許多時候,是否能以有趣而創新的形式轉化議題,勾引大眾興趣,擴大普及範圍與溝通效果,成為議題推廣是否成功的影響關鍵。

當數位「暴露」已是生活常態,安全意識與因應之道一樣重要

臺北市資訊局長年推動「數位希望號」行動教學車,致力讓數位走進社區,以科技拉近距離,促進生活增能,但同時也呼籲民眾,在享受網路與數位工具的便利時,需留意自我隱私保護的重要性。特別是慣於使用社群媒體而更可能遭遇科技跟蹤的青年族群,打卡、按讚、tag friends,當「暴露」幾乎已是生活常態,如何意識安全,並了解可能的因應之道,係必須給予更多關注的重要議題

今(2019)年11月,臺北市資訊局、現代婦女基金會與台灣數位文化協會,藉由數位形式結合議題,將現代婦女基金會與聚樂邦共同開發的「黑色地帶」議題實境遊戲帶入青年族群,讓遊戲者透過手機經歷一場實境解謎之旅,在趣味與緊張並存的氣氛中,與「恐怖情人」共舞。(延伸閱讀:林志育:「透過玩遊戲,加入社會參與的隊伍!」/2018 NPOst 年會後報導

「黑色地帶」議題實境遊戲活動宣傳。圖/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突破傳統模式,沈浸式體驗,寓教育於趣味

「黑色地帶」結合議題遊戲和實境遊戲,以議題推廣為目的,導入恐怖情人議題,遊戲中融入科技跟蹤者最常出現的行為,如 22.1%的跟騷者會傳送過份或無理要求的訊息,期待當事者配合;21.2%會傳送歌詞、電子賀卡或訊息,暗示想與當事者有比之前更親密的關係;19.2%會傳送生活、身體、家庭、嗜好、性經驗等不適當的私人訊息;15.4%運用網路和科技方式,變更或接管當事者帳號或角色身份等。

跟騷者在遊戲中虛擬重現,身歷其境的玩家隨機扮演被跟騷的當事者、跟騷者、當事者友人等角色,當面對可能因為跟騷者而失去生命的當事者,玩家也不禁切身思考:如果發生在真實生活中,我該怎麼辦?

科技跟蹤者最常出現的跟騷行為。圖/現代婦女基金會。

不嫌麻煩,是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小彤、許真與林姍,都是當日玩家。在經歷一連串的燒腦解謎後,遊戲小組們幸運挽救主角生命,成功走出「黑色地帶」。現代婦女基金會研究發展部主任王秋嵐針對角色行為,重返現場,一一剖析在看似「只是一點小困擾」的生活場景中,如何留意訊息,讓自己躲過危險、尋求協助。

「黑色地帶」議題實境遊戲解謎過程。攝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一直巧遇,人生哪有那麼巧?」王主任表示,不斷巧遇、一直提供禮物、傳來沒有威脅性的訊息但讓當事者意識到自己被監控;以黑函或軟性方式讓別人無法輕易拒絕聯絡,如表示抱歉並不斷要跟當事者見面;以及利用臉書權限、植入木馬連結等,都是跟騷者常用的手法。

無論加害人的意圖是正向、負向或混合型,依據《家暴法》第二條,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之言語、動作或製造使人心生畏怖情境之行為,即稱之為「騷擾」。任何以人員、車輛、工具、設備、電子通訊或其他方法持續性監視、跟追或掌控他人行蹤及活動之行為,即為「跟蹤」,只要讓當事者感到恐懼與違反意願,都是不應被允許的行為。

現代婦女基金會研究發展部王秋嵐主任解說內涵。攝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留心不合理的細節與適當蒐證是不可忽略的關鍵。王主任說,比如一個手電筒 app 卻要求開放讀取你的聯絡人資料,那就是不合理。或者覺得某個人常常出現,認真看待又有點小題大作時,要試著記錄所有遇到對方的場合與時間,截圖、錄音、錄影,都是可以採用的方式,很多時候,當記錄一攤開,往往情況不辯自明。

但首先,當事人要認知到,保護自己,不能怕麻煩,因為當危險一旦發生時,往往要犧牲更多,才能換得安全。小彤如果在躲進朋友家前就「多此一舉」地檢查私人物品,便可能及早發現手機被定位,而避免暴露後來的所在位址。

「逃出生天」後,「保平安」不再只是口號

許真說,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好像事情沒有這麼嚴重。不只一次被騷擾的經驗,多半是問身邊的朋友該怎麼辦,許真曾求助父母,但父母要她不要參與那麼多活動,自然沒有危險;詢問國中時認識的輔導老師,老師建議在臉書上先封鎖跟騷者,卻無法防止跟騷者使用其他帳號的風險。

談報警,「小時候聽大人說去報案會留下記錄,長大後了解不是想像中的紀錄,但大人會想說不要惹事,所以不會想要走這條路。」許真經歷遊戲後回想起往日的被騷擾經驗,才發現還可以尋求基金會這類專業的非營利組織求助,而基金會提供的自救準則,在成功脫逃出「恐怖情人」掌握的玩家耳中聽來,則突破教條,格外印象深刻。

「保平安」三撇步。圖/現代婦女基金會。

善用科技,而不擅用科技

以數位作為媒介,突破過往常見的宣導方式,浸潤式的體驗,讓議題與知識的推廣深入人心,臺北市數位希望號以數位切入議題,提倡「善用科技,而不擅用科技」,為數位應用強化更深刻層次。亦如王主任現場所呼籲,科技再便利,不要越界,也不成為加害人

從「可以自己處理就盡量自己處理」到「原來可以向基金會求助」的許真,以及經過議題分享後、將嘗試學習分級管理臉書好友以減少科技暴露隱私的林姍等,青年朋友這一次搭上的數位希望號踏出新里程,未來,也將持續走進更多地方,結合創新,讓數位成為最友善的工具。


延伸閱讀:

資安也是安全防護網的一環!日常生活中做好資訊安全管理,保障人權也保護弱勢

林志育:「透過玩遊戲,加入社會參與的隊伍!」/2018 NPOst 年會後報導

作者介紹

高 翠敏

高翠敏,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前副秘書長,NPOst 公益交流站前主責人。 公益界裡的非傳統背景,歷經政治系/公行所/科技業/非營利組織/媒體,曾任《NPOst公益交流站》年會、《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NPO多元募資行銷工作坊》等多個公益與社會創新計畫負責人。 對發生的壞事保持幽默感,因為幽默是對抗苦難最好的方式。